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孫儷資助4年的貧困生,寫6000字長信嫌錢不夠花,如今怎樣了
2002年,年僅20歲的孫儷,在看到節目裏的一名貧困生的遭遇後,大受感動,於是資助了他將近4年。
那時候,孫儷還想不到,就是這名學生,日後差點毀了自己的口碑。
而這一切,都起源於孫儷悲慘的童年。
01
1982年,孫儷出生於上海市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
當孫儷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童年是在父母無盡的爭吵聲中度過的。
在孫儷12歲那年,父親只留下2000塊錢和一紙離婚證,就從孫儷的人生中消失了。
由於家境不好,孫儷和媽媽搬進了一個只有10平方米的筒子樓裏。
為了多掙點錢,孫儷媽媽白天在商場做銷售員,晚上下班後又跑去當清潔工。
那是段不堪回首的艱苦歲月,孫儷和媽媽漂泊了7年,吃盡了人生的各種苦頭。
看着媽媽忙碌的身影,孫儷明白了生活不易,生活的艱辛讓她有着跟年齡不相符的成熟。
“因為我是在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的,我從小就目睹了父母婚姻的破裂,是媽媽一直帶着我。我媽媽是一個非常好的人,她全身心為了家庭,但最後卻沒有得到她該得到的。”
02
即便日子很苦,孫儷媽媽也沒有虧待過女兒。
從小就送孫儷去少年宮學習舞蹈,獲得了優秀的舞蹈成績。
1997年,孫儷初中畢業,考進上海警備區戰士業餘文藝演出隊。
在部隊的日子裏,孫儷參加過《情深深雨濛濛》的舞蹈演出。
退伍後,孫儷進入上海銀都藝術學校,為以後的演藝之路做準備。
2001年,孫儷參加了新加坡道舉行的選秀比賽,隨後被海巖相中,簽約了北京海潤演藝公司。
在公司的力捧下,孫儷出演了公司籌拍的電視劇《玉觀音》,飾演女主安心。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孫儷的一時善舉,把她拽進了輿論風暴的中心。
03
2002年,孫儷還在忙碌於《玉觀音》的拍攝。
早上,孫儷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一檔公益節目《希望在山區》,那時節目中報道了一名貧困生求學的故事。
那名貧困生叫向海清,剛讀高一,雖然成績優異,但因為家境貧困,日常生活都成問題。
向海清的遭遇,讓孫儷想起了自己艱苦的童年,於是動了側隱之心。
孫儷叫母親通過節目中的聯繫方式,和向海清取得了聯絡。
從那時起,孫儷每個月都會資助向海清500元,作為他的生活補貼,並承諾會一直資助到他讀完大學。
有了孫儷的幫助,向海清得以安心學習。
04
可惜2004年,向海清因為高考發揮失常,導致名落孫山。
這期間孫儷和媽媽一直勸慰他,鼓勵向海清復讀,爭取考到北京上海這種大城市。
終於在2005年,向海清考上了上海水產大學。
在他去學校報到時,遇見了接待他的孫儷母女。
一直以來,孫儷都是以匿名的方式資助向海清。
直到在火車站見面,向海清才知道,原來資助他的好心人居然是“大明星”孫儷。
孫儷替向海清繳清了學費,還為他買了手機,並繼續每月給向海清500元生活費。
向海清的媽媽有哮喘,孫儷媽媽還會定期買藥寄給她。
本來這該是一樁美談,可惜事情後來朝着最糟糕的一面發展。
05
開學僅一個月內,向海清花銷越來越大,僅僅10天的時間,就向孫儷要了1000元。
向海清的索求無度遭到了孫儷媽媽的反感,指責他就只知道要錢。
向海清感到很委屈,解釋道自己開學當了學生會幹部,每天都要聯繫很多人,就已經花了90元話費。
而學校開學就要注射乙肝疫苗,直接花了175元。
向海清抱怨道,孫儷給的500元根本不夠花。
而孫儷這邊也注意到向海清的異常,於是孫儷媽媽來到學校調查。
不查不知道,原來向海清已經獲得了6000元的貧困生補助,每月還有300元的助教補助。
聽聞這些事後,孫儷和向海清的關係越來越差,最終斷了對向海清的資助。
06
而向海清則對孫儷的做法感到委屈,2006年他寫了6000字的長信,寄給了《希望在山區》的記者。
在文中,向海清記錄了自己的遭遇。
這封信曝光出來後,還在事業上升期的孫儷受到了大眾的指責,罵她為人虛偽、偽善。
對於外界的指責,孫儷經紀人表示十分憤怒:
“孫儷默默地付出了那麼多年,我們不是要求什麼回報,就是想幫他完成學業,他高三那年是因為有了阿姨的鼓勵,才重上一年考上了大學。”
而孫儷在事發後一直不願提及此事,偶爾有一次出面澄清過:
“我覺得是他心態變了,上大學後開始抱怨手機費不夠之類的,一個大學生沒有工作,有那麼多電話可打嗎?連手機都給他買了,難道就不知道剋制嗎?學費我們會負責到底,但生活費方面,他應該懂得怎麼剋制吧”
孫儷説,自己也不是不想資助,而是想引導他自力更生。
“已經上了大學,要有獨立的意識和觀念,不能像以前那樣依賴於社會的力量。”
後來又有自稱向海清同學的網友爆料,向海清在學校攀比成性,花了3000元買最新款手機,並且到處吹噓自己受孫麗資助的事情。
這下可好,輿論又轉頭站在了孫儷這邊,紛紛指責向海清是個“白眼狼”。
“孫儷養了你4年,現在不給你錢了,你就想曝光毀了她?”網友斥責他。
就連韓寒也諷刺向海清:“普通老百姓在市內連個大型犬都不允許養,憑什麼孫儷就可以在上海養狼?”
那時的向海清遭到了全網的圍攻,他甚至因此被迫休學了一年。
畢業後的向海清,和同學完全斷了聯繫。
而他也因為這件事找工作時連連碰壁,好不容易才得到一份普通職員的工作。
向海清就這樣,淹沒在茫茫大眾裏,再也沒了消息。
寫在最後
正所謂“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向海清的事情令人惋惜。
慈善不是一個人的義務,沒有誰應當將別人的給予看作理所當然。
但願所有的善心能不被辜負,不要讓做善事的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