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美國紐約迎來一對年紀相差25歲的新人。
女方是28歲的北大天才少女田曉菲,男方是她的美國導師,53歲的斯蒂芬·歐文,田曉菲拿到綠卡成為美國人。
對於這段婚姻,田曉菲的父母起初是反對的。
田曉菲和她的丈夫斯蒂芬·歐文
不僅因為嫁得太遠,沒有依靠,而且女婿歐文的年紀比岳父田師善還大,哪個父母會忍心孩子在外一個人孤苦伶仃呢?
更何況女兒田曉菲13歲被北大錄取,是名副其實的天才少女,做父母的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
當初年僅13歲的她憑什麼被北大錄取?
為何田曉菲不顧父母反對嫁給大25歲的美國人歐文呢?
如今的她過得如何呢?
田曉菲和她的丈夫斯蒂芬歐文
田曉菲的父母都是天津文壇的作家,夫妻二人對文學頗有研究,常常請文壇友人到家一起探討學問。
夫妻倆萬萬沒想到,在文化氛圍濃厚的家庭環境薰陶下,4歲的田曉菲,比還在玩耍的同齡孩子,早早就能看書寫字。
在父親田師善的幫助下,她第一次做的詩,就能刊登在《天津日報》,吸引來不少文壇大家的賞識。其中就有一位大家名叫柳溪。
天津市作家協會原副主席柳溪
田曉菲甚至和柳溪,這位天津市作家協會的原副主席,成為忘年交。
兩人在年紀上相差甚遠,但她們之間的想法常常能夠不謀而合,這讓身為文壇巨佬的柳溪倍感意外。
能與文壇前輩,英雄所見略同,田曉菲是天才無疑。
但有“傷仲永”的案例在前,身為父親的田師善並不想讓女兒過早嶄露頭角,最後“泯然眾人矣”,於是讓女兒,好好紮實基礎,為以後謀發展。
是金子遲早要發光的。
還在上初中的田曉菲,一邊抓緊學習,一邊繼續自己的文學夢,她趁着讀書的間隙,將自己的詩集,出版成書,一口氣連出五本,獲得全國獎項。
這一壯舉,不僅驚動了整個天津,更是吸引來中國最高學府北大的目光。
在上個世紀70年代,全國各地的天才少年得到以中科大為首等高校的特殊教育,這其中自然少不了北大。
北京大學
1985年,年僅13歲的田曉菲還未初中畢業就收到北大的錄取通知書,畢業後直接在北大的西語系讀英美文學專業,成為當時天津地區最年輕的本科生。
田曉菲雖然是天才少女,但她也只是個10多歲的小女孩,剛從天津來到北京,除了對環境的轉變無法立即適應外,還要面對一羣比自己大許多的成年人。
要知道,在北大,天才少年並不是特別的存在,曾經留下著名詩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也是北大的神童。
著名詩人海子
海子在15歲的時候,就進入北大的法律系,他的名聲早已傳遍全國。
此時,中國政法大學已經聘請他擔任教授,而這所大學如今還有一位在年輕人中耳熟能詳的教授,名叫羅翔,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珠玉在前,不免讓田曉菲的心理感到沉甸甸的負擔。
田曉菲
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她和這位著名詩人海子因詩歌結緣。
海子對這個13歲的小女孩頗為照顧,正如上文説到,海子也是一名天才少年,因為他深知10多歲的少年在一羣成年人中的彷徨無措。
海子對她説:“如果你能一直堅持創作,相信以後會成為一位偉大的詩人。”
有了前輩的鼓舞,在慶祝母校北大的90週年慶上,16歲的田曉菲憑藉《十三歲的際遇》,讓北大眾才子深深折服,而那時的中學語文課本也將這篇文章收編當作教材。
著名詩人海子
對於田曉菲來説,海子是她少女青春時期,無法取代的同伴、摯友和老師。
能和海子相知相識,這是她最開心的一段時光,但她沒想到,這個幫她解決問題,一起討論文學的摯友,卻在1989年,她即將本科畢業的時候,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
這讓田曉菲對人生充滿困惑,她不解熱愛詩歌的人,為何會放棄自己的生命呢?
