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平凡的榮耀》張子賢:趙又廷一跪,把我感動壞了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娛樂

電視劇《平凡的榮耀》正在熱播,劇中張子賢飾演林宇明,是吳恪之(趙又廷飾)和孫弈秋(白敬亭飾)的重要工作夥伴。

電視劇《平凡的榮耀》中張子賢飾演林宇明。

雖然已經入行多年,但這還是張子賢第一次接拍電視劇。非科班出身的他,早年幹過執行製片、當過編劇,也曾在職場摸爬滾打過,有段日子甚至連6塊錢一份的炒飯都吃不起,但他始終熱愛表演,喜歡觀察和琢磨,就算是平時做飯、買菜、遛彎,他都時刻讓自己去感受生活。

他説,作品中演員每一次詮釋的都該是個有血有肉的人,為什麼要用表演技巧呢?

《平凡的榮耀》

——掐着大腿回答“孫弈秋他媽是誰?”

《平凡的榮耀》是張子賢第一次拍電視劇,他自認完成度還沒有那麼高。對於表演的思考,張子賢不願多説,他笑稱怕誤導別人。問他,拍電視劇和電影最大的區別是什麼,他説沒覺得有任何區別,電視劇、電影、網劇、短劇、廣告,對他而言只有一個稱呼,就是作品。

他記得和趙又廷、白敬亭的第一次會面是在杭州試裝的時候。日常從不穿西裝的張子賢,自嘲平日是個有點吊兒郎當的人。“他倆我都沒見過,想着馬上要跟大明星合作了,其實我還挺拘着的。”讓他沒想到的是,趙又廷很熱情,“他主動説:咱趕緊加個微信。還組織了我們三個見面。”那天定妝,忙活了整整一天,趙又廷給三個人叫了外賣,算是第一次工作餐,“那一次就覺得:綜合四組成了!我們對彼此有了充分的信任。”

《平凡的榮耀》拍攝現場,張子賢與趙又廷、白敬亭。

拍攝期間,三個人經常聚在一起互相幫着琢磨,可以説不分彼此。有好幾場戲,都是臨場發揮的。張子賢説,有場戲還因為他的臨場發揮,導致笑場笑到停不下來。那場戲説的是,孫弈秋(白敬亭飾)入職,吳恪之(趙又廷飾)問張子賢飾演的林宇明,“孫弈秋他媽是誰?”這段劇本里沒有,他本能地接了一句“我沒敢問”,結果直接笑場,最後只能掐着自己大腿演完。還有一場讓張子賢印象深刻的戲,是林宇明犯了錯誤後,吳恪之為他求情,其實拍攝時趙又廷只需要在一旁幫忙搭戲,但讓張子賢沒想到的是,趙又廷演到動情時竟跪下了,“我真的沒想到,所以當時我真的特別感動。”

表演不靠自嗨

要感受對手、打動觀眾

身邊很多朋友看過《平凡的榮耀》後,都説林宇明這個角色很出彩,可以設計一些有意思的肢體語言等等,可張子賢不這麼覺得,他不喜歡給自己飾演的角色做設定,至少他覺得這招兒對他不適用,“有了設計後,真情實感反而不容易流露出來,把自己框起來了。”

“我本身就不是學表演的。”他從不避諱自己非科班出身這件事,總覺得技巧這個事,如果一點沒有,肯定挺累的,但自己好不容易演一部戲,演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用什麼技巧呢?“反正我就是認真體會,把最最真實的那一面掏出來就行了。”在他看來,演戲完全是自嗨就太失敗了,必須要感受對手,打動觀眾。

【人生事】

經歷職場恐懼,六塊錢的炒飯吃不起

在張子賢的認知裏,長時間泡在職場裏的人,比起説什麼所謂的夢想、追求,更多的是一種恐懼。這種恐懼讓他們不能停下來,也不敢停下來。就像《平凡的榮耀》裏的吳恪之,他不能垮,只有不停滯,才能獲得安全感。

“其實,職場裏的恐懼我也經歷過。”

張子賢最開始是做執行製片的,每月工資三千多。在公司都做什麼呢?要和製片人一起討論項目、出去找項目,還得兼職生活製片,給公司打掃衞生、給大家訂飯。“我那個時候就經常去中關村給各種投資合作方遞文件資料,和各種導演建立關係。”

張子賢

當然,也得剪片子,“那會兒能拿到一些六七萬的短片投資,就自己寫、自己導、自己剪。有那麼四五年是這麼過來的。”

張子賢第一次離職,在2008年夏天。那時他手頭的項目從10月一直做到次年9月,“公司幾個人一起寫劇本,因為經濟不景氣,最後幾個月其他人都扛不住了。”張子賢就拉着另一個編劇悶在家裏不出門,不到一個月就把劇本弄出來了,那一刻,兩個人熱淚盈眶,覺得這劇本特別牛,“連開機儀式上要和大家説什麼我都想好了。”

結果,公司告訴張子賢只能再給他開兩個月工資了。“晴天霹靂啊,真實地感受到了什麼叫絕望、什麼叫恐懼,因為我連一個月三千多塊的工資都要沒有了。”張子賢開始每天泡在萬達廣場找錢、找投資。當時他住勁松,“家旁邊的眉州東坡炒飯要6塊錢一份,現在物價上漲估計得二十多了。”但現實是,他連6塊錢的炒飯都吃不起,眉州東坡旁邊是成都小吃,臘肉泡菜炒飯4塊錢一份,他只能選擇後者。

想做演員沒出路,只能“曲線救國”

張子賢總説,年輕時誰沒吃過苦呢,只是自己的運氣特別好,“我遇到的人會在每個階段給我指明方向。”他笑着説,這可能源於自己從小的那種自卑感,“本能地想讓更多人注意到我。”

張子賢上高中那會兒,謝霆鋒特火,他覺得當大明星也不錯。“我曾經很認真地想過:我是要在內地發展,還是去TVB呢?是演戲呢,還是唱歌呢?辦演唱會是去工體呢,還是在紅磡呢?”他覺得自己想學的東西在學校學不到,還要被迫去完成不感興趣的東西。“我那會兒就只學畫畫,學美術的思維方式。”他知道:不可能得過且過,不可能將就。“小時候接受的就是這種理念”,這也導致這麼多年,他一直都是一個挺喜歡較勁的人。

包括想做演員這件事,他不是科班出身,沒有門路。起初階段覺得有戲拍就行了,但是架不住自己的要求在這兒。後來,他想既然暫時當不了演員,就先從製片做起“曲線救國”吧,但還得把手頭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才能過自己“較勁”這關。

有兩年多的時間,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KPI,就是最少一天看一部電影。“那是2004年、2005年前後的事,我買了好多的電影碟、話劇碟,就一遍一遍地看,邊看邊拉片,有些片子會看上十遍二十遍。”

這幾年,在《後來的我們》《我不是藥神》《受益人》(由上至下)等影片中,張子賢都有着不錯的表現。

2008年,當時還在影視公司上班的張子賢有機會參演了電影《梅蘭芳》,飾演孫紅雷的小跟班。導演陳凱歌曾誇讚他演得不錯。再後來,他和好朋友,也是導演的賈小熊,拍了一部定製廣告,從而正式入行。兩人還一起創作過不少優秀的短片,得到了陳國富、甯浩等導演的賞識,進而參與了一些電影的拍攝,包括《後來的我們》《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受益人》《大贏家》……

新京報記者 張坤玉

編輯 吳冬妮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