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國慶檔的火熱態勢,電影市場一路“飄紅”。其中主旋律大片《長津湖》票房已突破42億元,連續打破多項中國影史紀錄。不少外媒讚歎,“這可能是全世界範圍內首周票房增速最快的電影。”
兩名年輕人在觀看《長津湖》的電影海報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長津湖》的票房奇蹟,見證着全民重温歷史、緬懷先輩的愛國熱情。屏幕之上,志願軍戰士以熱血和意志抗擊強敵,只為護佑身後的家園父老,只因堅信“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完了,我們的後輩就不用打了”。影院之外,有人動情評論“盛世中華,國泰民安,這便是《長津湖》最好的彩蛋”,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迎來大量祭掃人羣,楊根思烈士墓前多了架“殲-15”戰鬥機模型……國人用行動告慰前輩:“我們享受到了你們披荊斬棘換來的幸福”。網上網下的深沉情感,跨越時空的真摯對話,矢志奮發的昂揚姿態,無不是全社會對於主旋律作品的熱烈回應。
從《覺醒年代》到《理想照耀中國》,從《我和我的祖國》到《我和我的父輩》,從《金剛川》到《長津湖》,近些年,主旋律影視作品何以接連成為“爆款”?最不能忽略的因素,是持續高漲的國民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今天的中國,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復興步伐鏗鏘有力,建設路上的勇毅前行,災難當前的使命承擔,面向世界的開放包容,激發着濃烈的愛國情懷,不斷深化着國人對“家國一體”的理解與認同。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人對於中國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也更能讀懂這個古老民族的光榮與夢想、這個東方國度的抉擇與堅守。“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生種花家”“如果信仰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對“我的祖國”的深情告白,對主流價值的真切認可,對黨史國史的“尋根”熱忱,對英雄先輩的感恩尊崇,都是這份樸素情感的自然釋放,都是主旋律作品成為頂流最硬核的支撐。
驀然回首,聆聽歷史的迴響,太多故事感人至深,太多精神值得傳承。把英雄之歌、奮進故事講好,則考驗着講述方式。統觀這些爆款作品,大家普遍感到現在的主旋律“越來越會講故事了”。比如,人物形象更鮮活,《長津湖》“七連”裏,一位位人格飽滿、精神豐滿的戰士,有血有肉展現出“最可愛的人”;比如,書寫角度更貼近,“國慶三部曲”聚焦普通人,從個人擴大到家庭、從小家輻射到大國,家國情懷、時代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可觀可感;再如,情感共鳴更強烈,《覺醒年代》裏,李大釗先生曾答應一筆一畫教髮妻認字,簡單承諾轉眼成空,讓人直觀感受到“壯烈犧牲”之重。用心挖掘、以情呈現,在生動立體的講述中,讓那些高頭講章中的名字不再遙遠,讓歲月深處的故事撲面而來,宏大主題方能深入人心。
愛國熱情持續湧動,藝術經驗不斷積累,傳播手段日漸成熟,某種意義上,主旋律題材創作正迎來一個“黃金時代”。發掘資源富礦,講好紅色故事,在創作態度上多下功夫,在講述方式上多做創新,打造更多精品力作,激活波瀾壯闊的“集體記憶”,充實中華民族的精神譜系,中國故事的書寫也必將獲得綿綿不絕的能量。
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 胡宇齊
流程編輯 U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