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又一撲,韓流的“潰爛”已經藏不住了?這對華流是個嚴重的警告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娛樂

文|令狐伯光

又一部韓劇撲了,那就是奈飛的《末日騎士》,評分才只有6.0。相信我,以豆瓣這麼捧韓國影視劇的平台,現在評分只有6.0,換成國產最多隻有5分,已經屬於大爛片的那種程度了。

而這部《末日騎士》是部科幻劇,韓國科幻從《勝利號》《寂靜之海》《外星+人》到《貞伊》,可以説無一不爛,無一不撲。最關鍵的是,連帶2023年除了《黑暗榮耀》,韓國影視劇已經連續撲了五個月了。

至於問題也和這個《末日騎士》一樣,題材和內容裁縫,質量又稀爛。

至於怎麼爛的過程這裏就不詳細細了,2023年的韓國影視劇證明。中國網友也別羨慕韓國影視劇敢拍了,這種“裁縫”的流行文化,中國是真的不能學。

一邊世界爆紅,一邊連續撲街?“韓流”為何會陷入危機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韓國在一些流行文化方面做得好得多。我們幾乎就是在抄作業,這些沒得洗。但我是真的覺得韓劇遠不如以前的韓劇好看,有意思了。現在的韓劇給我的印象就是亂飛的五官和一句接一句的“西八”。

讓我真的很懷疑這個國家的人的精神狀態,難道真的負能量那麼多嗎?

《大長今》是我陪着父母看過一遍又一遍的電視劇,長今總是以幾乎不變的人生態度面對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最終憑藉自己的努力都能戰勝它,這本質上就是爽文,但是我還是會被她的精神感動。

對比現在韓國影視劇,故事劇情,角色塑造,特別是表達內核上幾乎就是起點的人設和美劇的劇情,怎麼説感覺很像好萊塢的操作模式,劇本都是有保障的,起承轉合都能解釋,就這一點值得國內影視劇學習。

但是,這些影視劇真的好看嗎?我認為真的不好看。

既做不到完全好萊塢,也似乎有種丟掉自己本質的感覺。説的簡單點,我感覺現在的韓國影視劇越來越沒有根了。沒有明確的價值觀和判斷準則,一味拷問人性,政府黑暗,血腥大尺度;我覺得就好像看《十宗罪》一樣,為了噁心而寫噁心,為了黑暗而黑暗。

如果只是要一味寫人性的險惡,那麼其實是把問題的簡化就是在退步。相比而言,可能內娛現如今很多問題,觀眾喜好已經越來越明確,反而是在這一點上穩定進步。

韓國影視劇很敢揭露社會問題,而做到這一步其實就已經讓電影具備一定深度,這些也許是內娛的進步方向。但我很少見到韓國電影結尾給出了答案,我相信很多韓國人心中有答案,但又不説。

我是贊同韓國影視劇開始丟失自己靈魂的,不過我覺得這個不嚴謹,韓國其實真正的民族性格還沒有誕生,這個國家一直在各大國的博弈之間撕裂着自己的性格。對於韓國而言,很難明確的選擇一件東西。

這也意味着韓國什麼都可以選,既有中國儒家傳統文化,也有歐美現代流行文化。

而韓國的問題就是,他明面上看着什麼都可以選擇,實質上他無法選擇。因為對於韓國而言,放棄哪一個都是不可接受的,最終才搞得現在的流行文化越來越四不像的樣子。

別説比肩日本,即使連香港電影,“韓國”也從未超越

“韓流”其實成就最高的還是韓國電影,韓劇到《魷魚遊戲》《黑暗榮耀》爆紅已經是美劇皮了,韓國音樂kpop從來都是如此,相信不用多講了。而韓國電影在國內網友那裏的地位是最高的。

甚至在很多網友的眼中,韓國電影繼承於香港電影,但是已經做到超越了香港電影。

實際上這個結論就是錯誤的,韓國電影倒不是不成熟,也非常的成熟但是也過於商業化,娛樂化,它的成績也有點像“流量明星”的數據,與真正能夠流傳的電影藝術一樣。

像港台電影已經沒落二十年了,但港台衰落20年韓國就不抄了?

2020年韓國就翻拍兩部港台電影,一部曾國祥的《七月與安生》,雖然算內地電影但有強烈香港電影創作基因,二是周杰倫的那部《不能説的秘密》,其它對於港台電影學習,借鑑和裁縫的痕跡仍然比比皆是。

另外大家真的覺得韓國明星,韓國電影文藝輸出超過了港台嗎?

文化輸出這個東西有幾個標準,一是商業時代的文化產業規則構建,二是文化精英圈的嚴肅文化藝術的構建,最後一條是兩者結合的明星,名人吧,對於一個國家地區的膚色,種族形象的構建。

一是明星形象上面,香港李小龍,成龍在國際上的形象影響力,哪個韓國明星比得上了?只怕是連次一等的周潤發,李連杰,甄子丹在好萊塢,在西方,在世界上的形象構建都遠遠不如。

文化精英的藝術作品通常在各國的知識階層界流通,但影視劇和莫言的小説不同,它也是和明星的形象綁定的,香港王家衞的文藝片把梁朝偉,張曼玉,張國榮帶到世界。

韓國就是樸贊鬱,奉俊昊等綁定了宋康昊,崔岷植,薛景求和全度妍等。

剩下韓國本土巨星巔峯無非是黃政民,李政宰,河正宇這類,對比香港沒有去外國發展的周星馳,劉德華這種,你覺得他們能超周星馳,劉德華在亞洲的世在星形象地位?

