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埃落定。
我説的是《繁城之下》。
播完大結局,評分,穩穩保持在了8.6分。
有觀眾説:最後一集,簡直就是大導演拍電影的水平。
1小時41分鐘,確實剛好是一部電影的時長。
坦白説。
看完大結局,有不滿,有不忿,也有不捨。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看別的國劇,都想它別磨嘰,趕緊大結局,而這部劇,卻恨不得再多播幾集。
上一次因為看國產劇大結局受震撼,還是因為範偉、秦昊的《漫長的季節》。
而這一次,則是因為《繁城之下》。
想用劇中曲三更的一句話做個開篇。
“公道,是條繞遠的道”。
或許,好劇也是如此。
劇集首播站內熱度就破2萬,其後熱度一路上漲,但真正漸入佳境,還是8集過後,陸直露出真面目以後。
換句話説,這是一部極難得的越往後越精彩的古裝懸疑探案劇。
我們跟着曲三更一路查下來,經歷一次次反轉,眼看着少年陸直從屠龍少年變成惡龍,又看到無憂無慮的小寶也就是小烏龜,變成了肩負血海深仇的魏縣令。
繁城之下的內核,在最後一集,在幾位主角的身上,得到昇華!
是時候,説一説這個震撼眾人的國劇大結局了。
1、 關於結局:陸不憂已死,小寶才是魏縣令,大結局三大反轉太絕12集,放到美劇,這是一季的體量。放到長期注水的國劇裏,還不夠狗血長劇塞牙縫的。
但放到《繁城之下》,卻代表着信息高密度,服化道高還原,台詞高門檻……
節奏、製作、劇情發展,全在牽着你走。
看漏一秒,必須回看。
對於觀眾,這是前所未有的衝擊。
爽。
古裝題材,內裏是凜冽的懸疑風格,不談戀愛,反轉不斷。
刺激,帶勁。
故事開了一個好頭。
但。
有多少劇能保持始終的節奏感和懸疑感?
《繁城之下》偏偏做到了,開場直接從一起命案切入,而且是3集下線3人,直接把劇集懸疑感拉滿。
接下來不斷放出新的魚餌,誘因觀眾不斷上鈎。
但,大結局才是關鍵。
正所謂,吾道一以貫之。
如何將給觀眾的刺激感一以貫之?答案是,大結局必須還有反轉。
如果讓觀眾猜中了,那就算爛尾。
好在,編劇在最後一集,還給了觀眾三大反轉,看得我一整個目瞪口呆:
第一重反轉,20年前,陸家大火,惡龍誕生。
毫無疑問,整個故事都跟二十年前陸家的火災有關。
對於這場大火,觀眾自以為已經全部猜到了。
當陳旺勸説陸直不要趕盡殺絕時,他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就是一個字,殺!
於是乎,在血紅的夕陽下,陸直開啓了他的計劃。
陸直、陳旺、張貴、柳十七、尤二、忠爺各司其職,裝作沒事人似的,放了一場大火,令還處在睡夢中的陸家灰飛煙滅。
殘陽如血,陸家被燒成了一片白地。
這些,的確沒有出乎觀眾意料之外,但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少年陸
直,竟然在大火中直接對忠叔下手。而一切,正好被陸不憂看到。
那麼果決,那麼狠辣,沒有給悍匪出身的忠叔半點機會。
最後,只留給不遠處捂緊自己嘴巴的陸無憂一個冰冷殘酷的背影。
我陸直今天要逆天改命,擋我路者,神我要殺,魔我也要殺。
接下來,是第二重反轉:最後對決,宋辰殞命。
故事其實有三股主要力量:一是陸直帶領的反派力量。
二是魏縣令代表的報仇的神秘力量。
三是曲三更代表的查案的力量。
通常來説,主宰大結局走向的,應該是曲三更這頭。
沒想到,故事的發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首先是魏縣令,以身為餌,寫好了遺書,坐等陸直派出的頂級殺手上門。
誰料到卻被宋辰破了局。
宋辰本不想做什麼,但最終還是忍不住入局,沒想到着了殺手的道,殺手的高明,是先派出一個不相干的小角色讓宋辰他們輕鬆擒住,再趁他們沒有防備之時殺出。
果然一舉擊殺魏縣令的所有護衞,直到被魏縣令以火槍一擊斃命。
但這一戰,也要了宋典史的命。
宋典史已死,魏縣令原有的計劃自然作廢,所以最後是他帶着曲三更去捉拿最後的反派薛舉人,也就是陸直。
此時的陸直,已是正派力量的囊中物,因為宋典史之死,為他們清除了最後障礙,革除了薛舉人的功名。
也正是這場不戰之戰中,面對窮途末路的陸直,魏縣令公佈了自己的真正身份,也完成了劇集的第三重反轉——
身份反轉,陸不憂已死。
此前所有人都以為,陸不憂,就是如今的魏知縣。
當初的陸家大火,他被下藥,但是好在小寶兒(小烏龜)把他給救了出去,二十年之後的他回到家鄉復仇,設局殺了冷無疾、王夫子、程神醫、張貴等,而當年火災中的屍骸,則是大火中救下他的小寶。
所以算命先生能夠在公堂上認出魏知縣就是陸不憂。
但我們都錯了。
編劇此處設下的陷阱是:算命先生的確是當年的米鋪少爺,他也的確認出了魏縣令,但誰説他眼中的魏縣令,一定要是陸不憂?