著名詩人海子
但她依舊記住海子對她説過的話,沒有放棄在文學道路上的求索。
拿到北大本科學位後,她隻身前往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就讀英國文學專業碩士。
海子的離開,更讓她深深認識到“不是每個少年成名者都可以倖存”。
於是,她又前往哈佛大學攻讀東亞系的博士學位。
在這異國他鄉,她沒想到這一生竟然還能遇到像海子一樣的知音,只是這個知音歲數有點大。
28歲北大才女與53歲美國導師的忘年戀這個知音,叫斯蒂芬·歐文,就是她的教授。
斯蒂芬·歐文
從小出生在美國的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的歐文,在14歲那年,在巴爾的摩市立圖書館,第一次被中國李賀的《蘇小小墓》感動:
“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李賀
唐朝詩人的憂傷感嘆,一下子讓這個實實在在的美國小夥子,對中國產生別樣的情愫,難以割捨,並且立志與詩歌相伴一生。
歐文的父親卻十分擔心兒子的前途,在人才濟濟的美國學術界,一個美國人想以中國詩詞來謀生,這就好比關公門前耍大刀一般,有點自不量力。
但是顯然,父親的建議歐文並沒有聽到心上,因為此時的他早已經沉迷於這個古老的東方文化之中了。
皇天不負有心人,1971年在耶魯大學的讀博的歐文,以一篇《韓愈與孟郊的詩》的論文,順利拿到博士學位,這一年,他才26歲。
耶魯大學
母校留他任教,在這20多年裏,歐文完美地實現了當初的理想。
1992年,歐文和田曉菲,命運般在哈佛相遇。
受到哈佛大學的邀請,歐文來到東亞系擔任教授,而剛來哈佛的田曉菲,就成為他首批學生。
第一堂課,歐文一眼就被台下散發着中國古典韻味的田曉菲深深吸引。
田曉菲
最讓他覺得倆人的相遇似命中註定一般的是,這個來自中國的女詩人,筆名叫“宇文秋水”與自己的中文名“宇文所安”十分相似。
之後,田曉菲經常向導師請教,歐文驚喜地得知:
田曉菲不僅是詩人,而且4歲就年少成名,十幾歲就出版過5本詩集,初中畢業被北大錄取,是中國實打實的天才少女,而且她對南北朝的詩集十分痴迷。
田曉菲也漸漸瞭解這位美國導師:
歐文
他是美國著名的漢學家,對唐詩異常痴迷,在31歲的時候,就已經發表了對唐詩的驚人研究有《初唐詩》、《盛唐詩》等著作。
而且,歐文對唐詩還有自己不同的見解。
歐文
在一次國際學術會上,歐文當着全世界的唐詩研究人員的面,提出一向視李白為偶像的杜甫,在《春日憶李白》這首詩中,用“白也詩無敵”是有意抬高自己,暗貶李白。
對此,他這樣解釋到,《論語》中的典故“賢哉回也”,是“白也詩無敵”的出處,“也”字放在人名之前,是老師對弟子的特別句式。
這原本是孔子對弟子顏回的讚揚,但作為後輩的杜甫用這典故,就有貶低李白之嫌。
這個結論雖然十分清奇,但也有理可循。
一來二往,兩人察覺彼此在詩詞方面有着非比尋常的默契,由此產生了一種知音難覓,相見恨晚的情感。
他們又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理想,常常探討到夕陽西下,人近黃昏,還是無法盡興。
就這樣,遠在他鄉的田曉菲面對歐文多了一份親近感,歐文也在東方姑娘的美韻中逐漸沉醉。
可兩人還是師徒關係,歐文雖然是西方人,但他尊重東方的傳統,深知太過焦急會嚇到田曉菲,便將自己這份感情,壓制在心中。
1998年,27歲的田曉菲順利從哈佛畢業,成為當時哈佛大學東亞系最年輕的博士生。
田曉菲
這也意味着兩人終於不再是師生關係,歐文欣喜若狂,於是趁着畢業爬山旅遊的機會,邀請田曉菲,在下山的時候,鼓起勇氣向她告白。
歐文沒想到,田曉菲十分專注下山,並沒有聽到他的告白。
看到田曉菲並沒有任何表示,歐文難以按耐住焦急的心情,攔住田曉菲的去路,生氣地質問她。
田曉菲一聽,才知道歐文是在跟自己告白。
但此時還有另外一個男人,也在追這位中國天才少女。
田曉菲
歐文了解之後,十分冷靜地通過數學分析的辦法,幫她比較自己和情敵的優劣,讓田曉菲自己選擇判斷。
田曉菲雖是天才少女,但面對愛情與常人無異。她對歐文説,這件事情需要她回去好好考慮。
那麼最後,她考慮得如何呢?
