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播完了,“正午陽光金身已破”的聲音比電視劇引發的熱度更高。觀眾吐槽電視劇的劇情浮誇,人設乖張,愛情故事脱離現實。確實,該劇一開始給人的感覺確乎如此,但隨着劇情的深入,在這些看似明顯的問題中也能感受到創作者的某些藝術意圖。
概而言之,《歡迎光臨》是一部“別緻”的電視劇作品,創作者選擇在其中進行了一次頗具難度的藝術冒險。
雙線交叉的故事面貌突破了過於內卷的類型敍事
《歡迎光臨》的主要情節線應該是張光正、王牛郎、陳精典三個北漂底層酒店打工者的奮鬥與感情生活。從這個角度看,該劇具有職業劇和都市愛情劇的基本面向,同時也具有底層小人物社會奮鬥史的現實基因。如果故事這麼發展,將會是一個觀眾都很熟悉的版本,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做出過《父母愛情》《歡樂頌》等大熱劇的正午陽光有能力將這個故事講得精彩,但很可能不會有驚喜。
《歡迎光臨》的特出之處在於,通過張光正與鄭有恩的愛情線,將另一個不被關注的社會人羣廣場舞阿姨鏈接進故事中,從而形成了雙線交叉的故事面貌。有了廣場舞阿姨這條情節線的存在,《歡迎光臨》就突破了職業劇和都市愛情劇過於內卷的常態敍事,通過退休老年人和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這兩個羣體的首尾對立敍事,有效擴展了故事的社會容量,也革新了此類作品的精神品質,給了觀眾新的體味空間。
以廣場舞為依託,電視劇比較深入地討論了退休後老年人如何追求有意義生活的問題,也充分展開了這一羣體所面臨的種種生活挑戰。柳阿姨早年離婚回上海,前夫去世後才返回北京到女兒身邊,卻難以與女兒融洽相處;孫阿姨熱心要強,兒女不在身邊,家裏還有一位神智不太清醒的老頭;馬大姐兒子在外地上班家中沒有人,廣場舞訓練後突然腦梗來不及見到兒子最後一面就撒手人寰……廣場舞不僅讓他們找到了精神的依託,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也重新獲得了意義感和成就感,讓老年生活光彩四射,滋味十足。張光正從最先討厭阿姨們跳廣場舞打擾自己補覺,到為了追求愛情加入廣場舞隊伍,又盡力幫助阿姨們贏得比賽,他不但靠近了愛情,也走進了阿姨們的內心,成為了她們的精神依靠。通過這兩條線的交叉,電視劇重點表現了兩代人之間在精神和價值觀念上的碰撞、交流和理解,形成了一種代際之間的鏡像互映。柳阿姨通過自己失敗的人生教訓獲得的經驗,不斷給張光正以啓示和引導,也為觀眾塑造了一個特別的丈母孃形象。
不過,在這兩條線的捏合銜接上,情節編織的合理性等層面,該劇還存在一些問題,類型期待被打破後未能很好地再建構,呈現出一種有些隨心所欲的搖擺,導致觀眾常常搞不清電視劇的訴求重心究竟是什麼。
與現實來回疏離的愛情童話分裂了觀眾認同
在前述的故事內容安排中,張光正和鄭有恩之間的非典型愛情是該劇最吸引人眼球,也最受爭議的設定。
北漂打工者與北京大妞,門童和空姐,月薪5千和月薪2萬,蝸居陽台和喜歡名牌,是張光正和鄭有恩之間的現實,除了容貌還算相稱,其餘都嚴重失衡。但張光正因為人羣中見了她一眼,就奮不顧身地愛上了有恩,並單純而堅決地相信,只要我真的喜歡你,沒有錢沒有房子,我也要追求你。這不是一個灰姑娘故事的男性版,也並非一個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俗世寓言,在現實生活中似乎沒有發生的可能性,它只能是一個愛情童話。然而創作者卻偏偏要讓童話照進現實,把兩種不同世界的邏輯嫁接在一起。所以,當張光正以“非現實”的手段與有恩走到一起之後,故事卻開始轉向了現實邏輯,原來絲毫不構成障礙的前述兩人之間的現實差異突然出現了,收入水平、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各種矛盾開始凸現,相反,此時鄭有恩開始以“門童和空姐都是服務行業”的認知引領兩人關係的繼續發展。這樣,整個故事主線就形成了一條童話-現實-童話的邏輯搖擺,造成觀眾認同的分裂。