二是文化精英圈的藝術構建,香港其它文藝片導演較差,但王家衞太強了,韓國文藝片導演綁在一起都打不過。

而商業片和類型片上構建的文化影響力,香港武俠片,吳宇森槍戰片,李小龍,成龍等香港功夫片和動作片,包括杜琪峯銀河印像槍戰片,《無間道》系警匪片,那是不止表面上文化商品打入美國,西方和世界了。

那是在電影技法,文本敍事,工業技術,再到文化思想上明確大量影響了美國,包括世界電影界的,像昆汀等大把美國導演拍過美式武俠片(還有文化壁壘),馬丁斯科塞斯翻拍《無間道》。

李小龍,成龍功夫動作片在全世界有多少徒子徒孫還用講?

韓國電影被其它國家翻拍的也不少,像《七號房間的禮物》,再到中國翻拍了不少作品。但是韓國電影構建多數是商業娛樂大片,電影技法,敍事文本,還有單純技術是很差的,所以迄今為止對外輸出頂多是文化商品,沒有多少規則和深層次內容。

據我觀察只有早期樸贊鬱、奉俊昊、金基德等大導演有一定影響,後面的導演很少了。

最後,其實韓國電影最大的優點就是敢拍,尺度大,反映人性這些點。哪怕它是娛樂電影,但也能滿足大量觀眾的觀影需求。韓國電影評分那麼高就是中國電影的痛點,現實題材商業劇情片審查太多難以展開。

總而言之,韓國最擅長的就是敢拍的商業類型大片,特別是2020年之前的作品,非常成熟也能滿足觀眾娛樂需求,肯定有中國電影值得學習的地方,但在商業流行文化規則,明星形象,再到深層次的文化藝術,思想哲學等的構建上面。

整個韓流都很差了,原因上面也已經説過了,韓國現實裏面就是“四不像”的。

崛起20多年,崩盤卻只要3年?“韓流”文化輸出是個教訓

這個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是綁定的,我覺得中國這個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跟韓國不一樣的一方面是碰上了個BUG一般的發展時段:千禧年初期

這個時段也是各位熟知的中美蜜月期,之所以説很特殊,在於好萊塢在冷戰結束之後破天荒地對於華語片“開了一次大門”——美國那幾家頭部電影製片/發行巨頭(好萊塢N大)對於一切外語片。

幾乎可以説是從來沒有在他們自家地盤,給予過與他們家自己出品的A級大片一樣規模和發行待遇。哪怕其他在北美拿了高票房的外語片,不少也是諸如《寶可夢》這種靠着諸多領域IP經營多年的結果。

哪怕是美國盟友的日本和韓國的本土電影(不是合拍片,也不是美國翻拍的日本電影那種作品),竟然都很少有這種發行待遇。日本電影在美國本土市場發行還好一點,韓國電影現在就一個《寄生蟲》。

而韓劇在網飛平台可以全世界投放,但是韓國電影和韓國明星在好萊塢發展就很差。

然而,諸如《卧虎藏龍》還有《英雄》這類那一陣子的電影卻是大大的例外:《卧虎藏龍》由索尼發行,不僅拿下了奧斯卡還創造了華語片海外票房記錄;《英雄》由迪士尼發行,創造了華語片在北美開畫規模的記錄。

放到現在,你還能看得到幾個外語片能在美國得到好萊塢N大的“帶路”並且還能有如此規模的商業發行待遇?我個人感覺美國在這一段時間的是一次戰略的文化傳媒行動,絕對不是簡簡單單的“那時電影拍得好”。

韓國影視內容的“崛起”,説到底已經是流媒體平台時代的事了。

而且説實話,韓語內容其實最開始在Netflix那邊壓根兒就沒啥優先級——各位要清楚一點,Netflix海外發展第一座橋頭堡是拉美地區,當年《毒梟》忘了?哪怕是到了亞洲,Netflix也不是一開始就把雞蛋放到了韓國那邊的。

隔壁日本的二次元也是當初Netflix盯上的一塊肉,Netflix也只是美國那邊整個大傳媒領域的一個new money,甚至為了自家電影能衝奧,還專門搞過院線跟流媒體同步小規模上映一週這種小動作來獲得“入場券”的事。

所以我認為這方面的原因本質在於:韓國“崛起”的這幾年,作品在西方獲得的傳媒資源跟當時的香港電影根本沒法比,而香港電影能夠受到如此的待遇,則是因為大陸加入WTO,整個中國入世貿的經濟聯繫。

有人要説內地是硬貼了?別貼了,別貼了。你要説成龍,周潤發和李連杰等前往好萊塢發展只是香港電影圈。但李安的《卧虎藏龍》,張藝謀的《英雄》和所謂的武俠三部曲就沒有太大的關係。

最後,韓流崛起短短3年就被Netflix吸乾,也是整個國家經濟,國力和文化底藴的問題。

這些現在中國都是已經具備的優勢,而且像文化平台愛優騰再到tiktok都有自己的東西,我們真的不必羨慕韓流,當然有些值得學習的地方,但現在看來韓流的文化輸出,反而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畢竟韓國文化輸出那麼久,方方面面還不如香港電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