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機長大的年輕人,如何面對今天的“網癮老年”?

玩手機長大的年輕人,如何面對今天的“網癮老年”?

  “往年春節年夜飯是爺爺‘三顧茅廬’叫孫子吃飯,今年反過來了。以前喜歡搓幾局象棋的老爸,自從換了智能機就變成了低頭族,熱衷刷短視頻到凌晨、用虛擬步數和拉人頭‘換錢’、用遊戲金豆換糧油……”近日,據《半月談》報道,隨着智能手機在中老年人中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為家裏的“網癮中年”“網癮老年”發起了愁。

  從朋友圈到短視頻,從在線小説到直播帶貨,許多曾對家中小孩沉迷網絡嗤之以鼻的家長突然發現,在“注意力為王”的網絡空間,形形色色的網絡產品“總有一款適合你”。恍然之間,在手機與網絡這件事上,長輩與晚輩之間的立場發生了微妙的對調,讓人不由得要感慨一句“風水輪流轉”。不過,説笑歸説笑,身邊有長輩沉迷網絡的年輕人,心中恐怕難免有所隱憂。

  相比於青少年,中老年人沉迷網絡的危害一樣不容小覷。從人生階段和在家庭和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來看,中老年人在生活方式的選擇上確實擁有更多自由,但是,長期低頭彎腰、緊盯屏幕,很可能對中老年人本就走下坡路的身體健康造成額外打擊。許多中老年人“觸網”不久,對互聯網上各種坑人“套路”缺乏應有的警惕。為此,常有中老年人誤信謠言,乃至於把半生辛苦換來的積蓄輕易丟進網絡詐騙的“圈套”,令家人叫苦不迭。

  面對這些可能的後果,許多年輕人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即便年輕人已經畢業工作,在家中獲得了相對獨立的地位,但在與父輩、祖輩溝通時,難免會有“缺乏底氣”的感覺。就算不考慮“底氣”與輩分的問題,在“代溝”的影響下,年輕人也很難與長輩達成高效、和諧的溝通。筆者在自己的家族裏,就見證過不少晚輩出於好心勸阻長輩做一些不合適的事,最終卻大吵一架、不歡而散的場景。

  説來有些諷刺,遙想我們還是孩子時,父母長輩試圖教育我們時,何嘗沒有過類似的困擾?世上又有幾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從來不讓長輩大呼頭痛呢?那時的我們,面對長輩的教育,既反感他們不講道理、“以勢壓人”,也常常苦惱於他們並不真的理解我們,不願傾聽我們的心聲。推己及人,將心比心,當我們成長為社會中堅,反過來“教育”可能已經有些跟不上時代的長輩時,他們反感的東西也一樣。

  一個從小在學校裏學習信息技術,上着網、玩着手機長大,其間還常常被父母師長提點“網癮有害”的年輕人,對手機和網絡的認知,自然是相對成熟的。在這樣的年輕人看來:中老年人沉迷的那些東西無聊透頂,專坑中老年人的謠言與騙術也顯得十分低級。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人很難拿出充分的耐心,用長輩聽得進去的方式詳細講出自己的道理。很多時候,年輕人“教育”長輩的方式,都是簡單粗暴的“我懂你不懂”——從本質上看,這和成年人讓未成年人閉嘴時用的“我是大人你是小孩”有什麼區別呢?

  晚輩對長輩沉迷網絡的真實原因也鮮有體察。正如《半月談》在報道中所揭示的:隨着長輩閒暇時間增多,其孤獨感愈加強烈,加上身體機能減退、自律能力退化,他們沉迷網絡,很可能是一件不得已的事情。這時,想要改變他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晚輩一方面應當把握好勸誡的“度”,不要用“一刀切”的方式強行禁止長輩上網,另一方面還需從根源上設法化解長輩的孤獨感,使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心理歸屬。

  其實,長輩教育晚輩也好,晚輩“教育”長輩也罷,初衷都是為了對方好。但是,良好的“因”很多時候未必能種出同樣好的“果”。“網癮少年”與“網癮中年”“網癮老年”身份、立場的切換,讓我們看到了代際理解的寶貴价值。從這件事中,不論是尚有子女需要教育的長輩,還是開始學着與“老小孩”們相處的晚輩,都可以學到很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7 字。

轉載請註明: 玩手機長大的年輕人,如何面對今天的“網癮老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