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發來預告視頻
生命與形而上的意義感終生廝磨,我們相信,“電影是歷史精神的不壞肉身”,因為電影提供了虛擬的時空,把社會、歷史、文化等建制因素聚攏起來,想象城市,折射現實。我們似乎在影像中,找到了意義,觸到了永恆。
因此,用電影創作來接近不朽的嘗試層出不窮,可環境複雜,一部電影的製作很難繞開資本、受眾、市場,電影的主體性與建制之間的博弈從未停止。張獻民從2018年開始做“十薦”系列,意在給予更多獨立電影人浮出水面的機會。他一直相信,影像的創造力還在,短片的在地和在場,使得短片可以在熟人社會與徹底的陌生人社會中來回搖擺。
王小魯的《電影意志》,則回望了20世紀80年代至今具有代表性的中國電影,探尋電影是否有一種長遠貫徹的意志,這種“電影意志”從何而來,如何與歷史互為因果,發展其脈絡。他説,好奇是生命力的一種表達形式,因此電影新人的意志難以阻擋。
張獻民和王小魯,都在以股肱之力,編織各自電影領域內的圖譜。可如今,疫情陰雲不散,影院關門休市,電影界似乎正在經歷“至暗時刻”。凝視着深淵的電影人,該如何面對這個晃動的時代?未來電影的想象空間在哪兒,流媒體和網絡會改變未來電影的美學形態嗎?
6月26日
(本週五)
| 嘉賓簡介 |
張獻民
張獻民,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長年組織電影放映活動、參與影展評審工作、推動中國電影內外交流。
出演電影《巫山雲雨》、《舉自塵土》、《缺失》、《人生若只如初見》、《柔情史》等。著書《一個人的影像》、《看不見的影像》。
2005年成立影弟工作室,聯合制作劇情長片《老驢頭》、《老狗》等,擔任監製或藝術指導的影片有《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路邊野餐》《塔洛》《輕鬆+愉快》《好友》《之子與歸》《肋骨》《長風鎮》等。2020年擔任藝術指導或監製的項目:《東北虎》(後期中)《非編年史》(籌備中)。
王小魯
王小魯,影評人,策展人,電影學博士,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從事電影文化和電影歷史研究,出版有《電影與時代病》,《電影政治》,《電影意志》。
| 你將聽到 |
1.在民間影展凋零的情況下,如何理解“十薦”這種一個人的電影節?
2.最近青年電影和獨立電影的新的美學傾向是什麼?
3.電影在當代文化中到底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4.疫情對於當下電影的影響?電影院意味着什麼?電影院是否已終結?
5. 對未來電影的想象?流媒體和網絡會改變未來電影的美學形態嗎?
6. 如何理解影評人這個角色?當影評漸漸“商業化”之後,如何理解嚴肅評論和網絡評論的差異?
7. 學術和研究是如何推動電影創作的?
| 參考書目 |
《電影意志》
作者:王小魯
出版社:後浪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年12月
| 參與方式 |
本次直播將在快手、b站同步進行。掃描海報二維碼即可進入新京報書評週刊快手直播間、新京報文化客廳b站直播間。本週五14:00,直播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