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收視率破2!“聽不懂人話”的大張偉,跟羅永浩撕出一個好綜藝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娛樂

主持節目連謝娜都説“瘋”,上脱口秀怒打一票專業演員,如果大張偉去投保,他的嘴一定是保額最大的那一項。
作為娛樂圈話最密的人,大張偉曾自我吐槽過一個段子,説有一人問他,如果回到十年前,碰見年輕的自己,你會説什麼。
大張偉聽完問題斬釘截鐵地説道:
“我插不上話,十年前的我比現在還能説。”
這幾年,那個曾手舞足蹈、唱着“洗刷刷”的大張偉成功轉型,從音樂人搖身一變成了綜藝的香餑餑,每個節目都搶着要,曾一年參加30多檔節目.
究其原因,除了大張偉“話密”“有梗”,能有恃無恐的填補上綜藝的尷尬空白之外,大張偉的言論在娛樂性的包裹之餘,也總是藴含着人生體悟。
噗嗤一笑後,細細咂摸還有那麼點道理,所謂微言大義莫過於此。
也正是因此,跨界而來的大張偉,反而專業主持人尊稱為“大老師”,而坊間更是給大張偉冠上“人間清醒”的名號,他的性格就像天生為綜藝而生,而關於“歌手”的過往卻逐漸消逝。
如果讓大張偉此時回下頭,去參加一檔音樂綜藝,效果會怎麼樣?
金句頻出、無差別互懟,大張偉聊起音樂來,依然是寸步不讓——
《誰是寶藏歌手》
《誰是寶藏歌手》是湖南衞視繼《我是歌手》後的新一音樂綜藝力作。
與前者不同的是,該綜藝完全摒棄了對“知名度”的追求,在全國各地網羅各個階級、各種風格的歌手,抹去姓名與身份,返璞歸真大道至簡,純粹為享受音樂而創辦。
大張偉作為音樂推薦人,與王源、張亞東、陳粒、劉柏辛、荒井十一和羅永浩組成推薦人團隊,與歌手交流、評價。
不打分、不分隊、不淘汰。
該節目不玩選秀那一套,只專注音樂本身,在劇本氾濫、撕X橫行的當下,宛如一泓清泉。
作為推薦人,大張偉與眾點評員其實沒有任何左右選手的權利,他們所有的價值與作用就只是在點評音樂,構建與聽眾之間的信息橋樑上。
而這,就體現出了大張偉的能力。
論專業度,大張偉曾是“花兒樂隊”的主唱,風靡一時的歌手,唱跳編曲樣樣精通,論表達能力,他就倆字:
“沒挑兒”。
綜藝的設定幾乎是為大張偉量身定做,大張偉全程火力全開,一開場就跟“知名業餘脱口秀演員”羅永浩battle上了。
開場第一期,女歌手
薩吉唱腔極具特色,每一句都處理得極有技巧性,一曲作罷,七位推薦人神態各異。
有人大為欣賞,也有人頗感牴觸,這反感隊列裏就有羅永浩和大張偉。
羅永浩認為太花哨,沒有被打動,而大張偉的點評也是不太感動,技巧太多。
可到了最終總結時,大張偉卻一反常態一頓猛誇,與此前的評價倒行逆施,此等操作讓羅永浩摸不到頭腦,將矛頭對準了大張偉,在歌手的面前直晃晃的cue他:
“大老師,你其實不喜歡這個唱法對吧?”
面對羅永浩的尷尬提問,大張偉顯然也是全然不懼,正面回懟,用“挑撥離間”潑了回去。
羅永浩感覺自己被大張偉“賣”了一手,而大張偉覺得雖然自己認為不好聽,但這個音色是有價值的。
緊接着就是二人的激情互“噴”,各執一詞。
懟得好不痛快。
懟完羅永浩,再懟劉柏辛。
一位年輕男歌手唱完之後,劉柏辛對歌曲的歌詞頗有興趣,二人一同尬聊後劉柏辛總結了一個雲裏霧裏的結尾。
新人愛掉書袋,藉此表達自己的“專業能力”,這都是司空見慣的操作了。
聽完劉柏辛的一席發言,觀眾一頭霧水。
紛紛表示:
她在説啥?
