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是張藝謀和鞏俐聯手的最好電影之一。
電影從一間大宅院裏恩恩怨怨開始,
道出了舊時代封建禮教下女性的悲涼和苦楚,
電影就好比皇宮的宮鬥劇情節一樣,大户人家的宅鬥也不在話下,爾虞我詐、相互掣肘等劇情不斷上演,到最後都以悲劇收場,
這正反映出舊時代下女人的輩分永遠矮人一節以及悲涼的一生,她們無法擁有屬於自己的思想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深宮宅院
電影的劇情敍述了十九歲的女主角頌蓮,在父親去世後,由母親做主將其許配給富有人家,成為大宅院的第四個女主人。剛嫁進這個富有的大宅院時,她受着有如王室的待遇,享受舒適的腳底按摩,當她的丈夫,大宅院的主人,夜晚留宿她的房間時,門前便會掛着紅燈籠;然而,頌蓮很快的發現,並非所有的太太們都能享受到同樣的奢華待遇;事實上,是她們的丈夫想要在哪個太太房中就寢,便在哪個房間前點燈籠,享受腳底按摩,讓這位太太決定餐點,讓她得到下人們的尊敬與服侍。
這裏的競爭不斷,四位妻子不斷去爭奪丈夫的對自己注意和感情;從女人的地位竟然要藉由男人的權力來爭取便可瞥見,舊時封建禮教下的男女地位極為不平等,“點燈”代表着就是受到男人的重視,而受到男人重視所得到的權力,就可以為所欲為,表面上看來是女人藉由自身的吸引力來得到男人的權力,實際上卻是附屬在男人權力下的一個傀儡。
電影中鞏俐出演了頌蓮一角
電影中的頌蓮便是代表着從懵懂無知的鄰家女孩,被迫變成精於算計心機的女人,在電影裏頌蓮剛到大宅的時候,獨自拿着燈籠照着鏡子,外表的光鮮亮麗,內心卻是充滿舊時代女性的悲涼,兩行淚流下來,照着眼前的鏡子,鏡子裏的自己映照出內心雖然不願意卻又不得不接受外在處境的深層悲哀;
下面我們從人物刻畫、象徵暗喻、季節隱喻和感想聊一聊張藝謀和鞏俐聯手的最好電影之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宣傳海報
人物刻畫
四太太頌蓮(鞏俐 飾)
女主角,青春美麗、有文化、有學識、有計謀,光以外在條件來看,頌蓮其實可以看做新時代和舊時代女性的一個分水嶺;
但也因為她受過更高教育的原因,在這傳統的牢籠中也過得更為痛苦與矛盾,在自己的本性與禮教中不斷掙扎着、拉扯着,但是漸漸的被權力腐蝕,從最初對點燈、捶腳的儀式不以為然,到最後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雖偶有自覺與自省,但是終究無法找到一個平衡點,終於導致最後的崩潰與瘋狂。
電影中鞏俐飾演的頌蓮
從頌蓮踏進大宅時的青春懵懂、一無所知,後來漸漸沉溺其中,乃至最終迎來了悲慘的結局。
她是主要女性中最矛盾、最複雜的,可説是集諸位太太的特質於一身,她説不在乎點燈、滅燈,但從其不甘跟手段,便可看出她未若大太太真正放棄爭寵的平淡;她會玩弄手段、耍小聰明、搞心機,但又不如二太太高明;她對愛情有渴望,但卻不像三太太實際付諸行動;她有仇必報、心口不一,個性非常強硬。
頌蓮踏進大宅時的青春懵懂、一無所知,後來漸漸沉溺其中
頌蓮曾留洋半年,對電影中的女性處境有較敏鋭的認知,比如曾説:“當小老婆就當小老婆,女人不就這麼回事嘛”。但即使如此,她仍深陷於規矩中,正如老爺在她來到大宅一陣子後對她説的:“這點燈捶腳,到這會兒,你覺出點意思來了吧?再過幾天,你就更離不了咯”;
她對捶腳從原先的不習慣,到之後的享受,甚至得不到時的想象,顯示着她在權力與規矩的流沙中越陷越深。
最後,她假裝懷孕使老爺對她的寵愛到達最高點,房門點上了長明燈,不分日夜的照耀着;但在謊言被拆穿後,老爺盛怒地下令封燈,在所有燈籠上罩着黑布。
頌蓮一開始被迫退學時的無奈
頌蓮揭發雁兒偷點燈籠,以及酒醉説出三太太偷情,導致她們兩人的死亡,她為此感到愧疚、後悔、驚嚇,心理狀況不太穩定。看到三太太被下人們拖入死人屋處死後,她的精神便崩潰了,不斷喃喃自語:“殺人了,殺人了,你們殺人了”,
這其實就是對整個封建社會的規矩、父權結構的批判,似於魯迅在《狂人日記》中“禮教吃人”的吶喊。
而對於説出實話的頌蓮,老爺的反應卻是大怒道:“胡説八道,你什麼都沒看到,你瘋了,你已經瘋了”,而她最後也真的發瘋了。
電影的結局是頌蓮發瘋了
大太太毓如(金淑媛 飾)
年華老去,不熱衷去爭寵也沒有本錢去爭寵,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數着佛珠,不斷説着“罪過”,這聲“罪過”究竟是對封建妻妾制度的抗議,還是對於年方十九的女子,就被困入這傳統的囚籠所發出的惋惜?
