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瘋狂”行為不斷 觸碰法律道德底線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飯圈”亂象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所謂“飯圈”就是“粉絲圈子”的簡稱,粉絲一詞來自英文fans,意為偶像的狂熱愛好者。而部分流量明星、經紀公司、營銷平台以及“粉絲”羣體在網絡上製造話題,進行互撕謾罵、侮辱誹謗、造謠攻擊,甚至不惜以身試法,觸碰道德和法律底線,這些“飯圈”亂象破壞網絡生態、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響,讓價值觀失了準,破壞公序良俗。
不久前,北京市朝陽警方發佈通告,宣佈曾經是一線流量明星的吳某凡因涉嫌強姦罪被依法刑事拘留。在這個劣跡藝人的背後還有個瘋狂的“飯圈”。一些狂熱粉絲甚至發表“出格”言論,妄想讓自己的偶像躲避法律處置,已經走到了違法犯罪的邊緣。
“粉絲” 小王: 有人在QQ羣裏頭比如説主導説這些話,然後讓他們覺得這件事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麼可怕,就甚至説就是這些粉絲也是法律意識很淡薄的,在這個羣裏面他就會讓你覺得為偶像的光明星途付出了你的努力,然後我們就佩服你、就承認你。
“飯圈”中的一些行為不僅觸碰法律底線,也對社會資源造成嚴重浪費。在網絡中,一段乳製品被直接倒入溝渠的視頻廣為流傳,畫面中還有許多該款飲料等着被拆開倒掉。這樣荒誕的事情起因於某綜藝節目的“打投”。它是“打榜+投票”的意思,根據規則,粉絲可以為喜歡的選手打投,票數最高的選手就能成團出道。但要想投票,必須得通過品牌聯名飲料瓶蓋內的二維碼。一些粉絲瘋狂大量購買該產品以獲取瓶蓋,但瓶裏的奶製品卻喝不完就僱人倒掉,於是就出現“只要瓶蓋不要奶”這觸目驚心的一幕。
“粉絲 ”小高: 有很多無奈和很多氣憤在裏面,就是每一個粉絲其實都明白我們需要給偶像在選秀當中去投票,希望他拿到更好的名次,那我們就需要去花費大量的金錢、時間去投票。像這種浪費乳製品、浪費食品的情況是肯定會存在的。
今年8月,某女明星傳出將與某男明星合作出演新劇的消息。女明星的粉絲得知後十分不滿,認為偶像會受男明星影響導致演技受質疑,揚言抵制劇集,雙方粉絲繼而掀起罵戰,互相惡語攻擊。粉絲互罵已成為近年常有之事。
“粉絲 ”小閆: 就比如説我在微博吐槽一件事,我即使沒有打明星的大名然後也會被粉絲髮現,就是他們會到我的微博底下就罵我什麼之類的,比如説會批評某個明星的粉圈,然後這某個明星的粉絲就會集中舉報,自己的微博就會被炸號,而且你沒有任何解決辦法。我覺得這個還是挺讓人無語的一件事情吧。
根據北京互聯網法院的數據,2019年就有30多起涉及演藝工作公眾人物名譽權的侵權案件,被告70%是30歲及以下的青少年,被控侵權行為包括使用侮辱性語言、捏造事實等。
什麼是“飯圈”?“飯圈”如何成“怪圈”?
在這些“飯圈”亂象中,部分粉絲為了追星會做出近乎瘋狂的舉動。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飯圈”到底是什麼樣的羣體?為什麼有的“飯圈”變成了“怪圈”呢?