此時,大張偉冥冥中似乎和觀眾產生了聯繫,一秒破了她的梗。
“我都聽不懂人話了”
好傢伙,當場拆台,這種操作只有大張偉能幹得出來。
此時彈幕飄過一片
“俺也一樣”,
大張偉就像幫觀眾當場報仇了一樣,簡直大快人心。
懟完同坐推薦人,選手也一樣懟。
歌手
Ice Paper,曾在2014年參加《中國好聲音》在齊秦組拿到亞軍,出道5年至今,歌紅人不紅。
最火的歌是《心如止水》,看到這四個字或許讀者仍是一臉愕然,但看完第一句台詞,我想熟悉的旋律就已然泛在心間:
“talking to the moon 放不下的理由
是不是會擔心 變成一隻野獸”
對,這首在各大短視頻平台、社交平台被翻唱過無數次,點擊率早就破億的歌曲,正是出自
Ice Paper之手,此外該歌手還有另外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中間人》。
“少數的人該知道怎麼走,超過一半的只會點着頭。”
同樣熟悉的台詞,同樣熟悉的旋律,當
Ice Paper開始演唱後,彈幕瞬間飄起一片:
這首歌我聽過!
久違的旋律再次重温,當聽眾的情緒處於回味的餘韻時,一曲作罷,大張偉卻潑了一盆冷水:
我先説對不起,我感覺這首歌就是個Demo。
從歌曲的專業角度出發,大張偉認為這首歌始終是一種旋律,循規蹈矩缺乏新意,是一種偷懶的行為。
聽完大張偉的“咄咄逼人”,同為年輕人的劉柏辛想為
Ice Paper爭理,説這是“自由的態度”,幾欲拔高到作品理念,給Ice Paper一個台階下。
可大張偉全然不領情,劉柏辛剛誇完就接過話茬:
“BUT,他得好聽。”
這言外之意便是:
甭管這首歌有多火,但是不好聽。
緊接着,大張偉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在舞台上唱歌,你是享受舞台,還是覺得自己做歌編歌比這個爽多了?”
此中有真意。
大張偉看出
Ice Paper之所以選這首專業度低的歌曲,是因為這首《中間人》傳唱度高,更能體現身份價值。
表面在問“喜歡台前還是幕後”,其實在問
“你到底想搞創作 ,還是做明星?”
Ice Paper聽完幾乎是被抽了絲一樣,支支吾吾地答出“可能在幕後”,大張偉見到想要的答案,又落下一個金句:你不舒服,就不要往前。
聽完大張偉的總結,商人出身的羅永浩顯然有不同的經驗,又搶過話茬子,稱“歌紅人也紅才能解決生計問題,才能更好地創作音樂。”
而大張偉的態度則是,創作者不要強求,如果在舞台上不舒服,就不要強迫自己走向台前。
一個創作者角度,一個商人角度,這一來二去幾乎是把
Ice Paper內心的矛盾剖析了個透徹,雖然答案仍屬於他自己,但眼眶裏打轉的淚水已然表明:
大張偉把他看透了。
再比如第一期最後一位歌手凡宇,作為唯一一個唱快歌的年輕人,凡宇唱完《困獸》後,發言説。
“自己這首歌是想代表同齡人發聲。”
按理説,代表誰誰誰發聲,這就是一個標準的套路話。
可大張偉聽完這一席話,又按捺不住了。
“你誰也代表不了,你只能帶代表你自己。”
中年人談及人生就是生活與理想,少年談及人生就是抵抗與發聲,什麼時候節目變得如此套路?
面對千篇一律,幾乎是肌肉反應的泛泛之言,大張偉毫不留情面地扒光了發言者的偽裝,用一個又一個咄咄逼人的問題,引申出歌手真實的一面。
“我聽出到出一萬多個人,但唯獨沒有你自己。”
真 的 是 太 痛 快 了。
就像《誰是寶藏歌手》的節目屬性一樣,26個歌手沒有名字、沒有身份、沒有社會體系,他們撇去了一切過往的榮譽和枷鎖,只用一個簡單的符號代替,純粹用歌聲訴説自己的故事。
即便是功成名就的滿江、金海心,或是數據霸主房東的貓、閆澤華,還有曾炙手可熱的金池、陸虎。
都要從零開始。
這一切,正好與“人間清醒”,敢怒敢言的大張偉不謀而合。
《誰是寶藏歌手》自上線以來,數據一路高升,第三期收視率便破2,頗有接棒《我是歌手》的意味。
這一步,湖南衞視算是走對了。
當然,還是要感謝大張偉,如果節目的宗旨是對音樂純白的嚮往,那麼大張偉就像節目的過濾器。
別整虛的,唱就完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