在這個大宅院的牢籠裏,其實也象徵着“規矩”。
大太太毓如年老色衰、完全沒有點燈機會,已經沒有任何籌碼與他人競爭;
她基本上都待在房內,乖乖守着大太太的名份,以及擁有長子的優勢,守着既定的規矩風燭“殘年”。
金淑媛飾演的大太太毓如
二太太卓雲(曹翠芬 飾)
地位角色尷尬的存在,既無明媒正娶的名分,也沒有青春年華亮麗容貌,更沒有幫老爺增添香火,但是又不肯認輸服老,依然執着於老爺的寵幸與特權,最後好像真的獲得了,三太太死、頌蓮瘋,看似老爺只剩下她唯一可選擇,
機關算盡但仍是隻有一場空,電影最後還有一個五太太。
電影最後還有一個五太太
她的外貌不及三太太、頌蓮年輕貌美,且只有女兒,不如大太太、三太太有兒子;
她看似隨和,總是笑臉迎人,但其實是如三太太所言的“菩薩臉,蠍子心”;
過去曾對三太太偷下墮胎藥而未果,為了爭孩子的出生順序,又狂打催產針而失敗;她利用雁兒監視頌蓮,並時常在三太太及頌連的鬥爭中坐收漁利,三太太與頌蓮打麻將,老爺因而點二房的燈便是極好的隱喻;三太太與高醫生於城裏偷情時,她便帶人去抓。
曹翠芬飾演的二太太卓雲
卓雲表面上守規矩,其實並不,規矩對她來説,只是表面的,比如偷下墮胎藥、勾結雁兒,她在三太太離開大宅院時,她也離開了大宅院,違背了規矩。
她看似能偷偷凌駕、逾越規矩,不過她仍是被規矩所限,困於宅中而不自知,她不像三太太與頌蓮,對自我的悽慘處境有所認知。
二太太其實是“菩薩臉,蠍子心”
三太太梅珊(何賽飛 飾)
電影中她一開始擺架子、使性子,但在電影中活的最真實的也是三太太梅珊;她讓我想起《甄嬛傳》裏華妃,最為豔麗、最為刁蠻、敢愛敢恨,一開始她令你討厭,但她死的時候卻令你同情。
年輕、任性、潑辣、隨性,不甘於只是作為男人的附庸,執意去追逐自己想要的幸福,即使在這牢籠之中,仍然試圖保留自己最純粹的本性:
高興就唱,不高興就哭,過着不勉強自己遷就別人的人生;常常在屋頂上唱戲,隱隱約約可以看到死人屋,或許對梅珊來説,唯有死亡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與解脱,她生前唱的京劇“嘆紅顏薄命前生就,美滿姻緣付東流”隱約預告了她最終的歸宿。
何賽飛飾演的三太太梅珊
她半夜或大清早唱戲時,她常爬上屋頂或跑到大院中央;對此,老爺雖感不悦,但並未加以處罰。讓梅珊有悲慘下場的真正原因,是由於她跟高醫生有染,在城裏旅館被抓包;
曾為戲子的梅珊,騙不了別人也騙不了自己,無法壓抑對自由、愛情的渴望,離開“牢籠”的空間,違反規矩被帶至死人屋處死。
何賽飛飾演的三太太梅珊真是驚豔的一角
丫環雁兒(孔琳 飾)
無法改變命運的寫照,雖然是個下人,但也是個女人,看着太太們的權謀,對於男女愛情關係的懵懂,妄想着自己也能一步登天。
從劇情中我們得知,其實雁兒和老爺也有着説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但依然沒有一個對應的名分,就算可悲的在自己的屋內點起了一盞盞的紅燈籠,但是依然無法改變自己的下人角色,落得悲涼的下場。
