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天前,無門無派不拜師,相聲界無人敢惹的楊議,"投靠"了德雲社?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娛樂

    近日,演員楊議即將加入“德雲社”成了相聲界熱議的話題。

    這不禁讓外行人疑惑,楊議這是看“德雲社”發展成了相聲界大趨勢,所以也想去“投靠”沾沾熱度?

    説起楊議,他在相聲界確實算是一個“另類”。

    楊議出生在相聲世家,父親是楊少華,他在家排行老五。

    楊少華因為自己小時候學相聲當學徒特別苦,所以並不願意兒子們再説相聲。

    因此,其他兒子雖然也多少會點相聲,但都沒有以此為生。

    只有楊議特別喜歡相聲,而且特別有天分,每當父親給別的徒弟輔導功課時,楊議總是一邊看一邊學。

    等楊少華不在時,楊議竟能指出徒弟的錯,楊議的聰明及領悟力,最終讓楊少華改變了自己的看法,親自輔導楊議學習相聲。

    楊議創作表演過的《肉爛在鍋裏》《如此辦學》《獲獎之後》等作品都是當年的經典,

    曾先後兩次獲得全國相聲大賽金像獎、CCTV第一、二屆相聲大賽一等獎。

    可是,即使楊議有紮實的相聲功底和過硬的水準,卻在相聲只能算是“海青”。

    “海青”是相聲界行話,是説演員在行內沒有門户、沒有師承關係在曲藝界。

    特別是相聲門兒裏,就十分看重演員的輩份和師承關係,一般把沒有正式拜師入門的相聲演員稱為“海青”,屬於業餘玩票。

    在相聲界,“拜師”對於相聲演員來説是頭等大事,一個相聲演員沒有師父就等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可是,楊議至今也無門無派更沒有拜師,其實不是他不想拜師,而是當年他沒拜成師。

    首先他父親是楊少華,相聲界輩分很高的一位相聲前輩,可相聲界還有一規定,拜師不能拜父母。

    比如郭麒麟就是拜于謙為師,于謙兒子拜郭德綱為師。

    因此,楊議只能拜別人為師,當時是想拜馬三立兒子馬志明為師的,但因為輩分問題,還有門派之爭,最終都沒拜成師。

    就這樣,楊議成了相聲界眾所周知的“海青”。

    可惜,後來,單靠説相聲已經不能養活一大家子人了。

    所以他開始轉行拍起了影視劇,自2004年起,楊議自編自導自演喜劇《楊光的快樂生活》一共拍了9部。

    僅次於趙本山的《鄉村愛情》系列。

    “嘛錢不錢的,樂呵樂呵得了……”成了最經典的台詞,很多人都被楊光的積極樂觀所感染。

    此外,他還涉足了紀錄片,和脱口秀,除了知名度,楊議的收入也是相當可觀。

    就如今楊議經常與88歲的父親楊少華拍段子的背景,就是他們如今工作與住宿一體的住所。

    據悉,這一棟三層小別墅,總面積達到3000多平米,內部裝修更是十分豪華,院子大到騎電車也要好一會才能出院門。

    除此外,楊議還建了一座私人收藏館,裏面古玩字畫,明清瓷器,陶俑,讓人眼花繚亂。

    可不管經濟如何發達,楊議説,相聲依然在他心中排第一。

    因此,他在天津成立了楊光相聲社,讓喜歡説相聲的人能有個説相聲的地方,也繼續發揚相聲藝術。

    也因此,楊議雖然無門無派不拜師,卻在相聲界極受人尊重。

    當年,在侯耀文的追思會上,楊議曾當着業內眾多相聲演員公開批評相聲亂象:

    “很多相聲演員不做科,不學基本功,有了師承就拿着師傅的名義出去招搖撞騙。”

    他當時言辭相當激烈,可是在座的相聲界人竟然沒一人敢出來反駁一句,一副無人敢惹的樣子。

    眾所周知,天津是中國曲藝之鄉,津門高手的底藴和功力不是一般人所擁有的。

    可客觀的講,在經過郭德綱多年經營,克服各種困難,德雲社儼然成了當今相聲界的扛把子。

    德雲社這個平台,現在的流量是相當大,多少年輕人熟悉相聲都是通過德雲社的年輕相聲演員。

    雖然他們的相聲功底淺薄,可是現在就是流量説話的年代。

    不得不承認,德雲社近年來在傳承相聲手藝上,貢獻極大。

    兩天前,楊議公開表示加入德雲社,此前他的楊光相聲社團,因為在全國沒什麼知名度。

    所以不知情的人可能都會以為他是去“投靠”郭德綱的。

    其實不然,説到輩分,即使楊議沒有拜師,可是他也是與侯耀文、石富寬、馬季屬同輩的人。

    即使郭德綱也要喊他一聲“五叔”。

    6月3日,也就是兩天前,楊議説起去德雲社,表示:

    就是去好好説相聲,切磋技藝,所談所想皆是相聲。

    而德雲社成功的商業運營模式也將為楊光相聲社提供參考和借鑑。

    所以,這並不存在“投靠與否”,而是楊議能帶動天津相聲藝人來,郭德綱的德雲社也需要這樣敦實的相聲藝人。二者是互補關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