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9歲的相聲名家侯耀文,沒來得及留下隻言片語交代身後事,就撒手人寰,為他去世後,洪水滔天的爭奪遺產風波,埋下了“禍根”。
圍繞侯耀文留下的鉅額遺產和千萬豪宅,兩個女兒跟她們的伯父侯耀華展開激烈爭奪,這場家族糾紛鬧得滿城風雨、人盡皆知。
在這場轟動一時的遺產爭奪中,侯耀文的兩個親生女兒孤立無援,原本處於劣勢,此時,多虧了一位“關鍵人物”的閃亮登場,幫侯耀文的一雙女兒扳回了局面。
這位“關鍵人物”不是別人,正是大家熟知的德雲社“掌舵人”郭德綱。
當年郭德綱三次進北京、兩次無功而返。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落魄之際,侯耀文力排眾議,收郭德綱為徒。
郭德綱頂着壓力插手侯家的“內部糾紛”,卻也得罪了師傅侯耀文的哥哥侯耀華,他跟主流相聲圈舊恨未消、又添新仇。
對此,老郭表示:問心無愧!
榮華富貴離不開人情冷暖,蓋世英雄躲不盡世態炎涼——這是郭德綱悼念恩師侯耀文的悼詞。
對此,有人提出質疑——還是老郭“套路”深,説一套、做一套,放到自己身上,還有另一套。
德雲社出現“內部紛爭”,同樣是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他還能做到問心無愧嗎?
又是什麼原因,導致徒弟“出逃”,關鍵時刻,祭出來的“反殺”招數,一個更比一個狠?
同室起干戈,師徒鬩於牆
如今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德雲社,都不用師父郭德綱出馬,隨便拉個前排的徒弟出場,人氣也不輸當紅明星。
不過,要管理好這一大幫徒弟,郭德綱這師父當得一肚子苦水,一路風雨走來,老郭着實踩了不少大坑。
“有的孩子,從小連打帶罵到今天,到現在跟我親兒子一樣。有些孩子小心眼,從小來的時候就寵得不行,可凡是我寵的,都有造反的心。”
在郭德綱看來,自己給徒弟吃住,買衣服,教本事,且不説他們能不能成材,起碼來日都念着他的好。
結果萬萬沒想到,自己親手帶出來的徒弟,終有一天會“背叛”他。
就像老郭自己所説:最讓他傷心的,就是他親手教出來的,親手要把他置於死地。
如今“德雲女孩”們熱烈追捧岳雲鵬、郭麒麟、張雲雷、秦霄賢、尚九熙這些“名角兒”,還有多少人記得早年間出走的老牌“德雲四少”:曹雲金、何雲偉、李菁、劉雲天。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在外人看來,德雲社或許是“夢想之地”,但對老牌兒的德雲四少而言,德雲社卻成了他們的枷鎖和樊籠。
於是,他們選擇“逃離”德雲社。
在這四人當中,又以曹雲金跟何雲偉的退社影響最大。師徒一場,落得隔空叫陣、明裏暗裏互損的結果。
單飛的徒弟們,少了德雲社這座大靠山,再想立足豈不是難上加難?
事實恰恰相反。
曹雲金手握流量熱度,娛樂圈遍地開花。何雲偉平步青雲,轉頭評上“一級演員”。
“逃離”德雲社,他們比大家想象中更風光。那麼真相,有沒有看上去那般光鮮?
曹雲金:逐“利”向左走,站着把錢賺
很多人評價曹雲金的相聲,説起來有郭德綱的影子。
然而比起苦哈哈地鑽研相聲藝術,曹雲金有着更大的野心。
這一點,從他保存發票習慣也可看出,學費每年8000,住宿費每月1500,飯費每月500,拜師費3000……曹雲金每一筆賬都記得一清二楚,他對錢很敏感。
就像曹雲金在《吐槽大會》上的“反殺”:在這個世界上,任何的承諾,都不如發票靠得住。
你説我白吃、白住、白學功夫的“白眼狼”,我把當初繳費的發票曬出來,一筆一筆,清清楚楚!
