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文娛價值官”(ID:wenyujiazhiguan),作者:張遠,編輯:美圻,36氪經授權發佈。
在《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兩部影片的角逐帶動之下,今年春節檔創下了票房記錄。與此同時,三大視頻平台也在春節期間展開了對壘,年度大戲先後上線,愛奇藝的《贅婿》、優酷的《山河令》和騰訊視頻的《錦心似玉》、接連開播,輪番登頂貓眼、燈塔、骨朵等專業數據平台。
如果説《錦心似玉》的基本盤來自於熱情高漲的粉絲及原著讀者,《山河令》是耽改劇擁躉們的狂歡,兩者都算是圈層爆款,那麼《贅婿》不僅是愛奇藝史上熱度最快破萬的劇集,更是一部打通了多個圈層,引發全網熱議的爆款。
每到更新日,《贅婿》必然會喜提多個熱搜。尤其是昨天,因為一下子連更8集,《贅婿》硬是在微博之夜的“熱搜包場”中突出重圍。
《贅婿》破圈喜劇風格功不可沒《贅婿》之所以成為春節後第一部破圈“爆款”,與其“輕喜劇”的定位密不可分。從歷年春節檔票房排名來看,閤家歡的喜劇片是絕對的賣座主力。選擇在春節期間開播的《贅婿》,當然深諳這一收視密碼。
在喜劇風格的巧妙包裝下,男頻改編劇往往受詬病的男主無敵“金手指”,配角工具人等問題,都在笑聲中被觀眾忽略而過。不僅如此,喜劇的感染力超越性別,無論男女對於《贅婿》中包袱連篇的橋段都毫無抵抗力,這也讓開播之前因原著作者性別言論引發的風波,不知不覺間消弭於無形。
更重要的是,《贅婿》中的“包袱”巧妙利用了穿越劇“今為古用”的錯位感,讓男德班、拼團、做空等現代元素融入劇情之中,在讓觀眾體驗在古人面前“降維打擊”爽感的同時,又讓劇情中處處都是梗。
近兩年來的一些現象級熱播劇和綜藝,都勝在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注,難得的是《贅婿》作為一部古裝劇,也突破性地對女性地位、婚姻、創業等現代議題進行了演繹和探討,超越了一般的架空爽劇,和觀眾生活產生了溝通感。這也是它得以受到各羣體年輕人喜愛的原因。
當然,《贅婿》之所以敢於如此“魔改”,將原著“滿是灰色黑暗的正劇”改為一部喜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書粉”和“劇粉”並不是同一羣人。
拋開原著大膽“魔改”,《贅婿》實現“男女通吃”談到近兩年爆火的“贅婿文”,媒體往往會提到讀者中有四分之三都是男性。《贅婿》之所以被奉為贅婿文的鼻祖,正是因為它用10年時間讓男主完成了“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成長升級,而不只是“打臉”和一路開後宮。追“贅婿文”的讀者不僅僅是在中年危機之下尋求發泄,也在其中寄託了家國天下的匡世情懷。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近些年來女性才是追劇的主力軍,男性所追求的英雄夢想在遊戲中能得到更好地釋放,在影視劇中就需要大場面、強特效、高投入的支持,還會失去女性觀眾。正是由於男頻網文的改編難度及受眾分裂,導致近年來影視改編紛紛撲街。
《贅婿》的編劇卻將“書粉”“劇粉”的“井水不犯河水”轉化為一種優勢,不用像很多女頻改編一樣顧忌的“書粉”“劇粉”之爭(少數原著粉對改編表達了不滿——“無論是故事還是主演,格局都被降維了,兒女情長反而成了內在驅動力”,卻都不足以掀起什麼風浪),可以放心汲取原著中爽劇的內核,注入男女主一邊搞事業一邊撒糖的現代元素,連很多一開始不以為然的原著粉追看之後也紛紛“真香”。
