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娛樂觀:陶昕然們不該為網絡暴力的恨意買單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娛樂

  10月8日,曾在《甄嬛傳》中飾演安陵容的演員陶昕然在微博“手撕”網友了。

  因有網友在其曬出的女兒照片微博下辱罵“你女兒不會有好下場”,陶昕然怒而回罵:“操你大爺,非逼文明人説髒話是嗎?把戲外情緒強加給我也都無所謂,咒我女兒,你以為你會有什麼好下場,傻逼,我不是聖母白蓮花,我有底線!”

  “戲外情緒”?

  對了,陶昕然參演的電視劇《胭脂》正在熱播,她在劇中飾演馮曼娜,一個演技深入人心的反派角色。這不禁讓人想起上一個讓她承受不少罵聲的角色——安陵容,網友甚至將其稱為“寫出來就是為了被罵的角色”。

  儘管如此,陶昕然幾乎從未因角色被罵而與網友對撕。

  在之前的採訪中,陶昕然表示:“曾經的安陵容已經被人身攻擊了很多,父母都被罵了,但現在我覺得遇到這樣的角色是幸福的,製片人和導演把這樣一個特別難演的角色交給我,我很開心很幸運。”此外,陶昕然也在轉發有關“停止網絡語言暴力”的微博中寫道:“聽説有人要殺了我,但是我擔心她會不快樂……戲只是戲,而生活就是生活!”

  可見,若不是網友此番觸及她“既是軟肋又是鎧甲”的逆鱗,陶昕然依舊過着認真演戲、低調生活的日子,不會躋身到網絡罵戰中去。

  因為她明白,因反派角色被罵的演員不在少數,她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惟一一個。

  早在1945年,當時陳強(陳佩斯的父親)在大型歌劇《白毛女》中扮演黃世仁,演出時,在台下看戲的一位戰士對劇中的“黃世仁”氣得咬牙切齒,遂用槍瞄準黃世仁準備開槍打死他,幸而被別人及時發現並制止才沒有造成悲劇。

  隨後,戲劇表演逐步走入影像時代,電視劇流行開來。但是,這種距離上的疏遠和時代的發展也未能阻擋部分觀眾對反派角色的痛恨以及幫助他們意識到角色與演員本身的區別。

  老戲骨李明啓老師在《還珠格格》裏飾演心狠手辣的容嬤嬤,對小燕子、紫薇是百般刁難,經典的扎針場面也是被一次次調侃,儘管李明啓本人性格非常好,在圈內的口碑也非常棒,但出演《還珠格格》後,平日出門常遭人非議,經常聽到有人在身後小聲嘀咕“快看,是容嬤嬤那個死老婆子”,還曾在上街買菜時被菜場的小販扔雞蛋,抄起石子兒嚷嚷着轟她走。

  曾出演《情深深雨濛濛》的雪姨王琳是圈內的反派大户,一度被觀眾認定她本人就是一個壞女人,那幾年,王琳出席活動,少不了有人在背後對她指指點點,飛幾個白眼兒。

  不止是女演員,在《不要和陌生人説話》裏飾演家暴丈夫安嘉和的演員馮遠征曾一度是家暴新聞的配圖,不僅騎車上班的時候車胎頻頻被扎,更有人在他背後説他變態,還有人動手揍過他一拳。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簡直不勝枚舉。可是話説回來,演員演技到位本是好事,怎麼總有觀眾分不清戲內戲外,讓人不僅頭疼,更是氣得肝疼,難道他們真的分不清角色和演員,分不清戲劇與真實?

  不是分不清,只是縱容自己不去分清,從而使情感支配理性,或許是入戲太深,對角色的恨意無從發泄,便轉移到演員身上,或許是生活中壓力太大,只是隨便找人罵罵,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披上一個不被知曉的id,化身為魔,肆意揮舞手中的利器,想怎麼罵怎麼罵、想罵誰罵誰,既幼稚又可悲。

  然而,沒有人有義務成為無辜的被髮泄情感者,人生如戲,片刻的自我代入和情感宣泄沒什麼,沉迷其中,自認為擁有審判正義的權力就很可怕了。如今像陶昕然一樣選擇反擊網絡暴力的演藝明星越來越多,十一期間陳學冬因為網友調侃他“粉絲瞎”而直接轉發評論稱“罵我可以,別傷害我粉絲”,前幾日車曉轉發一條説她“當初何必為了錢嫁給一個不喜歡的男人?”的微博並回複道“雙商低,嘴還欠,找抽!”,正處於輿論熱潮的張靚穎也在營銷號稱其機場素顏照醜得像大媽的文章下轉發評論“還好是實力派”。

  確實,我們身處網絡暴力的時代,眼看着網絡暴力的滋生,但至少可以選擇不去傷害。網絡中的唇槍舌戰堪比戰場上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處甚之,以言語為利劍傷害別人的時候,別給自己找藉口開脱,你就是兇手。

  從“滾出娛樂圈”的楊冪、袁姍姍到近期的喬任梁、陳喬恩等,網絡暴力的受害者越來越多,網絡暴力的傷害之大愈加洶湧,被迫關閉評論的藝人不在少數。

  周國平在《人生哲思錄·人性觀察》裏寫道“意志有高低之別:低級意志是生物性的本能、慾望、衝動,歸根到底是他律,高級意志則是對生物本能的支配和超越,是在信仰引導下的精神性的修煉,歸根到底是自律。”不過,網絡暴力的實施者恐怕早已不知自律為何物。

  行文至此,希望今天的評論是一片祥和的景象,要是抑制不住體內的洪荒之力就吃點西瓜,別黑人問號臉,我是讓你敗敗火,沒事兒別一天到晚噴這噴那的,你又不是植物大戰殭屍的小噴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