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簡工博
日前,由龔俊、鍾楚曦等演員主演的電視劇《我要逆風去》發佈聲明,稱有代拍人員闖入拍攝基地偷拍併發布劇組非公開內容,強調嚴禁代拍人員擅闖現場,保留通過法律途徑追責的權利。
這不是第一個對代拍説不的劇組。電視劇《斛珠夫人》拍攝時也曾批評代拍干擾拍攝,演員楊紫在拍攝一部古裝劇時甚至撐起巨傘防止造型泄露,而《皓衣行》拍攝時還傳出因代拍發生相關人員肢體衝突。
在粉絲經濟中應運而生的代拍,究竟是怎樣一羣人?他們的行為涉嫌違法嗎?
一組照片數百元至數千元
“所謂‘代拍’,可以理解為‘代粉絲拍攝’,就是明星一些活動、拍攝,粉絲無法到場又希望獲得照片,就由我們代拍。”從事過代拍行業的李先生介紹,代拍需要會躲藏能搶拍的能力,還得有一定的拍攝技巧,“我們做的是粉絲生意,拍得難看賺不到錢。”
在一些網絡交易平台上偶爾能看到代拍的銷售信息,但李先生和同行們一般活躍在QQ羣、微信羣,直接與大粉們接觸。一般的機場代拍200元就能買100張以上,綜藝節目“路透照”則要漲到500元,而片場代拍價格則更高,甚至有傳言有藝人的“路透照”賣出了上萬的價格。
“代拍還能‘包天’,指定跟隨某個藝人一天,保障拍攝數量,價格隨藝人走紅程度而定。”據介紹,“包天”之外近期還出現“包劇”,指定跟拍一部劇集全程;甚至還能“定製”,曾有“CP粉”開出數千元的價格,指定要求拍攝兩位藝人戲外互動的照片。
一般來説,代拍越新價格越高,但也有例外。李先生曾“順帶”拍過一個年輕藝人的活動照片,沒想到這位藝人蔘加節目走紅,他的一組昔日舊照賣出高價:“當初人家都不拍,現在物以稀為貴嘛。”
代拍價格與拍攝難度成正比,需要“潛伏”至片場的代拍價格一般最高。拍攝完成後,代拍者會將照片打碼後發佈到羣裏作為“樣品”,説是打碼,其實就是在照片背景上隨意劃拉幾道線條:“藝人的臉、造型肯定不會打碼,因為粉絲買的就是偶像美照,樣品得讓他們看清楚。”李先生笑稱不擔心粉絲拿着樣品“盜圖”:“他們不會容許照片有一點不完美,哪怕是背景也不能有馬賽克。”
據介紹,代拍的競爭對手是部分藝人的“站姐”:“這些大粉設備很專業,而且‘用愛發電’,拍得特別認真。他們也會賣照片作為補貼。”此前,電視劇《一見傾心》就因為“站姐”們精心拍攝的“路透照”非常精美,與播出劇集形成巨大反差,甚至網上有人稱其為“詐片”。
是否“擾亂現場秩序”?
“之前《皓衣行》拍攝時現場工作人員和代拍起了肢體衝突,這樣的情況其實很少見。”據一名代拍稱,劇集拍攝時他們一般會在距離較遠的地方使用長焦鏡頭,只有在演員到場、離場時會混在粉絲中衝上前拍攝,“除了有新入行的可能不小心開了閃光燈,一般來説不會影響現場拍攝。而且代拍就是謀生手段,我們自己也得給自己做出規矩。”
據介紹,拍攝現場的綠幕架、附近的挖掘機、梯子甚至更遠處的屋頂,都可能是代拍們“蹲守”的地方。習慣鎂光燈的演員和製片方很容易察覺異樣,此前龔俊在採訪時就吐槽“代拍太厲害”,甚至鑽到劇組佈景的假山裏。業內人士坦言:“影視劇涉及面廣,很多工程是分包的,厲害的代拍有門道混進去。”
儘管未必會對現場拍攝造成影響,但對製片方的利益卻是侵害。“如今有些綜藝節目會邀請熱門藝人擔任‘飛行嘉賓’,本來是作為懸念到播出前才揭曉的,結果代拍一拍,早早就‘劇透’了。”有業內人士指出,影視劇和綜藝節目從策劃到拍攝都有保密協議,如周冬雨出演《少年的你》時有光頭造型,期間她參加任何活動全部戴假髮或帽子以防“劇透”,但如今代拍直接泄露尚未播出的影視劇和綜藝節目的關鍵信息。“比如王一博在《冰雨火》的警察造型,劇還沒播早已泄露;還有龔俊、迪麗熱巴的《安樂傳》,演員換了幾個髮型、幾套衣服,網上都在討論。”
“從拍攝到信息發佈,每一步我們都會策劃營銷方案,代拍能讓這些努力都付諸東流,等到作品上線前的營銷點全部耗費了。”有製片人表示,代拍呈現的圖片和視頻,只有片段且模糊不清,不少粉絲以此為據,在作品還未上線就抨擊“品質低下”。“就算他們沒有衝進劇組對着演員拍,但爬樹、藏佈景,萬一出了事我們要不要負責?”
不屬“合理實施”行為
《我要逆風去》之前,《安樂傳》《請君》等未播影視劇都曾發聲明“抵制代拍”,表示“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代拍究竟是否違法?據法律界人士介紹,《民法典》明確公民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且代拍不屬於法律中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合理實施”的五類行為。
按照《著作權法》的規定,視聽作品是受法律保護的作品,其中包含的“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此外,法律還對“表演”相關權利進行明確,如表演者擁有“許可他人從現場直播和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並獲得報酬”的權利。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影視作品、綜藝節目的創作週期較長,創作過程也應受到保護。
雖然對代拍行為法律上已有相關規定,但真正訴諸法律的情況非常少見。在李先生看來,代拍與粉絲、明星和劇組之間,有着相互需要又相互制衡的默契,“或許未來可以找到多贏合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