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主要作者胡福明去世,家屬哽咽:暫無後續安排

封面新聞記者 李佳雨 林珏瑤

2023年1月2日,封面新聞記者從獲悉,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主要作者、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胡福明,於今晨因病去世,享年87歲。

1月2日中午,封面新聞記者撥通胡福明家屬電話,對方一度哽咽,向記者確認了胡老因病去世的消息,“暫時還沒有後續的安排。”

胡福明與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曾數度結緣,談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胡福明在2018年曾接受封面新聞專訪表示,“沒想到會有這麼大反響”。

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這篇文章是為歷史轉折服務的

這篇引發一場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的文章,起筆於醫院的走廊。

2018年,改革開放40年,也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40週年時,胡福明曾接受封面新聞專訪。

胡福明回憶説,1977年2月7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誌聯合發表了一篇社論《學好文件抓好綱》,在這篇社論裏提出了“兩個凡是”的論調。

在當時的胡福明看來,這種説法簡直“不可思議”。他表示,思考良久後,他決定批判這篇社論。“我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只有筆和嘴巴兩件武器,所以我決定拿起筆來。但我沒跟同志們商量,決定一個人寫,文責自負,一人做事一人當。”

1977年7月初,胡福明把文章的主題、結構確定下來。當時他的妻子因查出腫瘤,在江蘇省人民醫院手術。為了照顧妻子,他只得上午到學校講課,下午到醫院進行陪護,晚上則在醫院過夜。在醫院的走廊裏,他找出《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列寧選集》和《毛澤東選集》裏關於實踐的理論論述,前後找了近20條。

1977年8月下旬,文章寫好了。“我仔細閲讀、排列後,開始列提綱,寫了2000多字,過了一週,妻子出院,我繼續在家寫,前後修改了三次。”胡福明擬的題目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有8000字。據報道,後來,其他一些同志參與研究修改這篇文章,數易其稿,最終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題,於1978年5月10日在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上發表,5月11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文章的形式公開發表,新華社當天轉發全文,《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也於次日全文轉載。

回憶文章出爐的前後,胡福明在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文中的觀點並不是我的首創,只是由我在一個特殊的‘時間點’把它寫了出來。沒想到(當年)文章發表後會有這麼大反響,真是萬萬沒有想到。”

他認為,這篇文章是時代的產物,是為歷史轉折服務。

談華西都市報:

它是改革開放的產物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和胡老幾度結緣。

2018年4月29日,胡福明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的採訪。同年5月21日,華西都市報在頭版刊發對胡福明的獨家專訪,作為“致敬40年”大型專題報道的開篇。

當時,胡福明在收到樣報後,給記者打來電話,糾正了文中一處細節的用詞,同時也希望能夠把後續的報道都給他一份。

報道結束後,華西都市報將“致敬40年”的40篇專訪,重新進行編輯,交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並將圖書定名為:《大轉折——致敬改革開放40年》。

2019年10月份,圖書出版。11月13日,封面新聞記者將圖書送到胡老家中,並介紹了圖書的出版情況。看到樣書,胡老説:“你們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封面新聞記者發現,胡老家中,保存着華西都市報出版的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特刊。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主要作者胡福明去世,家屬哽咽:暫無後續安排

胡老家中保存着11年前華西都市報出版的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特刊

這份特刊出版於2008年3月24日,分為“改革開放元年”、“思想解凍”、“命運轉折”和“風起雲湧”四個篇章,有關胡老的文章,出現在“思想解凍”的專題中。

這份特刊在胡老家中被珍藏了十年。得知華西都市報是中國第一張都市報,胡福明曾評價説,“華西都市報是改革開放的產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87 字。

轉載請註明: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主要作者胡福明去世,家屬哽咽:暫無後續安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