這一招,太狠了。
時間回到2002年,曹雲金加入德雲社,無學歷無背景無長相,學門手藝混口飯吃。
處境不好時,人總是更容易知足。那時候他跟着郭德綱吃大鍋飯,喝一碗粥,只要肚子填飽,曹雲金就很開心。
可別説,曹雲金確實是説相聲的料。
跟着郭德綱學藝,不出四年,他就在廣德樓開了個人專場,一鼓作氣,專場又開到天橋茶館、天津八一禮堂……
郭德綱也樂意將徒弟推到台前,從而壯大德雲社的根基和影響力。
只是俗話説,親兄弟明算賬,別看師徒關係往日親如父子,仍難逃利益糾紛。眼看曹雲金一天天實力壯大,德雲社的分成模式引起了爭議。
首先,德雲社當時有規定,收益高的要補貼收入低的。
此外,作為德雲社台柱子,一個月跑幾十場演出,拿到手工資只有幾千塊,沒社保。
又苦又累還沒錢賺,時間久了,曹雲金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不如自立門户!
被問到出走的理由,曹雲金説得直白,就是“吃不飽”。
再看單飛後的曹雲金,生活發生鉅變,從當年的家徒四壁,變身如今的奢華富貴。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市裏,曹雲金一買就是五層之高的房子,客廳、餐廳、宴會廳,娛樂區裏電影院、健身房樣樣俱全,直接把家整成了商場。
冰箱一買就是五個,放滿了名貴食物,燕窩、鮑魚缺一不可。裝修又是狠砸錢,歐式風格金碧輝煌,鑲金沙發錦上添花。
這錢哪來的?曹雲金拍電影電視,上綜藝,開餐飲,多點開花,混得風生水起。
相聲本行也沒放棄,曹雲金另起門户,創立“聽雲軒”。
早年人氣行情好的時候,曹雲金每週末登台演出,一度創下42秒賣光3000張門票的紀錄。
倘若待在德雲社,曹雲金可能仍是台柱子、師父門下的得意門生,但始終自認低人一等,看眼色行事,更無法短時間內腰纏萬貫,風光無限。
何雲偉:追“名”向右走,背靠大樹好乘涼
比起曹雲金離婚換媳婦上熱搜,發千字長文上熱搜,另一位“出逃弟子”何雲偉,似乎要低調得多。
實際上,何雲偉才是與郭德綱撕得最“狠”的。
他的一記“反殺”,甚至狠到讓師徒關係再也沒有了迴旋的餘地。
退出德雲社之後,何雲偉跑去拜了侯耀華為師。
侯耀華對此也熱情回應,不僅暗中嗆聲老郭,還不顧外界的一片譁然:這個徒弟,收定了!
郭德綱和侯耀華,有着錯綜複雜的牽扯。
郭德綱曾經拜侯耀華的弟弟侯耀文為師,這麼説起來,侯耀華與郭德綱應以叔侄相敍。
原本是徒孫的何雲偉,再去拜師侯耀華,直接把三代人的輩分給打亂了。
以前的徒弟成了兄弟,老郭的臉面往哪掛。
更要緊的是,郭德綱與侯耀華還有一段轟動娛樂圈的“陳年公案”,橫亙在兩人之間,成了誰也解不開的死疙瘩。
侯耀文去世之後,侯耀華以兄長的身份主持料理了弟弟的後事,順便把他的家產也給料理了。
侯耀文的兩個女兒一紙訴狀,將她們的大伯侯耀華訴至公堂,要求合理分割父親留下的遺產。
侯氏兄弟在文藝界經營多年,名聲在外,所以這場極具噱頭、爭議和看點的家產之爭,在當年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侯家姐妹孤立無援之際,郭德綱挺身而出,對昔日恩師的一雙女兒施以援手。
叔侄爭產,按理説,這是侯家內部的家事,郭德綱沒有必要下場去攪渾水,畢竟幫別人去料理家務事,往往是費力不討好。
退一萬步講,郭德綱只要為侯耀文的兩個女兒出頭,勢必就會得罪侯耀華,乃至侯耀華身後盤根錯節的主流相聲圈。
怎麼看都是賠本的買賣,老郭依然下場為昔日恩師的女兒賺吆喝,就憑這一點,很多人都對郭德綱的為人豎大拇指。
最終侯耀文的女兒跟侯耀華冰釋前嫌、達成和解。老郭早就料到了這個結果,他沒多説,表示對得起自己的師傅,問心無愧。
在這個事情上,老郭落了個裏外不是人的下場,還因為得罪侯耀華,融入主流相聲圈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説,何雲偉站隊侯耀華這一邊,雖然提升了自己的門面,卻狠狠打了郭德綱的臉面。這無異於拿刀剜他身上的肉,對老郭來説是切膚之痛。
何雲偉之前在德雲社的時候,可謂是深受師傅的寵溺,郭德綱把一手絕活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他一度是德雲社“能扛鼎的弟子”。
師傅拍電視劇,錄綜藝掙外快時,德雲社“攢底”演出的總是何雲偉。
可漸漸地,他也萌生退意。
何雲偉道出的退社緣由:環境越來越陌生壓抑,台上很多演員,有的去世了,有的因為身體原因不能演出,有的離開自己去發展了。
何雲偉覺得,是時候拓展自我的發展空間了。
那麼何雲偉退出德雲社之後,到底混得怎麼樣呢?
