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60載,他活成了現實版“範電影”|回首這十年


1905電影網專稿 過去十年,是中國電影基礎建設高速發展的十年。據統計,2021年全國銀幕數量達到82248塊,連續六年保持世界第一。十年間全國銀幕數量增加73048塊,累計增長694%。據國家電影局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到2021年九月底,縣級影院銀幕總數增加到了28525塊,增幅850.83%。

人生60載,他活成了現實版“範電影”|回首這十年
大觀樓影院

面對不斷增加的銀幕與影院數量,許多老電影院退出了歷史舞台,但也有不少仍然發揮着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作為全國影視文化中心,北京的大街小巷裏,仍有它們的身影。

被譽為中國電影誕生地的大觀樓影院,前身是地質部“李四光講習所”的地質禮堂,搬遷至西單大悦城的首都電影院西單店等,仍是不少人的觀影首選影院。

人生60載,他活成了現實版“範電影”|回首這十年
放映員王健

從十七歲當兵入伍開始接觸電影放映,到如今即將在地質禮堂電影放映一線上迎來退休。過去六十年的歲月長河裏,電影在王健人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對於中國電影市場最近十年,乃至更長時間內的發展與進步,王健無疑最能感同身受。作為地質禮堂的活歷史,他也活成了現實版的“範電影”。

人生六十載

1962年12月,王健出生於北京。小時候,住在東四附近的他最喜歡看電影,觀影足跡從東四的長虹、東宮影劇院,延伸到西四的地質禮堂。

1980年11月,王健應徵入伍,服役於成都軍區某部政治處。服役期間,他第一次接觸到了電影放映這項工作。誰也不曾想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成為其此後四十餘年生活裏的主色調。

人生60載,他活成了現實版“範電影”|回首這十年
王健部隊政治處放映員照片(拍攝於82年秋)

“第一,這是我的工作,沒有電影,也就沒有這份工作,第二,電影可以增加人的見識。咱們人生幾十年不見得哪都去過,但你能夠通過電影瞭解到其他國家的風土人情,具有一定娛樂性。”

談起過去十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內電影對於個人生活的意義,王健話語樸實。這也不禁讓人想起了一句台詞“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壽命,比以前延長了至少三倍。”

近年院線電影中,他最喜歡《長津湖》、《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父輩》等,正能量滿滿的新主流電影。因為這些電影“能夠提升年輕人的向上精神,能夠讓他們起碼瞭解國家現在與之前的狀態。”

人生60載,他活成了現實版“範電影”|回首這十年

聊起最近熱播的《萬里歸途》,王健表示很遺憾還沒來得及看。放映員雖然放映電影,但經常忙於處理日常工作,這項工作福利也很少享受到。除了放映員外,他還曾做過影院的維修工、製冷工。對於優秀的院線電影,他也會專門抽出時間“補課”。

今年12月,已到耳順之年的王健,也將在地質禮堂迎來退休。他希望同事們,日後提及自己,能夠説句“老同志王健比較好,起碼能夠和年輕人融到一起。”退休之後,他也會常回來看看。

十年的變與不變


北京地質禮堂成立於1989年1月9日,其前身是落成於1959年的地質部“李四光講習所”。1984年從部隊復員回到北京以後,王健最初被分配在一家國營化工廠擔任維修工作。1988年元旦,地質禮堂重新翻建後需要一名放映員。於是,專業對口的王健服從上級安排來到了這裏。

人生60載,他活成了現實版“範電影”|回首這十年

那時的地質禮堂,還未對外開放,平時放映也是針對內部人員。一年以後,影院正式對外開放。

“這10年的時間這個變化特別大,最早的咱們都是膠片機,‍‍每一場電影最少得有三個人同時工作,一個剪片源,‍‍有兩個放映員,因為它是膠片來回切換機。當時我們‍‍在部隊的時候也是兩個人交替放。”

回憶過往十年從業崗位變化,王健深有感觸。膠片機放電影時,交接信號必須手動對準才能保持聲畫一致,十分考驗放映員的技術能力。

現在,影片採訪的普遍是數字放映機,不僅放映質量提高了,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把原來的膠片放映改成數字放映後,現在一個人可以盯三個廳。”

