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郭德綱為什麼説要“淘汰觀眾”?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娛樂

作為相聲愛好者,我們該如何理解郭德綱説:淘汰一批欣賞水平高的,來一批新觀眾,我們伺候的是這些人。

這是郭德綱在發牢騷?在跟某些觀眾對着幹?郭德綱飄了?郭德綱忘記了初心?

我覺得都不是。他其實闡述了一個規律。

德雲社初期,他帶着幾個人玩了命的幹,努力創作,勤於改編,頻繁演出。這個時期郭德綱是為了生存而奮鬥。而且他有大把空餘時間進行創作。

而且郭德綱趕上了一個好時候。

①“傳統”的東西因為缺席時間太長,郭德綱一旦再把它們翻出來時觀眾感覺非常新鮮;

②“純搞笑”的東西缺席時間太長,卸下“沉重包袱”的相聲露出了它的真面目,這是相聲的“根”,它一下子就抓住了聽膩了“高品格”相聲的觀眾;

③經濟的快速發展給很多人帶來壓力與不滿,而老郭在台上的“憶苦”與“反壓迫”的嬉笑怒罵恰恰給這些觀眾製造了一個“出氣口”,給他們很強的代入感,那種“逆反心理”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④互聯網的普及讓郭德綱迅速火遍全國。

郭德綱火了,德雲社火了,按照“規律”來講,接下來的劇本一定是老郭忙得沒有坐下來“想靜靜”的時間了,也沒有“口傳心授”教徒弟的時間了。於是,郭德綱的作品逐漸喪失了新鮮感;郭於的徒弟也因為“疏於管教”而形形色色,七高八矮,甚至沒有一個能望到郭於“項背”的角色。

於是,讓郭德綱“親自培養”出來的聽眾們開始失望了,抱怨了,甚至謾罵了。而郭德綱因為“身不由己”,由於“成人不自在”也沒法親自再去滿足這類觀眾了;而且為了這個大社團的生存,郭德綱也不得不向市場低頭,努力的去捧紅一個個“毛坯”,無奈的看着這些徒弟説着當年被他怒批“不是玩意”的相聲。這些都是無奈之舉。

但這種“無奈之舉”肯定會把“老相聲迷”以及老郭“親自培養”的新相聲迷拒之千里之外。但老郭也沒辦法,他和他的團隊要活下去,要大展宏圖,也只能跟這些觀眾説拜拜了。因為老郭已經不可能再回到20年前“七八條槍”的時代了,不是他不想勤奮於創作了,而是他的身份地位已經不允許他那麼做了。

這對老郭和這批觀眾來説都是無可奈何的事,都不是故意的。

對於這批“被淘汰”的觀眾來説,我覺得大家可以遺憾,但不要謾罵。這就好比我們的小學郭老師就教到我們6年級,然後他就不管我們了。那麼就算你找不到好的初中去讀,你也不能怪郭老師,你總不能説他:你為什麼把我教到6年級就放手了?你應該接着教我初中課程,你要是不教你就是個騙子!

這應該是沒道理吧?聽你説這些,郭老師也只好説:又有很多小孩子入學了,我太忙了,對不起。走好,不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