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協的全稱是中國曲藝家協會,受中國文聯的領導,屬於羣眾性組織。曲協的職責裏面有一點就是進行自我教育,也就是倡導行業內部的藝術行為和德行操守。
因此,曲協發佈倡議書,對行業內部的缺陷做出批判,對醜惡現象做出抨擊,對封建殘餘做出打壓是正常不過的行為。
倡議書本身沒錯,但寫倡議書的人不懂什麼叫曲藝,什麼叫相聲。
用一些自以為高大上的語句來遣詞達意,倒不如大白話通俗易懂,更易接受;非要顯得深沉,顯出情誼,還缺一個好博士。
含着眼淚笑是無能的表現
眼淚和笑能聯繫起來,一種是笑出了眼淚,另一種是哭出眼淚之後笑了,倡議書中提到的是第二種,畢竟先後順序是這樣的:先有眼淚再笑。
在另一層面上,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煽情。在喜劇之中加入悲慼的元素,融入太過於深沉的話題,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潸然淚下。這個作品成功嗎,答案是肯定的,但作為喜劇,它不及格!
小品相聲談情懷、賺眼淚是演員無能的一個表現。
小品相聲等曲藝的定位就是喜劇,而不是正劇,不是悲劇,不搞笑就太搞笑了。
賈玲憑藉一部《你好,李煥英》火了,但賈玲的小品和相聲真的沒什麼意思,買的就是情懷,通用的方式就是煽情,與之相似的還有潘斌龍。
兩相比照,就會發現開心麻花的喜劇多麼高深,既有思想又有熱度;稍次一些,趙本山的徒弟們也挺好,雖然思想高度上差一些,但沒過度煽情,不買情懷,就值得讚譽,這是喜劇!
先用感人的話語引得觀眾涕泗橫流,最後強行大團圓讓觀眾苦笑,對,就是苦笑。
能説出含着眼淚笑這樣的話,絕對不是為了曲藝發展。要讓觀眾笑出眼淚,而不是含着眼淚苦笑。
什麼是陳規陋習
曲藝界確實有應該摒棄的內容,譬如“三年學藝、兩年效力”這種人身依附關係。但溜溜球不認為相聲界的師徒制是舊社會的荼毒,反而依舊是應該繼承的內容。
師徒制包含着諸多內容,最重要的一是傳承,一是感恩。這是師生制不能具現出來的,師父教的是能耐,是求生的本事,亦師亦父,這是老師二字不能表達的。
且師徒的提法也不是近幾年出現的,侯寶林大師在80年代就説過:“馬季是我的徒弟,姜昆是馬季的徒弟”這樣的話,也該擯棄;乾爹乾媽的內容也該被指責。
堅決杜絕只有班規沒有法規、只講“笑”果不講後果、只要眼球不要追求的一切思想、傾向和行為。
説的太對了,不過大部分班規都契合法規,有一些相聲只有後果沒有笑果,還有一些有了追求沒了眼球。如此一來倒顯得突兀十足,既要有笑果、有眼球,又要談追求、講後果,這對文藝工作者來説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相聲發展200年,一直是批判繼承的過程,反對一刀切的否認過去,也反對一味娛樂的無知低級。
賣的出票不一定是好相聲,賣不出票一定不是好相聲。
票房不是檢驗能力高度的因素,但是檢驗是否受歡迎的不二法門。
空談只會誤國,實幹才能興邦。沒有作品、不受歡迎不從自身找原因,反倒是去指責有作品、受歡迎的演員。説人家的衣服穿的不好,就拿出更好的衣服來,不能自己還光屁股吧;説人家的相聲太低俗,那就拿出更高雅的,更受觀眾歡迎的來。
什麼也拿不出來,怎麼看怎麼是以權謀私。
相聲不是單純的搞笑,也不是一味的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