“飯圈”是追星粉絲自發組成的文娛社羣逐漸發展成為有組織、專業化的利益圈層。根據調查顯示,娛樂明星微博活躍粉絲中大多是20到29歲之間的青年,佔比約為74%。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師 “粉絲文化”研究者 尹一伊: 粉絲實際上最根本的邏輯是在這個偶像身上看到了一些現實生活中比較難以真正接觸到的特質。比如説一個温柔的男性他身上的這種氣質,於是他會把這個偶像當成他和現實世界中的一個情感上的紐帶。粉絲和資本追求的目標幾乎是不一樣的,粉絲是隻需要一個情感上的回饋。
部分追星的人被稱為“歌迷”“影迷”或“粉絲”,更多是一種個人行為,單純喜歡明星個人而不太參與明星打榜、歌迷影迷活動的人叫“散粉”。而“飯圈”的最大特點是具有組織性,大多是集體活動。從2018年起,多檔選秀節目開始利用網絡平台吸納粉絲,在社交網絡聚集起來紀律嚴明、分工明確、行動力極強的粉絲社羣,隨後資本高度介入進行商業轉化。
北京人口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 馬小紅: 現在不是説明星對粉絲帶來的影響,而是粉絲的行動可以造就明星,是一個相互,相輔相成的互動型更增強了,而且就是資本也藉助這個特點來打造所謂的新偶像來影響,來操控娛樂市場。
“飯圈”原本是一箇中性詞,正向的“飯圈”文化有積極意義,比如疫情期間,多個明星的粉絲羣體組織在一起以團體的身份為抗疫捐贈物資等,但畸形的“飯圈文化”則危害巨大。粉絲盲目支持流量明星,不惜花重金為其刷排行榜,甚至造成嚴重浪費和數據造假;為了維護流量明星形象與持不同意見的人進行互撕謾罵、造謠誹謗等。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師 “粉絲文化”研究者 尹一伊: 為了讓我的偶像能夠在資本選擇中有更優勢的位置,粉絲他會開始去刷一些榜,開始去刷屏,一定是會侵犯到其他的粉絲一定量的公共空間,中間就會產生衝突。
部分“粉頭”利用粉絲“反向圈錢”
在“飯圈”內部,羣體有着不同的分工。一部分狂熱的、處在頂層的粉絲叫作“粉頭”,號召普通粉絲完成各種“任務”來支持流量明星獲利、增加偶像曝光率。其中有的“粉頭”就誘導粉絲集資、鼓動重複消費,利用粉絲對偶像的喜愛“反向圈錢”,在資本的推動下操縱底層粉絲扮演經紀公司的“免費水軍”。
從內部組織架構來説,飯圈形成了穩定的層級。在“飯圈”底層的是普通粉絲,主要負責完成任務,他們中有明確分工,包括攝影組、數據組、文案組、控評組、反黑組等任務組別。在“飯圈”頂層的是“粉頭”,指揮普通粉絲行動,出錢出力,承擔着流量明星的水軍和消費者兩重職責。每個粉絲羣,都有幾個或十幾個一呼百應的“粉頭”。
“粉絲” 陳小姐: 可以經常去接機,拍到很多偶像的照片,在代言上邊有比較高的消費,所以就會比較受到大家的追捧,有機會他是和明星或者本身的工作室或者是公司有一個聯繫,他就可以更多地得到明星本人的信息。
“粉頭”要不斷提供流量明星的最新信息以吸引普通粉絲,他們想盡辦法獲取該明星的近況,不惜“販賣”其個人隱私。
“粉絲” 小高: 有些藝人的後援會和工作室每個月都會更新自己家藝人的行程圖,粉絲也會有自己的一個航班的溝通羣,5塊錢、10塊錢去打包出售今天整個上海出發和到達的藝人的航班。
“粉絲” 小念: 在羣裏就能買到演員的身份證號,在機場能查到他們的航班,然後在手機上也可以查。這種身份證號一傳十、十傳百就傳開了,就很簡單就能買到。
“粉頭”利用流量明星信息增加粉絲黏度,逐漸擴大羣體數量,形成“後援會”這類的組織。有些“後援會”與金錢直接關聯,它通過各種集資平台向粉絲眾籌資金,用於為偶像投票、增加專輯銷量、買廣告位、購買偶像代言產品等等。後援會的“粉頭”們鼓動粉絲籌款的理由是“一定要給偶像更好的支援”。