孔琳飾演的丫環雁兒
頌蓮的丫環雁兒,渴望能成為太太,而頌蓮的到來,對她來説是個沉重的打擊,
即使老爺有時候會偷偷和她親熱,但她仍然只能在房裏偷偷點燈籠,並幻想被捶腳。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燈籠上充滿縫補的痕跡,大概是她偷撿老舊破損的燈籠回來修理;她雖然是頌蓮的丫環,卻與其她太太勾結,頌蓮後來因為要殺雞儆猴,告發她私藏燈籠,並將所有燈籠燒燬;雁兒被罰在雪中、燈籠的餘燼前跪着,只要認錯,便可起身,但固執的雁兒始終一語不發,乃至昏迷倒地,她被送往醫院時,老爺對管家表示“儘量用好藥,錢不要在乎,不要讓人家,説咱們不管下人的死活”;可見老爺只在乎家族的名聲,並未真正關懷雁兒,而雁兒最後不治而死;
由此來看,又印證着離開“牢籠”,乃會死亡,抑或唯有死亡,方可離開宅院這個暗無天日的“牢籠”。
雁兒最後以悲劇收場,不治而死
象徵暗喻
“大紅燈籠高高掛”
紅色通常代表喜氣、温暖的氛圍,而“大紅”則是這部電影中最主要的色彩;
電影裏能服侍老爺就寢的太太,房門內外掛滿燈籠,一片長紅,被冷落的太太則清冷、黑暗;
“大紅”象徵着老爺的更加寵愛和賦予更多的權力,如:捶腳、點菜等。
電影中的大紅燈籠,其象徵着寵幸和權力
“燈籠”就是劇情發展的橋樑,連結着這所大院中的所有人,其影射的含義也隨着電影的推進而有所改變;
一開始的“燈籠”乃喜慶之張燈結綵,接着聽到了規矩“老爺住哪院,哪院點燈、捶腳”、“哪院點燈,哪院有權點菜”,
這時候的“燈籠”已經變成一種權力,甚至是特權的象徵;
直到最後梅珊被架走時,院內也是點亮了“燈籠”,而且是大紅色,
電影的拍攝手法還特地使用柔焦效果,成為了一種異化的血肉模糊。
掛上大紅燈籠象徵着被老爺寵幸和擁有更多的權力
“高高掛”則是有一天被老爺寵幸後,房門前的大紅色燈籠便會“高高掛”起,進一步象徵着追求更加至高無上的權利。
這一象徵我們可以從電影中的丫環雁兒便可窺見一二,儘管大宅院的生活是這麼的令人厭惡,但在封建年代裏還是有人巴望着想成為姨太太,也許有人會覺得當姨太太有什麼好?但那是因為我們生活在安逸富足的現代,若在那個朝不保夕的年代,能成為有錢人家的姨太太,不只不用煩惱三餐,而且還天天有人伺候,更別説雁兒時時刻刻都在幻想曹二嬸拿小金槌替自己捶腳,就連頌蓮失寵時也不禁懷念起那滋味。
電影中掛起大大紅燈籠
永遠看不到老爺的臉
陳老爺子從一開始,就不曾出現臉部,電影中有老爺出現的場景,不是側面、背面,要不就是被紗帳遮住。
這個從未露臉的老爺子,而那低沉充滿威嚴的嗓音,刻劃成為了封建社會權利的象徵,也成為了一種崇高的價值,以及不容忽視的存在。
臉永遠是模糊的大宅主人陳老爺
老爺對待太太們,並無多少情與愛,只是將她們視為玩物、財產。
