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套路扶貧劇帶來又一次驚喜

◀電視劇《最美的鄉村》劇照。

本報記者 李夏至

幾乎沒有提前宣傳,完全“裸播”的扶貧攻堅劇《最美的鄉村》本月在央視首播後,連續多日佔據收視排行榜首位,實時收視率更是持續走高,屢屢突破2%。主旋律扶貧劇還能這麼拍?《最美的鄉村》給觀眾帶來了又一次的驚喜。

“又一次驚喜”,是因為《最美的鄉村》的拍攝班底來自《最美的青春》,這部播出於2018年,講述河北塞罕壩故事的主旋律青春劇,在播出後獲獎無數,不僅榮膺2019年的“五個一工程”獎,而且在前不久還獲得了第九屆北京文學藝術獎。作為兩部劇的監製兼總編劇之一,郭靖宇透露兩部劇雖然故事上沒有直接聯繫,而且都是“命題作文”,但作為他未來“最美”系列三部曲的前兩部,他將同樣的創作理念融入到了作品中。

《最美的鄉村》作為2020國家廣電總局的重點劇目,故事以黨和國家新時代“脱貧攻堅、全面小康”的重大歷史使命為時代背景,從基層扶貧工作者的視角切入,通過三個各具特色又相互串聯的單元,講述了基層共產黨人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主動接受扶貧攻堅工作的故事。和過去扶貧劇往往專注於講述一時一地的扶貧政策、脱貧致富的手段也相對單一不同,《最美的鄉村》中展示了三種不同的扶貧模式,截然不同的扶貧幹部類型,也將因病致貧、因賭致貧、因酒致貧等多種貧困狀態展示得淋漓盡致。

劇中採取的單元劇模式,其實很大程度上也豐富了扶貧劇的內容含量。第一個單元中,從市扶貧辦空降到青山鎮擔任鎮黨委副書記的唐天石(楊志剛飾),用退伍老兵的工作經驗,在那家溝村和上河峪村周旋;第二個單元,從市電視台主持人崗位上轉型的第一書記辛蘭(嶽麗娜飾),體現的是貧困劇裏相對少見的女幹部形象;而到了第三個單元部分,返鄉創業的青年創業者石全有(劉智揚飾),則講述了另一個比較特別的扶貧方向。

郭靖宇透露,三個單元包含的故事容量,其實隨便單拎出來都可以做成一個30集長度的電視劇。“我們也曾經試圖用一個貫穿的故事,把所有的扶貧中精彩的事都放在一起,後來發現有點兒矯情。另外,故事也容易節奏變慢,有些人物關係可能會生拉硬套。”郭靖宇幾經權衡,最終採取了單元劇的形態,通過巧妙的串聯將三個故事相連接,同時在三個故事裏“把農村扶貧的不同樣子,各種各樣的類型都寫滿寫全”。郭靖宇説,他希望至少在這三個方向裏都寫透徹,而不同的扶貧主人公,尤其是第三個故事裏的大學生創業者,其實也是在爭取年輕觀眾。

《最美的鄉村》之所以收視率高企,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故事的生動和演員表演的貼切。和大多數農村劇容易賣慘哭窮不同,《最美的鄉村》無論是故事來源還是人物原型,都有大量的現實依據。作為第一個單元中的主演,演員楊志剛也坦言,拍攝農村劇對演員來説最大的挑戰是扶貧幹部和扶貧工作距離自己的真實生活太遠。

“我在接這個角色之前,專門回到了我的家鄉承德,去找當地的第一書記和基層幹部,去看他們的言談舉止、穿衣打扮,看他們和不同的人怎麼交流。”對楊志剛來説,扶貧劇不可避免地要出現很多政策性語言,根據他的觀察,他發現扶貧幹部説話語速大多很快,“原來很多人就説過我的台詞説的過於慢,因為這些政策表達必須準確,所以台詞對我來説很有挑戰,只有下很大的功夫才能背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與唐天石搭夥的村幹部盧振興,演員賈宏偉之前和楊志剛就曾在《火藍刀鋒》中演過師徒,二人這次在劇中延續了軍人的身份,幾次對陣還讓不少觀眾調侃是《火藍刀鋒2》。對楊志剛來説,從以前熟悉的民國劇,到如今接地氣的農村劇,他演完反而覺得以後可以多演這種現實主義題材,“對我來説最大的突破是,我原來覺得自己演愛恨情仇、生離死別激情滿滿的戲,是可以得心應手的。現在來看,像唐天石這樣很接地氣、深入人心,在現實生活中就像鄰家的大表哥一樣質樸的角色,我也能演,有一種趨繁從簡、迴歸本源的意味在裏面,唐天石的成功對我來説,是又開拓了一條新的道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1 字。

轉載請註明: 反套路扶貧劇帶來又一次驚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