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票房搶眼綜合口碑第一 《流浪地球2》如何拍成?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娛樂


1905電影網專稿 “MOSS,人類能活下來嗎?”

吳京飾演的劉培強發出靈魂提問,一秒將觀眾拉回了“流浪地球”的浩瀚宇宙。

時隔四年,《流浪地球2》再度迴歸春節檔,作為映前最受期待的影片,也不負眾望,首日以4.74億登上冠軍之位,目前累計票房已過10.12億(含預售),綜合口碑也位列同檔期首位。

《流浪地球2》雖然講述的是前傳故事,卻完成了從技術到故事的全面升級,不僅展現出人類在末日來臨前的眾生相貌,太空電梯,空間站墜落,月球核爆等科幻奇幻也令觀眾歎為觀止。

這顆流浪的“小破球”依然是中國的科幻之光!

接受1905電影網專訪時,導演郭帆也直言,續集在視效、美術和道具層面都取得了肉眼可見的進步,幕後有九成是中國團隊,更讓他感到自豪和驕傲。

影片20萬字的世界觀如何建立,與吳京、劉德華等大咖合作有何難忘瞬間,在製作層面怎樣更上一層樓,聽導演郭帆全方位解讀春節檔爆款《流浪地球2》。

1905電影網專訪《流浪地球2》導演郭帆

談世界觀

延續中國式浪漫科幻

2019年春節檔,電影《流浪地球》開啓冒險旅程,用一場感動世界的飽和式救援,讓觀眾感受到中國科幻的能量與視野,拿下46.8億票房,一度名列影史票房第二。

珠玉在前,在續集的創作中,郭帆選擇另闢蹊徑,講述前作故事,聚焦末日災難最初降臨,地球開始“流浪”之前,人類面臨的生存抉擇。

之所以如此處理,一方面源於“郭京千帆”組合希望再度合作,以另一種形式延續劉培強的生命。

“第一部的時候,吳京老師給予了我們很多無私的幫助,我對他充滿了感謝,也希望將劉培強這個角色的來龍去脈補充進來。”

另一方面,《流浪地球》第一部展現的只是龐大世界觀的“冰山一角”,還有很大的空間亟待挖掘,比如在計劃正式實施前,人類社會出現的分歧和對立等等,這都成為團隊創作前傳的動力。

在郭帆看來,科幻片最重要的就是世界觀的建立。為了讓《流浪地球2》中的設定、道具和細節更加真實可信,他與團隊構建了多達20萬字的世界觀。

“按照圖書館分類學的方式,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等,在中科院不同部門和學科的專家指導下,將這個世界的方方面面呈現出來。”

在描繪危機當前的人類眾生相時,《流浪地球2》大膽引入了時下熱議的元宇宙、數字生命、人工智能等概念。

身處末日倒計時,究竟該以何種形式延續人類文明?成為影片留給觀眾的懸念和思考。

郭帆如是解讀:“在整個科幻影片的發展過程中,人與技術的關係是最大的母題。技術既是我們發明的,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便捷,但同時也有極大的可能會反噬我們,甚至重新定義人類是什麼。隨着技術的發展,這些話題已經不僅是科幻話題,越來越像是現實話題。”

在《流浪地球》中,“帶着家園去流浪”的核心設定充滿了中華文明特有的故土情結,被譽為中國式的浪漫科幻。在續集中,郭帆也延續並拓展着這種中國式的表達。

不僅有宏觀視角中的家國情懷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更嘗試向“內心”縱深挖掘,讓中國式的家庭與親情觀念成為影片的情感內驅力。

“開篇就是劉培強在祭奠他的父母,燒紙這個意象就是非常傳統和中國的,我們通過這個方式寄託哀思,也經常説有一天我們會在天上再見,而影片最後,通過技術,我們真的回到了心心念唸的地方,見到了思念的人,這形成了一種對應”郭帆解讀道。

也正因如此,演員們在聊起《流浪地球2》時,總會形容這是一部 “温暖”的科幻電影。這也是郭帆的創作追求,“科幻只是外套,內核始終是情感。我心目中理想的電影就應該是温暖的,希望大家能在電影營造的想象世界中,獲得鼓勵和温暖。”

談演員

不一樣的吳京與劉德華

4年前,吳京飾演的劉培強中校犧牲自己,點燃木星的壯烈瞬間曾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而在續集中,我們更多地看到劉培強在英雄人設之外,作為丈夫和父親的感性一面。

郭帆如是解讀:“他特別像奔赴火場的消防員,如果不穿上那身行頭,他就是個普通人,但當危機來臨,他選擇站出來保護家人,逆行於人流時,他才是英雄。”