他與頌蓮洞房之夜時,講完捶腳理論與看完頌蓮的外貌後,便直接表示:睡覺,完全沒有試着瞭解、關懷頌蓮;又好比他懷疑頌蓮的笛子是年輕男人所贈,未經詢問便直接燒燬,知道是頌蓮父親的遺物後,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表示:笛子又沒什麼,再買就好,毫無安慰或表示歉意的成分;甚至還對心情低落的頌蓮破口大罵:我最恨別人給我臉色看,氣憤地拂袖離開頌蓮去找卓雲。
而身為一家之主的陳老爺,除了名字未被提及外,亦沒有特寫其臉孔,甚至可説是刻意不讓觀眾看清楚;
結合電影意境便能得出背後的意涵,封建社會里女性的權力都源自於男性的賦予,女性難以抗衡與自主,女性即使有權力,也只是男性的附庸,並不是主體。
電影中就餐時也沒有給陳老爺一個臉部特寫
顏色衣着的代表
在電影中,各太太穿着的衣服顏色,隱約暗示着五行相生相剋的思想於其中。
一開始,頌蓮的衣着以白色系的為主,而卓雲則是着黃杉,梅珊則是一身紅,
則代表着她們彼此的關係:頌蓮與卓雲友好,而梅珊則一直與頌蓮相抗衡。
頌蓮的衣着以白色系為主
梅珊則是一身紅
而慢慢的,卓雲的本性露出,頌蓮剪到了卓雲的耳朵時,在道歉那幕,兩人的衣着顏色就變更了,
一襲黑衫的頌蓮,面對着黃衣的卓雲,兩人的關係不再是相生,而是相剋,正式宣告了兩人之間的暗潮洶湧與對立。
一襲黑衫的頌蓮
黃衣的卓雲
除了燈籠的“大紅色”之外,宅中太太們的穿着也是有所講究和暗示的,被寵愛的太太都身穿亮麗色系的衣服,可能有着圖案、風格華麗;被冷落的太太則身穿黑、白、灰與暗沉的衣服,且格式偏向簡單。
而梅珊更為有趣,過去身為戲子的她,常故意在老爺點別人燈時唱戲來搗亂,她唱戲時總身披鮮紅亮麗、滿是圖案的戲服,但隨後又立刻脱下,露出裏邊暗沉的衣服;
這意味着梅珊自欺欺人,不願接受被冷落的事實,
她曾説:戲做得好能騙別人,做的不好只能騙自己。連自己都騙不了的時候,就只能騙騙鬼咯。
電影中太太們的衣着也是隨着劇情而變化的
學生服和笛子的含義
頌蓮穿着學生服,拉開了這部電影的序幕,也在穿着學生服之下,讓這部電影落幕,學生服代表了什麼呢?
學生的純樸、自主的思想、青春的時光,但是進入大宅院後,純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勾心鬥角的鬥爭,自主的思想也沉淪在傳統與封建禮教之中;直到最後,頌蓮看着梅珊的下場後頓悟了,但是換回學生服,找回原本獨立自主的個性,但也已經逃脱不了這傳統的牢籠,回不到當年的時光。
頌蓮一身學生裝初入大宅院
頌蓮在打包行李時,放了一支笛子在行李箱,一段時間過去,頌蓮發現笛子不見了,很生氣的質問雁兒“你是不是偷了我的笛子”,雁兒回答笛子是“男人玩的東西”,這也解釋了老爺為什麼會把笛子拿走,
因為笛子等於男性的象徵,頌蓮質問雁兒也是一語雙關,除了質問雁兒是不是偷了我的笛子,同時也質問雁兒是否偷了我的男人。
電影中的笛子有着多重含義
笛子是象徵良好男性典型的追求,
頌蓮行李中的舊笛子是父親遺物,而頌蓮第一次見到大少爺,不也是被他的笛聲所吸引嗎?