第三方數據顯示,《贅婿》觀眾中男女平分秋色,一方面證明了劇中讓女性觀眾倍感舒適的改編並沒有冒犯男性觀眾,也説明這種“解構一切”的態度和輕鬆減壓的甜寵劇情,相比於沉重的家國敍事,更能俘獲年輕的男性觀眾。
大幅度的改編,也在劇集與原著作者爭議言論之間建起了一道“防火牆”,前期部分女性觀從的抵制和“一星運動”並沒有影響這部劇的口碑和路人緣。
編劇如何經受住“前後分裂”的考驗?然而,編劇畢竟不能徹底掙脱原著的框架,只圍繞江寧城商戰的勾心鬥角和兒女情長,寧毅還是要走出江寧城,在國破家亡的歷史風暴面前展現為民生立命的抱負和視天下如棋盤的謀略,故事主線從前期的夫妻二人迴歸絕對男主,新的人物、故事線需要靠男主一人維繫,朝堂紛爭和戰爭背景也讓故事走向變得灰暗。
可以説,從走出江寧之後,《贅婿》面臨前後分裂的危險,當蘇檀兒除了“回憶殺”外連續6集無戲份,當輕鬆搞笑的商戰智鬥變成了軍營中的較量,前期被甜寵劇情和喜劇風格吸引過來的觀眾能否適應?這對於編輯來説無疑是一個重大考驗。從18集以後一路走高的收視數據和觀眾反饋來看,《贅婿》成功地經受住了考驗,且藉此實現了自我突破。
原著中隨着男主一路晉級,感情線也隨之遷移,被作者“配了一個又一個老婆”,劇集如果這麼演無異於主動“踩雷”,編劇快刀斬亂麻地處理掉了寧毅的其他感情線,哪怕在蘇檀兒沒有出現的許多集中,寧毅雖然人在軍中回家找娘子的心卻一刻不曾放下,二人的感情線從明線轉為暗線,但依然牢牢地抓住觀眾的心,令他們格外盼望夫妻重聚的時刻。編劇精準地控制着觀眾的情緒,當歷盡千辛的“一口酥”夫婦終於團聚,觀眾獲得了極大的滿足和撫慰,《贅婿》的熱度也再次攀上了高峯。
即使從商戰轉移到了軍事和權謀部分,編劇的戲謔筆墨依然沒有收斂,塑造了一個有一個“即狠又萌”的喜劇角色,還安排吉吉國王作為搞笑擔當的一條副線,更重要的是,被導演設定為“七分喜感三分狠”的寧毅保證了這部劇的喜劇色彩不掉線,沒有滑向嚴肅深沉的正劇風格,搞笑與權謀相輔相成,繼承併發揚了《慶餘年》的優點。
隨着《贅婿》第一季接近尾聲,寧毅順利完成了從家族、江湖到朝堂的成長過渡,一幅更為宏大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為下一季做好了鋪墊。
其實,男頻、女頻的劃分,本來就是固化性別標籤,製造對立的温牀,網文的性別劃分不僅不應該延續到影視改編中,還應該儘量淡化。
近兩年來女頻改編的大女主劇的“熄火”,正是因為過度強調“女性第一視角”,卻逐漸覺醒的女性觀眾發現不過是“男性凝視”,而套路化的劇情和苦情範兒,已經容納不下更貼近當下的社會議題,無法吸引更多元的受眾,結果就是路越走越窄。
大女主劇的式微並不意味着“大男主劇”的崛起,《贅婿》雖然改編自標準的男頻爽文,自始至終卻一直都在弱化“大男主劇”的色彩,前期通過夫妻聯手搞事業突出了女性的獨立自主,獨當一面,後期則將男主一個人的抱負,演繹為每個人都深有同感的“救世濟民”情懷,不論男性女性觀眾都會有很強的代入感。
結語前有《慶餘年》後有《贅婿》,都正在打破“男頻必撲”定律,這與大女主劇退潮都意味着影視劇改編正在走出網文劃定的藩籬。畢竟,就像《贅婿》是10年前就開始連載,“贅婿文”在此之後已經有了多次演化,如今成為大熱IP的網文可能早就不符合當下觀眾的口味,編劇們正在找到借原著之殼進行現代演繹的正確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