“粉絲” 小鹿: 一般的集資方式的話,大家都會通過比方説要給偶像過生日,就是送一些非常貴重的名牌包包、名牌首飾之類,給他們在某個廣場投放一些大屏,購買新專輯沖沖銷量。再就是他拍了新的電子刊,大家就要攢好錢,然後給他們衝一波最美好的數據。尤其是在選秀比賽期間的話,大家集資的方式就是,兩家進行一個較量,在一定時間之內看誰集的資是最多的,“大粉”(粉頭)也就是會引導粉絲,我們一定要努力,哥哥已經做到他們能做的了,不能因為我們的不努力,就讓他喪失了夢想,就是這樣的話術。
募集的資金往往由幾位後援會高級成員直接管理,金額龐大。已被關停的某明星集資App此前顯示,今年3月開播的某選秀節目決賽圈選手總集資額高達1.5億,平均每位選手613萬元。這些鉅額資金缺乏監管,部分“粉頭”卷錢跑路現象時有發生。日前,廣西通報一起案件:被告人韋某作為微博“迪某全球后援會”負責人之一,捲走後援會籌集的150多萬元,並在償還13.5萬後逃跑,目前法院已判決韋某需返還剩餘籌款及利息。
集資動輒幾十萬、幾百萬,有粉絲也知道這是一筆糊塗賬,卻仍被花樣繁多的應援活動、煽動情緒的話術衝昏頭腦,為明星花錢。一些產品的售價遠超成本價,“粉頭”從中漁利。
“粉絲” 王女士: 很多很高清然後很好看的圖片,他回頭會把這些圖片做成影集去賣,挺貴的,可能一套裏面三四百塊錢,然後就能賣好幾千套,而且都是那種週期特別長,比如説我去年9月份付錢,可能今年4月份才收到,大概半年以後,我才拿到這個東西。
為了讓粉絲們持續消費,“飯圈”內還出現了一種新角色:脂粉。
“粉絲” 陳小姐: 脂粉,其實就是“職粉”的意思,一般職業粉絲,我們就會默認他是明星工作室裏邊的某一個員工或者是僱傭的水軍,讓他(脂粉)去做一個引導, 他是和這個明星或和這個公司是利益相關的。
“脂粉”的一大職能是引導飯圈輿論,對粉絲洗腦,不斷輸入“一切皆可用金錢衡量”的價值觀。
“粉絲” 陳女士: 説你一定要買他的東西才是他的粉絲,你不買專輯,你憑什麼做他的粉絲,就是有錢就是有理由的,肯定是會有附和的人的。
“粉絲” 和平: 有很多經典話術,比如別用學生當擋箭牌,難道你一兩百塊拿不出來嗎?比如少喝一杯奶茶,多交十幾塊錢,十幾塊錢也是錢,真的就是很家常便飯的話術,有競爭我就不想讓我的偶像輸,就會出現一個壓榨自己的行為。
在“飯圈”的利益鏈條中,粉絲是流量與榜單的買單者,即便一些職業粉絲能夠有所獲利,也難以逃脱資本鏈條中的底層困境。
“粉絲” 小高: 那些盈利真的是非常非常小部分,很難去填平我們在做這個站子的時候去花費的支出,整個達到持平的狀態就已經是很好的了。
商業平台追求“偶像經濟” 收割利益
在“飯圈”中,一些經紀公司和商業平台也扮演了負面角色,是“飯圈”亂象的重要幫手。他們和“飯圈”操控者對粉絲進行或明或暗地鼓動,鼓勵其進行非理性大額花費;配合“流量”團隊製造話題,甚至刻意製造矛盾,挑動不同明星的“粉絲”攻擊互撕。在他們眼中,這些都能帶來流量,轉變成利益,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
這是“飯圈”非常流行的明星電子刊,其中內容主要是流量明星的文字、照片、視音頻等,讀者幾乎都是該明星的粉絲羣體。經紀公司和商業平台讓粉絲可選擇“1本”“10本”“100本”等數量購買,有的承諾當銷售額達一定數值後就會解鎖明星獨家採訪,並設置用户購買數量排行榜,甚至用話術刺激粉絲重複購買。
“粉絲” 和平: 比如説電子刊的銷量我可能需要達到一個多少,我們才臉上有光。它單價不貴,從幾塊錢到十幾塊不等,但是它的銷量是沒有上限的。我們基本都管電子刊叫“割韭菜”,因為它是一個甚至連實物都沒有的銷售行為。粉絲一人買一本看就夠了,其他銷量完完全全就是多餘的。
記者查看這些電子刊後發現,部分電子刊雖然附註“理性消費”等字樣,但依然可以自定義設置購買數量。明星工作室、經紀公司和商業平台會聯手吸引粉絲重複購買一本刊物幾百遍、上千遍。因為在他們眼中,雜誌的購買和閲讀量就是流量,是明星商業談判的籌碼之一。
“粉絲” 和平: 其實就是變相證明購買力。我們在找藝人合作的時候,我們會問的一個問題是,我們是不是第一次割這個“韭菜”,他還割得動嗎?粉絲有沒有進行過大批量的購買了?就是把流量攤開了擺在地上賣。