為什麼他認出的故人,不能是小寶,小烏龜?
原來,真正的陸不憂的,當年已為了救小寶,死在大火中。
一直走不出那場大火的,並不是已經身死的陸不憂,而是一切本與他無關的,曾經無憂無慮的小寶。
在最後一集播出前,雖然我通過劇情推理,已經猜到陸不憂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鐵板釘釘,但當大結局真正來臨的時候,當看到魏縣令為了舊友捨命相搏的時候,我還是沒能忍住,我想但凡看完最後一集的觀眾,都忍不住。
在大結局中,這位完成了復仇的昔日少年,已經心無掛念,大概在他心中,自己早就死在了當年的大火中。
所以當他最終被陸直暗算身死,已然是了無牽掛。
該報的仇都報了,陸少爺,我終於能來陪你了。
這一段劇情一出來,我再度哽咽。
公道,果然是繞遠的路。
小寶為故人求的這個公道,用了他20年,公道求到了,這條命,也可以還給陸無憂了。
2、關於眾人命運:有人求仁得仁,有人黑化到底,有人“人設坍塌”最後,讓我們趁着大結局,看一看眾人的結局。
其一,魏縣令。
二十年前的血債造就瞭如今的魏知縣,一個被命運改變成復仇怪物的人。
曾幾何時,他是陸直的舊友,一個無憂無慮的小人物,誰也不會在意他,包括觀眾。
這正是為什麼大家輕易跌入了編劇製造的陷阱,因為人們心中能報血海深仇的,只能是陸不憂那樣的少年英才,天命之子。
至於小寶,就算活下來,最多也只是個師爺式的小人物。
然而正是他這個小人物,卧薪嚐膽,考取功名,運籌帷幄,一步又一步,緊接自己的目標,靠近自己的敵人,最後為陸家,報了所有的仇。
他才是彈指魂歸西。為舊友死,他真是死得其所。
其二,宋辰。
很多人會覺得宋辰最後死的很冤枉,我倒覺得,宋辰的半條命已經丟在當年的大牢裏。
餘生的他,只為平天下之冤屈,為正道而死,雖然不甘,但不會不值。
觀眾替他不值,是因為寧理演得太好。
説實話宋辰這個人物,雖然有曾經的狀元之才蒙冤受屈成為殘疾的設計,但其實很難出彩,因為這個人物,始終遊離在主線之外。
所有人都跟命案或多或少有關係,只有他沒關係。
但寧理賦予了這個人物太多東西,從拔人牙齒面露微笑,讓人想起了《無證之罪》裏的變態殺人狂李豐田那一幕。
到露出斷指徒手掐滅蠟燭。
再到讓觀眾一步步看清他,最後是那場無比高光的樹下吟詩。
他是把角色演進了觀眾心裏,觀眾才會為寧理演出宋典史,感到不值。
無論值不值,寧理的表演,值了。
其三,陸直。
這劇最讓人我驚喜的,應該是陸直這個惡魔少年。
編劇不僅讓觀眾看到他時如何很聰明地利用人性達到自己的目的,手段狠絕的導演了陸家的滅亡,又連消帶打,籌謀奪取了陸家的大半財產,甚至連忠叔都不放過。
還讓觀眾從頭到尾見證了一個心思澄澈的少年是如何化身惡龍。
有觀眾説劇集最大的缺點是少年陸直和中年陸直接不上,飾演薛舉人的,怎麼也該是喬振宇那樣的俊朗演員。
我的意見卻正相反,一個少年時機關算盡,籌謀得到一切的人,其後20年,該有怎樣的成長?