不同於以往印象中的動作明星形象,吳京此番的表演也更加細膩温情。連郭帆都頻頻點贊吳京的“文戲”, 在片場給他留下了很多感人瞬間。

“印象最深的是京哥一段削蘋果的戲,他在把蘋果給到孩子之後,會把蘋果皮塞到嘴裏吃掉,還要用手擋住不讓家人看到,這個動作來自京哥自己的生活經歷,一下子就表現出了在水果稀缺的年代,父親對兒子的愛。”

如果説吳京的反差感來自於文戲,那另一位男主角劉德華則顛覆了郭帆對他的“巨星”認知,“他跟你之前腦海中想象的巨星狀態完全不一樣,是非常和善的一個人,大家在現場就是‘大家庭’的狀態,吃在一起,創作在一起。”

特別是那場高難度的水戲,劉德華需要穿着幾十斤的潛水服,一遍又一遍沉入8米深的水下,因為曾經在水下發生意外,劉德華對水有着本能的恐懼,但他堅持不用替身,親自上陣,更處處為工作人員着想。

“如果表現出很難受,身邊的人就會很有壓力,所以他就是忍着,一直説沒有問題,其實很有問題。”

提到敬業,不得不提《流浪地球2》的另一位主演——李雪健。

他在片中飾演聯合政府中方代表周喆直。這個角色也許戲份不多,他卻為之做了充足的準備,觀看大量紀錄片,參考了歷任中國駐聯合國代表的演講狀態,才有了片中那一句句擲地有聲的“中國宣言”。

“周喆直代表的是國家力量,它是非常抽象的。但雪健老師的表演把這種信念真正地擺了在你面前。”

談製作

2萬人打造中國電影工業“天花板”

橫貫天地九萬里的太空電梯、從天際墜落的巨型空間站、洶湧襲來的滔天巨浪…

《流浪地球2》中每一個視覺奇觀背後都是2萬人的幕後團隊通力合作,日夜奮戰的結果。

郭帆也坦言,與第一部相比,《流浪地球2》在視效、美術和道具層面的進步是肉眼可見的,更讓他自豪的是特效團隊有九成是中國人!

“實景”一直是《流浪地球》系列的一大特色,在第二部中也大規模升級。據悉,《流浪地球2》的實景攝影棚面積比第一部翻了10倍,達到100萬平米,相當於126個足球場。

郭帆説盡可能堅持“實景”,就是為了給演員提供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是任何先進特效都無法取代的,“演員的表演能夠來源於他真實的感知,自然是最好的。”

另一組數字顯示,《流浪地球2》全片共有5310張概念設計圖,95000件服裝和道具,3000多個視效鏡頭,額外還有將近1000個面部視效鏡頭。如何統籌規劃如此龐大的資產,這背後正是國產電影工業化的大踏步前行。

在道具製作中,團隊就大量使用了3D打印、數字車牀、激光雕刻等前沿技術,讓宇航服、精密儀器等道具可以實現規模量產。

在特效製作層面,《流浪地球2》不僅梳理出了一套涉及上千個鏡頭的製作管理流程,還推高了國產電影生物特效的天花板,“視效最難的不是天崩地裂的視覺奇觀,而是真正把一個人做出來。”

《流浪地球2》時間跨度達到幾十年,如何展現人物不同時期的容貌變化,要建立一套複雜的模型系統,將人工智能學習內容與演員實際表演相結合,保證每個微表情真實可信,這才成就了讓許多觀眾津津樂道的“重返少年版”吳京和劉德華。

在《流浪地球2》的劇組中,還有一羣特殊的工作人員,他們是來自北京電影學院的實習生,主要任務就是記錄下各個部門在工作中出現的錯誤和問題,最終整理成了一本厚厚的“錯題集”。

郭帆説,《流浪地球2》的4年是不斷摸索試錯的過程,而他們也希望成為行業的“探路者”,用“錯誤”梳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業化製作流程和方式方法,推動整個產業工業化水平的提升。

“我相信會再次看到藍天,鮮花掛滿枝頭。”這是《流浪地球2》中一句感人至深的台詞。而在郭帆看來,中國科幻的前路上同樣將有藍天與鮮花相伴。

“國產科幻電影類型的建立需要一部又一部影片的積累,所以我很欣慰地看到不止是《流浪地球》,還有《獨行月球》《明日戰記》這樣的影片出現,它們都有各自的突破,只有這樣的科幻片一部一部出現,中國科幻類型片才能被確立起來!”

在《流浪地球2》上映前夕,郭帆延續第一部的傳統,同樣寫了封信給他摯愛的“小破球”:“出發吧,孩子,衝出去,走向世界!你是我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