田曉菲
對於中國人來説,婚姻絕非兒戲。
即使田曉菲對歐文有好感,但因為有文化的隔閡,和相差甚遠的年紀問題,兩人之間的可能性並不高。
此時,歐文的情詩打破了田曉菲的深思熟慮: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千里嬋娟照,愛若磐石堅。”
這20個字,就將他們之間的過往和歐文的思念盡數傾訴,這讓田曉菲發覺,這個西方男人的骨子裏有着東方人的傳統和真誠。
歐文
這也讓她意識到早在不知不覺中,自己對這位亦師亦友的外國導師,也產生別樣的情愫,直視自己的感情之後,田曉菲回應了歐文,兩人開始交往。
之後,美國版清華,康奈爾大學的中國古典文學專業,將助理教授一職交給田曉菲,與此同時,她收到來自歐文的求婚。
沒想到,田曉菲的父母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強烈地表示反對。
歐文
這對老夫妻原本已經無法接受女兒遠嫁,還是嫁給一個已經50多歲的老頭,甚至比田曉菲的父親還大,這怎麼會答應呢?
除了父母之外,田曉菲並不在意外界的眼光,倘若父母都不理解,那這段愛情又有什麼意義呢?
為了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她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做父母的思想工作。
田曉菲
父母雖然心疼女兒,但最後也尊重她的意見,認可了這門婚事。
53歲的歐文為28歲的田曉菲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在1999年的元旦,兩人在紐約終於結為夫妻。
為了能與愛人朝夕相處,田曉菲拿了綠卡成為美籍華人,在哈佛大學的東亞系當副教授一職。
6年後,田曉菲收到與哈佛齊肩並立的普林斯頓學校的盛情邀約,他們承諾給田曉菲豐厚的年薪和終身副教授職稱。
秉持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哈佛大學的領導,在2006年,破格將年僅35歲的田曉菲提升為教授。
田曉菲
僅僅一年時間,田曉菲就成為世界級學府的教授,這讓她的聲名大噪,美國記者也聞風而來,更多的卻是採訪這對中美夫妻的感情生活。
最讓人好奇的是,為何兩人一直沒生小孩?
田曉菲與歐文
“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對周圍人和事的看法,對世界的看法,對學術的看法,總是容易談論的,有時候我們在外面吃飯,吃飯的時候都在談論學術。”
田曉菲並沒有直接回答記者的問題,但可以看出,詩詞已經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兩人也因為實在太過醉心沉迷於文學學術,所以一直沒要孩子。
況且,歐文當初年事已高,想要孩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此以外,一心忙於傳播中華文化,也可能是導致他們沒時間生小孩的原因之一。
田曉菲與歐文
田曉菲曾説:
“找一個和你志同道合的伴侶最為重要,當然相互理解和尊重是根本前提。”
身在曹營心在漢,在田曉菲的心中時時刻刻都惦記着傳播中華文化。
成為歐文的妻子之後,她並沒有當起家庭主婦,而是當丈夫事業的得力助手。
歐文十分喜愛中國詩詞,特別是唐詩,他在哈佛教書的時候,出版過不少古詩詞作品,2018年,歐文榮獲第三屆漢唐文學獎,這些都有田曉菲的功勞。
田曉菲與歐文
而田曉菲在丈夫的幫助之下,編輯的中國詩詞賞析得到哈佛學子的歡迎,個人著作《烽火與流星:梁代的文學與文化》、《塵幾錄:陶潛與手抄本文化》等文學作品也相繼出版。
除此以外,他們夫妻二人齊心協力將《中國“中世紀”的終結 中唐文學文化論集》《初唐詩》、《盛唐詩》、《晚唐詩 827-860》《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迷樓 詩與慾望的迷宮》,以及最近的《中國文論》和《他山的石頭記》等作品,翻譯成外文,向外國人介紹中國的魅力。
為了讓中華文化得到更廣的傳播,無論大小講座他們夫妻倆都會參加,只為了讓更多老外解中國。
2021年,田曉菲為了回饋母校北大,還特意回來舉辦了專門的講座。
因為太過忙於工作,他們從來沒因為孩子的問題而起過爭執,即使有時候意見相左,但他們很少吵架,生活十分美滿。
田曉菲與歐文
其實,這對夫妻倆關係十分親密,在私下交流的時候,丈夫歐文英語摻雜許多漢語的講話方式,儘管已經在一起生活很長時間,田曉菲還是忍不住捧腹大笑。
生活本就是,冷暖自知。
對於田曉菲來説,生與不生都是她的決定。
對夫妻雙方來説,年齡並不是問題,與詩詞歌賦相伴,是他們畢生的追求和理想。
兩人在這條道路上,相輔相成,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或許這對於他們來説,詩歌就是他們的孩子吧。
20多年過去了,歐文早已是70多歲的老頭,而曾經滿頭青絲的20少女田曉菲,也變成年近50歲的中年婦女。
田曉菲
那些與田曉菲同年的北大同學,大多數都在重要的職位上為國家鞠躬盡瘁,更是與年紀相仿的對象,擁有愛的結晶,甚至孫子也長大了,盡享天倫之樂。
這種跨國的忘年之戀真的好嗎?
大家有什麼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