其四,曲三更。
從結局看,他的命運,圓滿又不圓滿。
圓滿,是那麼多人死了,他活了下來,還有一羣朋友和愛人。
不圓滿,是他最後也不知道,自己一直在給殺父仇人報仇。
諷刺嗎?但命運就是這麼諷刺的。
冷捕頭是惡人,但待曲三更很好,曲三更不該為他報仇嗎?
可為他報了仇,又報了個什麼仇呢?
曲三更認為自己的師父冷捕頭是正直的人,母親卻説這麼厲害的人是做不了好人的。
一切都太矛盾了。
可這才是最大的現實,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3、關於《繁城之下》:國產好劇,也是條繞遠的路我知道這個大結局之後,一定會爭議再起。
有人説結局封神,有人説果然爛尾。
何也?因為每個人心中的完美大結局,都不同。
在許多人看來,這個大結局,刺激的情緒,斷了。
緊張的節奏,慢了。
有些角色,崩了。
觀眾,自然覺得爛尾了。
但我卻不這麼看,我反倒認為,《繁城之下》出現了更高的門檻。
也打開了更高的格局。
不完美的結局,正義與邪惡的暗湧,對比爽劇式的快意恩仇,更震撼。
繁城之下,到底有什麼?
有體面有錢的舉人,靠殺人放火得來的錢,心安理得地快活度日。
有為舊友卧薪嚐膽的小人物,二十年如一夢,只為復仇。
有人認仇人為師傅,甚至不惜勾結惡人,去為所謂的師傅復仇。
似乎全劇唯一一個活得純粹的,反倒是身為殘疾的宋辰。
他才真的是説什麼,就是什麼,哪怕對風塵女子説的,都是真心。
所以你看劇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兩面三面,都在這繁城之下掩藏着自己的齷齪、秘密和不得已。
而《繁城之下》就是通過一場血案、追兇和鬥法,講述這些小人物的命運,又拉出了一幅蠹城的眾生相。
不同階層的慾望交織,不同陣營的利益衝突,甚至小到每一個人,各自的心懷鬼胎……
不爽嗎?
其實是更高級的爽。
因為《繁城之下》不只拍一城, 它還拍整個大明江南的凡塵,拍一個時代。
也拍每個時代。
因為歲月更迭,人心總是相似。
大結局,兇手確定了。
但許多人,還是一肚子疑問——
真相是什麼?真相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事情的來龍去脈呢?到底小寶是怎麼知道陸直那麼多勾當的?
但我認為,這留白正是《繁城之下》最精彩,或者説,最耐人尋味的地方。
真兇易得,真相難尋。
每個人都是管中窺豹,每個人都是盲人摸象。
傳統結局是什麼?
大團圓。
壞人伏法,好人更好。
但恕我直言,這不只是我們對人生的一廂情願,更是對人性的一廂情願。
就像許多人説,大結局中,曲三更“人設崩塌”。
但真的甭了嗎?到底什麼才是不崩塌的人設呢?
到底什麼是對,什麼又是錯呢?
故事演到最後,其實是用最殘忍也最痛快的方式傳遞這部劇的主題:
公道是一條繞遠的道。
但唯有公道才是正道。
這幾年,觀眾總説看不到好的懸疑劇。
但騰訊這個X劇場,從《漫長的季節》到《歡顏》到再到現在的《繁城之下》,豆瓣沒下過8分。
《繁城之下》把明朝江南市井眾生相與懸疑融合,帶觀眾見證了一場人性和公道的博弈。
觀眾難得看到這麼好的羣像戲,有可憐之人,也有可恨之人,有為利益不擇手段的人,也有為不相關的家族,一生捨命之人。
何為忠恕?
維護公道是忠,為人伸冤是恕。
時代在變,套路不變,常看常新。
不得不説,《繁城之下》這樣的懸疑劇,已經走上了懸疑劇的另一條大路。
未來會如何呢?不知道,但或許國劇的大道,也是一條繞遠的道。
但正道又不遠,《繁城之下》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