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直播間做宣講:講好理論,也能圈粉

由 務高林 發佈於 娛樂

  這陣子,25歲的廖志洲多了不少“副業”。寫故事、編劇本、説評書、講相聲,一天到晚忙得腳不沾地。我不禁好奇,一個基層理論宣講員為何要下大力氣學這些“花活”。

  在我的印象中,理論宣講就是要正襟危坐、條分縷析。見我不解,廖志洲打開了手機,屏幕上閃出一段視頻。“您各位在家沒什麼事,到我的直播間來聽一聽、聊一聊。今天我要講的故事是‘三叟戰病魔’……”我恍然大悟,原來他把理論宣講陣地轉移到了直播間。

  剛到安徽廣德各地做宣講時,廖志洲説,他也循例辦講座、開報告會,但觀眾大都是老人和孩子,很少看到年輕人的身影。有時候自己講得滿頭大汗,中場休息過後,不少觀眾就提前離場了,好不尷尬。後來,當地幹部告訴他,年輕人忙着工作沒時間聽,老人、小孩到場卻又聽不懂。

  “宣講怎樣才能入心入腦?”廖志洲陷入思索。黨的政策要直抵人心,宣講員就不能只“照本宣科”,要講得有意義,也要有意思;要精準傳達,也要注意形式。

  受疫情影響,廖志洲無法開展線下宣講,火熱的網絡直播讓他茅塞頓開。何不利用線上直播來吸引年輕人蔘與?

  説幹就幹,他購買直播設備,精心準備內容,不料2月份第一場直播就遭遇了“滑鐵盧”。“只有20多個網友在線,效果不理想,還有觀眾留言説我在直播間裏念材料,沒意思。”廖志洲發現,線上直播壓力更大,講得不好,觀眾隨時用腳投票。

  接下來的時間,廖志洲發揮文藝工作者的優勢,精心打磨直播腳本,寫評書、説相聲,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淺出地宣講理論。漸漸地,直播間裏的粉絲越來越多。

  “別人是直播帶貨,我是直播帶理論,一個讓羣眾腰包鼓起來,一個讓羣眾頭腦活起來。二者目的不同,但手段相似,都是要先讓羣眾看得懂。”廖志洲感慨道,疫情給他的理論宣講帶來了挑戰,也讓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身不足,進而調整思路,危中尋機,打開新局面。

  移動互聯時代,如何搭上新媒體傳播的快車,讓理論宣講出新出彩,和受眾形成有效互動,這是每個基層宣講員都需要深入思考的時代命題。要讓宣講吸引人,有“料”還要有“趣”,把道理講新講透講活。當然,網絡傳播的碎片化和泛娛樂化傾向也要引起注意,不能片面追求“吸粉”,而忽視了理論傳播應有的精神內核。

  (作者為本報安徽分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