在行業內,部分流量明星動輒可以拿到上億甚至十幾億的商業回報。由於數據流量有了天文數字般的商業價值,明星商業平台無所不用其極地製作話題、進行炒作。明星緋聞、行內恩怨、衣着打扮,甚至是走光、車禍、事故……任何可以引發粉絲關注討論的行為,甚至是粉絲之間的網絡罵戰,都是商業團隊常規的策劃內容。
“粉絲” 和平: 為了獲取更多新鮮的流量進來,你看到的全部都是安排好的。最經典的、最好操作的就是捆綁CP,尋找選秀節目裏的人,一起捆綁炒作。公司給他找了十幾個人看,去試哪一對的效果最好,我們就用它來助推我們的流量。
某投資公司首席顧問 陸新之: 平台(策劃)包括各種排行榜、流行榜,包括各種更過分的什麼權利榜,很多話題它也是在引導,製造話題,刺激、包裝、打造、配合明星,突人設。平台參與這件事兒,它相當於有了話語權,也能夠在裏面分一杯羹,而且甚至平台還樂於見到你上面的開撕、打架,“黑粉也是粉”。
在“流量”面前,不同商業主體顯得十分默契,品牌方也深諳此道,他們非常樂於和流量明星團隊打配合製造話題,甚至運用手段刻意製造不同粉絲的矛盾,掀起罵戰來博眼球、拉流量。
“粉絲” 和平: 比如一個品牌方找兩個藝人,如果你們兩家正好最近在互相對比,我就直接找你們兩個人代言同一個產品,暗戳戳地在做圖的時候特意把一個藝人放小了,挑撥你們粉絲的情緒,因為他們吵起來了,所以要比銷量了,讓品牌方和資本獲得了銷量。
利用“飯圈”產生源源不斷的流量,資本就能獲得持續回報,只要明星有流量、能吸金,就可以不顧及其演技和德行,誰人氣高就拼命捧誰,這導致一些影視作品口碑很差、評分很低,但是卻有數以億計的點擊量。其實這樣的影視作品已經不靠內容本身取得收益,而是通過流量數據、資本運作等方式賺了錢。
某投資公司首席顧問 陸新之: 微博和其他社交平台,短時間內炒作某個藝人,形成一個所謂頂級流量這麼一個現象。它和資本運作捆綁在一起,與明星藝人搞一些工作室,工作室還沒有什麼作品,它就通過所謂的資本市場上的操作,交換、收購股權,虛增溢價,用一個很高額的價格去購買一個明星工作室這種股份,然後又把這個股份又裝回上市公司,再找資本市場買單,事實上這個遊戲所有的風險都嫁接到資本市場和中小股民身上。
國家多部門開展專項綜合治理
針對“飯圈”亂象,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近期先後對此發佈專項通知,集中開展綜合治理工作。
8月27日,中央網信辦對各地網信辦下發通知,提出10項具體整治要求,包括:取消明星藝人榜單、嚴管明星經紀公司、嚴禁呈現互撕信息、清理違規羣組版塊、不得誘導粉絲消費、嚴控未成年人蔘與、規範應援集資行為、加強對網絡綜藝節目網上行為管理等。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 第一方面的利好就是真正在文藝市場中形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第二是整個互聯網輿論市場一定會更好,因為現在的輿論形成的一些所謂的熱搜、一些榜單它不是真實的,所以在這個出來之後,我相信互聯網上的這些水分會被捏掉。第三是給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也是這次工作最重要的一個出發點。
近期,中央宣傳部還就進一步持續整治“飯圈”亂象做了專門部署。從強化綜藝節目管理、強化榜單產品管理、限制未成年人非理性追星等八個方面着力,堅決抵制造星炒星、泛娛樂化等不良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義等畸形價值觀。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文藝節目及其人員管理的通知》也於日前發佈,提出廣播電視機構和網絡視聽平台不得播出偶像養成類節目。選秀類節目要嚴格控制投票環節設置,不得設置場外投票、打榜、助力等環節和通道,堅決抵制不良“飯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