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們長大以前,你的確可以説《怪奇物語》是近年來觀眾口碑最高的美劇之一。從2016年發佈第一季到剛剛推出的第四季,這個發生在美國虛構小鎮上的故事,把青少年冒險與1980年代流行文化結合在一起,並植入了濃厚的時代背景。它讓我們在看到那個年代世界歷史的同時,也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看到“兒童們是如何以自己的冒險去參與世界的”。
也正是這種青少年冒險與瘋狂世界、超現實主義和現實背景的緊密扣合,讓《怪奇物語》如此不同,但也最終導致了它在收尾時面臨的困難與乏力。締造了一批童星的《怪奇物語》,不得不面臨那些童星們都會經歷的好萊塢詛咒——當孩子們長大,關於孩子的冒險又要如何長大呢?
如果冒險無法一起成長
六年過去了,《怪奇物語》裏的演員和角色一併飛速成長,飾演小十一的米莉·波比·布朗出現在好萊塢主流電影裏,也成了《哥斯拉大戰金剛》中在怪物裏穿行的女孩。尋找朋友的邁克身高猛躥,除了在霍金斯小鎮上拯救世界和戀愛之外,還是現實世界裏的搖滾樂手。演員們的長大,意味着《怪奇物語》的故事也不得不為他們書寫新的生活。
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是,自第三季在2019年更新之後,我們再看到這些孩子時已經過去了三年,對於成長濃度與戲劇濃度都過高的青少年冒險題材而言,這幾乎等於過去了半個世紀。鏡頭、傳奇和觀眾都缺席了他們成長中最重要的階段,錯過了那些青春期細枝末節的肌理,也沒法想象在普通人的生活之外,失去了超能力的小十一要如何生活。於是第四季不得不以最為常見的校園霸凌議題開篇,在冗長的青春期困境中,在小十一搖擺於普通人與超級英雄、女孩和女人間的縫隙裏來來回回。相比起前幾季“威爾的失蹤”“豢養的怪獸寵物”“星庭購物中心裏的《天外魔花》變種”的呈現,第四季開篇的設定,在想象力匱乏的同時,還落入了某種過於常規的美式青春片窠臼,似乎在脱離冒險、顛倒世界、人體實驗之後,青少年所會面臨的世界的惡意,就只剩下校園裏的階級與人氣欺壓。
《怪奇物語》以青少年冒險起家,其特別之處在於它從青少年冒險中生長出了枝葉脈絡,緊緊扣住1980年代影響世界格局的毛細血管,同時還能將傳統怪物題材轉化為當代克蘇魯美學。但走到第四季,演員們在成長,冒險卻在返祖,從這個角度上來説,《怪奇物語》,其實成為了它成功的犧牲品。這其實不僅僅是《怪奇物語》的問題,也是無數青少年冒險題材難以延宕的問題:《小鬼當家》實踐了它的童星詛咒,《哈利·波特》的演員們與魔法世界漸行漸遠,《怪奇物語》也卡在一個尷尬的境地。
從當代克蘇魯到美式恐怖雜燴
對流行文化的致敬一直以來都是《怪奇物語》最受劇迷喜愛的點之一,它對1980年代文化的描繪,使其成為了某種與怪談、恐怖、冒險相呼應的、光怪陸離的狂歡美學,即便一定比例的觀眾都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也依然能從這些紛繁複雜的文化符號中,捕捉到那個年代的光影:電影院門外《回到未來》的上映招牌,孩子們自制的E·T幽靈服,和《捉鬼敢死隊》如出一轍的冒險裝備,直接模仿了《閃靈》中雙胞胎場景的兇案現場,都會讓你感覺到這是一個正醖釀着冒險的世界。你會看到主角們痴迷於玩《龍與地下城》,在因為小十一而接觸到人體實驗和顛倒世界以前,這個遊戲就是這羣孩子生活中最為“怪奇物語”的東西了,以至於小十一在向主角團解釋顛倒世界的存在時,也要使用《龍與地下城》的遊戲板來作為輔助。而怪物的形象,甚至在展現了那種克蘇魯的混雜、迷亂、混沌的同時,又有那麼一些萌化,尤其是在它被當成寵物之後。《怪奇物語》可以説在冒險題材和恐怖主題的扣閤中達到了一種高潮,這幾乎是只能發生在青少年世界裏的情節,在孩子們的眼中,外星人可以成為朋友,人體試驗品可以變成戀人,那怪物自然也可以收為愛寵。