人生60載,他活成了現實版“範電影”|回首這十年

目前,地質禮堂共有4個放映廳,1301個座位。其中,3號廳為激光廳,銀幕亮度更高,觀影體驗更好。

過去十年,儘管放映技術不斷更新迭代,但是地質禮堂有些優良傳統仍在堅持。“我們重來不撤場,即使一場電影只有一名觀眾,我們也會照常放映,不會把人勸走,或者讓其改場。”據王健回憶這條規矩,是地質禮堂一名名叫陳淑萍的老業務經理提出的。

從建立到現在,三十多年的時間裏,一些老觀眾也是從未離開。在王健的記憶裏,有個年齡比自己還大的觀眾,即使從西四搬到了大興,只要看電影仍然會選擇來地質禮堂。老電影院裏,有時播放的不僅僅是電影,還有老一代人年輕時刻的美好回憶。

人生60載,他活成了現實版“範電影”|回首這十年

回首過往十年,中國電影放映市場設備數字化及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宏觀上受惠於時代發展與政策扶持的東風。

2004年,國家廣電總局發佈《電影數字化發展綱要》,明確提出中國電影將在5至10年內,完成膠片向數字機的過渡。2014年,財政部發布《關於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實施,讓中國電影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有法可依。

老影院新活法


北京過去有句老話“東單西四鼓樓前”,説的是市區三大核心商業區。20年前,西四附近的地質禮堂、紅樓電影院、勝利電影院,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如今,僅剩地質禮堂仍在營業。

“2000年以後‍‍禮堂也算老影院了,來的人相對少了,西四這塊已經不算是商業了。好多大的影城硬件設施比較好,還在新的商業區。”據王健介紹進入新千年以後,面對新興影院的崛起,影院面臨觀眾分流之壓。為了提高經營業績,地質禮堂積極拓展營收渠道。

人生60載,他活成了現實版“範電影”|回首這十年

2010年,開心麻花劇場的入駐,又重新給影院帶來了新活力。

“我們既是演出場所,也是電影院。”據地質禮堂市場發展部經理張妍介紹,影院和開心麻花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錯峯利用影廳。除此之外,地質禮堂也可以承接其他演出、會議、培訓等活動,滿足各類活動需求。

過去十年,也是北京老影院不斷拓展營收渠道,奮發向上的十年。始建於1983年的勁松影院,也與開心麻花展開了合作。根據最新票務信息顯示,10月29日至30日,分為上、下午場的開心小麻花閤家歡兒童劇《小丑愛美麗》,將在此上映。

人生60載,他活成了現實版“範電影”|回首這十年

距離地質禮堂1.6公里左右的首都電影院西單店,成為老電影院升級轉型“課代表”。創建於1937年的首都電影院,在2008年遷到西單大悦城後,除了名字之外,其他全部“換血”。位於全國知名大型商超內,加上全新的放映設備,讓該店常年位居全國影院年度分賬票房榜TOP5。

2020至2021年,首都電影院西單店更是蟬聯全國影院票房榜冠軍。截至2022年10月20日,影片全年票房已超2100萬元,位居全國第二,距離第一名也僅差30餘萬票房。

除了放映電影的主業外,該影院也開展了舞台影像高清放映、相聲專場等業務。《胡桃夾子》等經典歌舞劇影像,不斷在店內上映。一些相聲表演團隊,也曾在此亮相,節目單上甚至有專門為電影院量身打造的作品《觀影須知》。

人生60載,他活成了現實版“範電影”|回首這十年

奔跑中老電影院們,成為中國電影市場近十年高速發展的見證者與追隨者。它們是中國電影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近十年,中國電影市場諸多成就的取得,既離不開各項宏觀政策的幫扶,也離不開像平凡如王健這樣的小人物們,堅守工作崗位,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

如今中國電影在世界文化潮流中的乘風破浪,也是眾力所向,眾望所歸。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20 字。

轉載請註明: 人生60載,他活成了現實版“範電影”|回首這十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