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表達了作者對於民族的擔憂,對於貧苦老百姓的同情與熱愛。辛亥革命雖然一舉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卻沒有完成民主革命的偉大任務,貧苦的民眾繼續受着新一輪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在經濟與精神上被剝削階級雙重奴役。
魯迅先生通過對阿Q的描寫,提現了舊中國人羣身上的劣根性。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和奴隸根性。阿Q是一名生活在未莊的農民,連自己正式的名字都沒有,但是他卻又極力的想要維護自己的自尊。阿Q把其他人都不放在眼裏,甚至是有錢有勢的趙太爺。經常吹牛説自己的兒子以後會非常闊,其實他連個相好的也沒有。因為自己去過城裏,就連城裏的人也看不起,還嘲笑他人的缺陷。這是典型的欺軟怕硬的行為,也是精神勝利法的一大表現。在當地最有權有勢的當屬趙太爺。正是由於他的存在,更反襯出阿Q的卑微與弱小。
最後阿Q的失敗並不是他一個人的失敗,而是整個國民性的失敗。魯迅先生這樣描寫阿Q性格缺陷,並不是單純表示對類似人物的輕視。而是想通過對阿Q這個人物的刻畫,揭示在當時中國社會中的基本矛盾。同時也反映出魯迅先生對於民族和人民熱情飽滿的愛。阿Q小説後來被搬上了銀幕,由觀眾熟悉的老藝術家嚴順開主演,給觀眾留下了個性鮮明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