何雲偉和李菁搭檔合作的時候,曾奪得北京相聲小品大賽冠軍。正是憑藉這層關係,何雲偉在退社後,並沒有失去“靠山”,反而實現了專業層面的跨越。
雖然在明面上,何雲偉不及曹雲金在娛樂圈那般風光,但他也四面開花,趟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一方面,他的相聲專業沒撂下,時常帶着新作品在各大衞視平台上刷臉;另一方面,他頻頻染指綜藝、電視劇和電影,被評上了“一級演員”。
何雲偉是一個“傳統相聲人”,從小對相聲文化耳濡目染,尤其是趙麗蓉老師的唱腔,他學得很到位。
如今能捧着“鐵飯碗”,躋身名家圈層,何雲偉可謂是得償所願。該有的名頭雅號,他一個都不少。
一邊當上“侯耀華關門弟子”,背靠大樹好乘涼,一邊投身書畫事業,發展興趣愛好,儼然成了“當代書畫名家”。
看何雲偉的畫作,不論水平,也算有模有樣。
賣多少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何雲偉踏入新圈子,結交新朋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且遠比德雲社要遼闊。
離開的代價,得與失、成與敗
回到2006年,何雲偉、曹雲金還是師父身旁的“好孩子”。
在郭德綱準備上台時,兩人一左一右站在師父旁,一個給師父別釦子,一個給師父整理長衫後身。
別看是低眉順眼的活計,但有多少孩子縮在角落,眼巴巴瞅着師兄忙前忙後,心裏羨慕不已。
畢竟站在師父身邊的,才是最受寵的徒弟。這羣心懷羨慕的孩子裏,就有初來乍到的岳雲鵬。
時間大手一揮,書寫多少物是人非。多年後,岳雲鵬、郭麒麟、孫越,上演了一出《誰是一哥》。
郭麒麟:“岳雲鵬出事了!上次比賽拿了第一名,膨脹了,目中無人,欺侮師長,公司高層決定開除他!”
孫越:“你們講理不講理,岳雲鵬,德雲社現在最優秀最火的演員!你們説開除就開除!那個,沒有波及到我吧!”
如今德雲社公認的“台柱子”,已成了當年資歷弱、能力差,被郭德綱評價“笨”的岳雲鵬。
德雲社在風波過後,實施了大刀闊斧的調整,分成更合理,節目內容緊跟時尚,還培養出了張雲雷、秦霄賢等一批“高人氣相聲偶像”。
如今就連郭德綱的親兒子郭麒麟,也能站出來獨當一面了,老郭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不愁德雲社的招牌後繼無人。
前提是,郭氏父子別拿花邊新聞砸了自家招牌、自毀長城就行,畢竟今年一開年,這爺倆都沒消停。
老東家愈發壯大,單飛的曹雲金,何雲偉,也各自精彩,遠比我們想象中要風光。
回過頭再看兩人的“出逃”,可以説是現代職場的縮影,面對其他利益選擇,做出“離開”決定,拿出狠招、也撂了狠話。
只是本可以體面走人,結果鬧得滿城風雨。
為了力證自己走得有理有據,做得太狠、太絕,反倒惹得一身腥。
畢竟,尊師重道是國人非常看重的一點,無視並打破規則的人,必定難逃捱罵的下場。
趙本山曾告訴郭德綱,為何他門下沒有學生出走。除了管理技巧、酬勞分配,老趙還以情動人:
“咱們能夠走到今天,別忘了自己的身份。別忘掉我們的出身,忘掉我們剛出門、沒出名之前、剛走上那些農村旮旯衚衕去唱戲的時光。
我們多想想那個時候,可能會知道現在,是有多麼舒服。而這些東西是誰帶來的呢?可能大多一部分是師父給帶來的。”
離開德雲社,名和利,他們都有了。有得就有失,至於失去的,也就任人評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