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重新開門 轉型挑戰隨之開始

  根據中國電影家協會發布的《電影院生存狀況調研報告》,今年第一季度全國總票房22.38億元,同比去年下降88%,其中,500座以下規模影院票房同比下降高達91.3%。根據受訪的187家影院提供的數據,第一季度每家影院平均收入為34.45萬元,平均運營成本為117.9萬元,全部影院從2月開始已入不敷出。截至5月底,將近半數的影院賬上資金不足,現金流告急,42%的影院認為自己有“關門大吉”的風險,只有10%的影院有可能轉手繼續經營。

  目前,已經有省份宣佈全面放開影劇院,例如貴州,但觀影人數和落座間隔受限,並且不能飲食,全程佩戴口罩。但是,開業後電影院能否挽回損失,重振旗鼓,依然是個未知數。

  一家電影院開門迎客,其面臨的困難不只是自身資金不足,人力有限,人數飲食限制導致收益渠道下降,更為關鍵的是,缺少合適的新片源,多部海外大片已經延後上映,國內春節期間未上映的電影,許多已經轉為線上。如果沒有優質新電影,很難吸引觀眾進入電影院。

  事實上,電影院面臨的挑戰,還不只是影片供應問題和當下消費者的消費意願,更多的是消費者遠期消費習慣的可能變化。要知道,儘管今年前幾個月電影院沒開門,但電影生產和上線並沒有完全停止,有大量去年製作的電影轉到線上上映,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收益。今年1~4月,全國票房分賬破千萬元的網絡電影已經有26部,分賬最高的《奇門遁甲》高達5000萬元,而去年同期破千萬元的僅有12部,而從產量上看,今年1~4月全網上線的網絡電影達到了260部。

  誠然,這樣的分賬數字,相比於正常狀態下的院線,依然規模較小,但這一趨勢不能被忽視。消費者的電影消費習慣正在被改變,隨着廣電網絡融合發展,以及智能電視的市場份額逐步擴大,在家看電影已經成為新的消費習慣:一是節省出行和購票成本,二來家中自由自在,三則可以反覆觀看。這一新的消費習慣,恐怕難以因為疫情好轉、院線開門而在完全改變。

  換言之,即便有一天,一切外部市場環境都恢復到疫情之前,電影院的客流能否照常如前,則是個未知數。電影院需要尋找到新的消費吸引點,如果在未來,電影院的賣點是更好的觀影效果,比如巨幕、全景和環繞音,這就可能讓設備滯後的中小影院被市場淘汰。

  另外,不同類型電影會選擇不同渠道發行,比如場面較為恢弘、適宜3D乃至4D播放的電影可能選擇側重院線,而一些文藝類故事片則青睞於線上,這將對電影的生產、製作、發行、分成等諸多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電影院重新開門只是一個開始,電影產業整體轉型的開始。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0 字。

轉載請註明: 影院重新開門 轉型挑戰隨之開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