與此相映照的另一重認同裂隙,是張光正與王牛郎、陳精典不同愛情的差異。如果説張光正和鄭有恩是愛情童話,那麼,王牛郎與九斤姑娘、佟娜娜,陳精典與豆子之間的愛情,就切切實實是人間生活,充滿了凡俗的錯過與遺憾,相遇與相守,就連陳精典炒股的背後,也有他金融學教育背景的支撐。同租一套房,同在一家酒店當門童,甚至陳精典還有更好的學歷和條件,卻都無法如張光正一樣超脱世俗肆意飛翔追求愛情,這就不得不讓觀眾質疑張光正和鄭有恩之間相愛的可信性。
喜劇色調與價值統一救援了劇情人設的尷尬
《歡迎光臨》雖然在上述兩個方面存在問題,但整體上卻還沒有走向崩盤的結果,始終維持着一種微妙的平衡感,觀眾雖然可能不認同有些故事安排,但也沒有因此而完全拒絕對故事的追隨,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該劇採取了輕喜劇的美學樣態,同時也以一種向前向上的價值調和與救援了劇情人設上的尷尬。
張光正的表面木訥內心堅定與鄭有恩的表面豪橫內心柔弱形成了頗具喜劇色彩的人設對立。兩人的第一次約會,張光正卻首先突破自己向鄭有恩發狠表白,鄭有恩則不動聲色讓張光正夜晚在商場“裸奔”狠狠修理了他一頓。在張光正通過廣場舞接近柳阿姨從而希望認識鄭有恩的心機被識破之後,柳阿姨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親自給他出謀劃策追求有恩。這種未來的丈母孃教男生追求女兒的橋段,在現實生活中顯然是難以出現的。其它如張光正供奉有恩CT照片,在早餐店狠捏正在喝豆漿的鄭有恩的臉等舉動也都有違常理。但電視劇用喜劇的表現樣態來呈現這些誇張的情節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將觀眾帶離了現實邏輯,從而讓這種不合常理的情節和人設獲得了某種程度的諒解。
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該劇也在價值的統一性基礎上體現出了差異性和多樣性。所謂價值統一性,一方面是指這部電視劇側重表現大都市底層打工族人生價值的自我實現。張光正、王牛郎、陳精典、豆子都沒有顯赫的家庭和教育背景,同在酒店當服務員,也都經過了生活的淬鍊,有過迷茫退縮躺平的念頭,但最終還是在各自的選擇中獲得了人生的提升和精神境界的成長。即使是空姐鄭有恩和佟娜娜,也跳脱了對這一羣體的慣常塑造,尤其是鄭有恩,看似有些飛揚跋扈的表面之下,有着對愛情、金錢和世界的清醒認識,殊為難得。價值統一性的另一方面,是指雖然劇中人物眾多,也不乏虞鵬、蔣先生這樣的生活觀念有缺失的次要人物,但總體上,這些人物都保有了積極向上的生活觀念。就是虞鵬和蔣先生,劇中也以離婚和孫總監的當面説破對他們所代表的價值立場進行了批評。多樣化的人物性格與價值統一性相互補充,就給了該劇看似有些不太合理的劇情和人設提供了一個較為穩定的底層邏輯,也使得整部劇不至於因此而完全坍塌。
導演和編劇曾説,這部電視劇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現實主義作品。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創作者的藝術觀念是清醒的,他們試圖在藝術上進行某種程度的創新,但這種創新由於是在兩極之間的捏合轉化,難度頗高,有些像一次走鋼絲般的藝術冒險。顯然,這種創新是近幾年正午陽光的一種有意識的探索,從《清平樂》《我是餘歡水》到《歡迎光臨》,均有所體現。從觀眾反響來看,這種探索未必都是成功的,這也提醒創作者,電視劇畢竟是大眾藝術,創新需要尊重藝術和美學的規律性,用力過猛只會適得其反。
作者:張斌(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副院長)
編輯:範昕
策劃:邵嶺
責任編輯:李婷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