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我們的後代就不用再打了”
這個國慶假期,
一部《長津湖》震撼了許多人。
在約零下30度的苦寒之地,
一顆黑土豆都能當寶貝的艱苦條件,
面對全副武裝的美軍,
怎麼贏?
2021年的我們知道“他們贏了”,
但1950年的他們並不知道“我們能贏”,
只知道“我們必須贏”。
電影《長津湖》海報
《長津湖》中有一個問題:
我們為什麼要打仗?
答曰:
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
我們的後代就不用再打了。
電影中,
指導員“梅生”説出這句話的時候,
手中不停地撫着女兒的照片,
帶着無盡的繾綣眷戀。
那是一個父親保護自己女兒的勇敢,
也是一個國家保衞自己人民的堅決。
圖片來源:@電影長津湖 微博
十幾歲的伍萬里,
毅然辭別父母從軍入伍,
寫檢討的時候連筆都不會拿,
卻在被凍黑的土豆硌掉牙時依然笑得燦爛……
帶着哥哥“魂歸故里”的伍千里,
只能把哥哥葬身地畫在自己的“遺書”上,
當他向父母許下
“打完仗就回家蓋房子”的諾言時,
也下定了“回不了家”的決心……
圖片來源:@電影長津湖 微博
教會許多新兵蛋怎麼活下來的雷公,
卻決然抱着標識彈一人跑遠,
他不怕死亡,卻怕極了孤單,
犧牲前一遍遍説着:
不要把我一個人留在這……
圖片來源:@電影長津湖 微博
他們是電影裏的“人”,
也曾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紀錄片《冰血長津湖》截圖
如今的中國,
和平強大、繁榮昌盛,
已經有足夠的能力保護自己的人民,
也有能力接“英雄們”回家,
再不會把他們“一個人留在那”。
9月3日,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109名為國戰鬥犧牲在異國他鄉的志願軍英烈70多年後在祖國的大地上安息。中新社記者 王景巍 攝
如今的中國人,
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擁有悠然快意的人生,
不必擔心“明天與戰爭哪一個先來”。
資料圖:2021年五四青年節,北京大學在邱德拔體育館為2020屆畢業生補辦學位授予儀式。中新社記者 田雨昊 攝
有人説,
自己看完電影后一直沒走,
想着也許還會有“彩蛋”,
但坐在位置上等了很久,
什麼都沒等到,
只好離開。
走出電影院,
看到外面燈火闌珊、高樓林立,
熱鬧非凡,
想來這便是最後的“彩蛋”。
不必枕戈待旦、草木皆兵,
沒有白骨露野、馬革裹屍,
每一秒安穩,
都是英雄們拼命換來的。
圖為2019年,燈光璀璨的上海外灘迎來各地遊客。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轉自中國新聞網微信
來源:檢察日報正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