但可惜的是,當故事發展到現在,顛倒世界與人體實驗室已經不再置身神秘的黑暗之中,陰影開始成為實際的威脅,《怪奇物語》似乎對如何展演“怪奇”這件事步入了困境。於是,在第四季中,我們看到了某種美式恐怖元素的大雜燴:明顯源自《猛鬼街》的怪物設定,讓原本抽象化的當代克蘇魯美學變得具象化,反而失去了神秘感與震懾力;形如《驅魔人》和《招魂》的怪物附身體驗,雖然帶來了具體的命案,卻讓傳統美式跳嚇恐怖沖淡了劇集以多年之力建立起來的當代怪談風味;女孩二人組的精神病院調查,明顯迎合了當下的性別主題,卻也同樣讓我們感受到諸如《沉默的羔羊》一類的漢尼拔氣息。甚至於小十一在溜冰場遭受的那些霸凌,都會讓我們分分鐘穿越回《魔女嘉莉》的現場。
我們或許也可以把這種恐怖風格的轉向看成《怪奇物語》在這一維度的致敬或復古,但這種嘗試無疑是失效的。關於時代的復古元素可以產生聚合力量,造就1980年代的文化風潮,但關於恐怖的多樣化元素被拼湊到一起,卻只能造就雜燴的觀感。關於“恐怖”的核心被太多的元素變得散焦,過於經典、甚至已經成為類型的恐怖樣本也太過有跡可循,因此對於觀眾來説也毫無懸疑可言。當這些所謂的恐怖都變成浮於表面的附加物,《怪奇物語》便彷彿患上了增生腫瘤,越來越龐大,但也越來越臃腫。
青少年的失樂園
談論《怪奇物語》,需要將其放置到1980年代的青少年文化之下。它首先是一個成長故事,劇集裏的主人公們典型是受到斯皮爾伯格《E·T》影響的“仰望星空的一代”:戰後的經濟崛起期,城市化發展後,新一代的父母擁有向郊區遷移的資本,孩子們繼而擁有更廣闊的童年空間,但與之伴隨的也是父母的疏於關照,在郊區成長的一代孩童於是只能“仰望星空”,並因此觸發了《E·T》《第三類接觸》這樣的想象。
和所有的成長故事一樣,處理主人公們的長大,是創作者所要面臨的最大難題。從第三季第一集開始的戀愛與親吻,到第四集中的校園霸凌,《怪奇物語》勉勉強強找到一個展示成長的方式,雖然有些幼稚。與此同時,我們也能看到青少年小隊面臨的問題。南希在工作上遭受性別歧視;喬納森只能穿着不合時宜的水手服在店裏打工,抱怨自己總是承擔着保姆的角色,也吐槽自己沒法談到真正的戀愛。呼應於這種幼稚的,同樣還有媽媽喬伊斯和警長哈珀充滿拌嘴、互不承認對彼此的感覺、相當童趣化的戀愛。
在這裏,《怪奇物語》把自己的兒童線、青少年線、成人線之間實施了某種“成熟度”的倒掛。兒童們以冒險和顛倒世界的敏鋭觸覺,實現着他們的成人性;青少年們以第二知曉的位置,有資格成為遵循邏輯、相信超現實的可靠對象;反而是成年人們,不僅是邪惡的締造者,更是混沌懵懂、最晚意識到大事不好的人,他們,才像那些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孩子。
可是,以上這些都發生在秘密逐漸揭曉的劇情成長期和世界構建期,當一切都已揭曉,孩子們飛速長大,青少年還是沒能邁入成人世界,成年人已然醒悟,這種成熟度上的倒掛與對比就不再有效,而故事的主角——孩子們,身高都已經超過自己的爸爸媽媽,卻不能説真正進入了下一個階段的世界。
於是,曾經的冒險世界成了這些孩子們的失樂園,他們不得不尷尬地夾在青少年和成人的縫隙之間,也無法再回到屬於兒童的永無島上。而這,或許就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真正的顛倒世界——那是步入成人世界後的殘酷真相,一個根本就沒有什麼想象與冒險的虛無之地。
作者:閔思嘉
策劃:邵嶺
編輯:徐璐明
責任編輯:邢曉芳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