在舊笛子被老爺給放火燒了,大少爺也因經商之故再度外出後,良好的男性典型,越發顯得可企而不可及了。
初曉飾演陳老爺的長子飛浦
季節隱喻
春
整部電影中並無春天,春天,是希望、生機的表徵;但是在電影之中,一開始從夏天開始,經過秋、冬,緊接着又是第二年的夏天,春天被刻意的忽略帶過,不僅如此,在偌大的宅院之中,代表春天的植物也刻意的從鏡頭中消失,表示一進入這個大宅院後,就已經沒有希望,只能等着凋零。
電影中是沒有介紹春天這一季節的
夏
夏天,十九歲的頌蓮卻已邁入悲悽的命運安排,張藝謀導演第一個開場鏡頭就用大特寫照着鞏俐強悍而美麗的臉龐。“當小老婆就當小老婆,女人不就是這樣嘛”,語氣中滿是堅定,但滿腹柔情的她,淚水依舊不爭氣地滑落雙頰;鏡頭一轉,頌蓮穿着學生裝、提着簡便的行李自己走到了大宅院,
這“夏”就在頌蓮來到這深宮宅院開始悲涼的一生中結束了,同時也抹上了一個女人的悠悠長長的悽恨之情。
電影開始於夏天
秋
秋天,陰森的大宅院到處散發着悲涼蕭殺的氣氛,而裏面的人住久了沒病也會發瘋的;張藝謀導演不厭其煩地跟着頌蓮,描繪出了這深宮的廣大,觀眾也在內心染上了一層廣袤的悲涼:少人且毫無生氣的氛圍。
印象中最深的是梅珊死後,頌蓮來到她院落點亮紅燈籠,放留聲機那一幕。當時畫面滿滿的紅暈光芒,配上梅珊如泣如訴的歌聲,以及頌蓮木然的冰冷神情,都散發出一種詭異沉重的感覺。點燈、熄燈、封燈,如果説對這一切真的都沒感覺了,那為何又會有這麼淒涼的情緒,
當時的那一幕,塑造給人的印象,就是舊時代女性在封建制度下,無法抗拒的深沉悲哀。
電影中的秋天開始了
冬
飯場如戰場,卓雲先攻,逼着大太太管教頌蓮,卻換來一句吃妳的飯吧!這畢竟還是老練,已長年沉迷在佛法中,可能真不再爭了;梅珊只是一笑,卓雲又想籠絡她,卻換來一句諷刺,被雙重排擠的卓雲,加上再受頌蓮的挑釁,
這股鬥爭在這寒氣逼人的冬日,卻火辣辣地燒到了高峯,
令人不寒而慄、辣中還帶麻。劇情直轉而下:頌蓮假懷孕被雁兒和卓雲給拆穿,四院從長明到封燈,頌蓮嘴上不説,也知是她們搞得鬼;鏡頭一轉,紅燈籠全數從雁兒的屋裏被丟在靄靄雪地上,這頌蓮還是要為自己爭口氣,就是告知主人和丫環這兩者的地位是不容逾越的,可她又怎生想到這一鬧,雁兒卻命喪黃泉了,之後又在自己的酒後失言之下,讓這院中唯一還契合些的梅珊亦慘遭毒手。
電影中,除了頌蓮以外,最讓觀眾印象深刻的就是雁兒跪在雪地上,看着紅燈籠被燒盡的那一幕。焦黑的灰燼,是美夢破碎,然而刺骨的冰雪,卻澆不熄雁兒的熊熊恨火;
我們眼中的可悲美夢,是雁兒朝思暮想的強烈渴求,也許在那個被社會風氣壓榨的封建年代裏,女人的幸福,就是安於現狀的隨波逐流吧。
電影中的冬天
感想
整部電影,就好比失敗版的《甄嬛傳》一樣,因為如果説甄嬛是爭鬥中脱穎而出的勝利者,那頌蓮就是沉淪於爭鬥中的失敗者。
《甄嬛傳》之所以好看,是因為它的劇情有勝有負,有起有伏,可這部電影卻是低迷低迷再低迷,頌蓮所下的每一步棋,所走的每一步路,都只讓人感受到滿滿的沉重與無奈;此外,
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更加深了這種無力感,使得整部電影給人一種病態的心理壓力。
電視劇《甄嬛傳》
電影中所有的下人,包括妻妾在內,都是在老爺全權獨裁的掌控之下,生活的優渥與否,都隨着老爺的心情而定;
而“掛燈籠”就有權力的這個封建傳統陋習,更是讓女性地位卑微到讓人寒心。
電影中不僅敍述的那四位妻妾的悲哀處境,其中下人雖然心有不甘,卻還是必須忍氣吞聲的悲哀,也側寫了當時女性下人比妻妾更為悲慘的處境;
因為攻於心計變成了生存的基本“法則”,人性中單純的信任和關愛之情,都因此被泯滅殆盡了,所剩下的只有漠視女性人權的悲哀,甚至同樣身為女性的女人,也因此受當時傳統陋習的戕害,而自相殘殺;
電影中對於人與人之間的心理算計, 暗藏了很多相當巧妙的轉折點,算計到最後,卻算計到自己僅存的良心,是一部相當震撼心靈的電影。
鞏俐飾演的頌蓮也是其出演的眾多角色中最經典的一個
最後,至於被逼瘋的頌蓮,則是另一種形式的悲哀,她象徵的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女人,被囚禁於宅院中的冰冷和孤寂。
要知道,頌蓮在嫁進大宅院時只有十九歲,才短短的一年,她就被打入冷宮;更悲哀的是,她和一般的犯人不同,沒有刑期可言,無盡的孤冷寂寞,讓頌蓮能選擇的路不多:要不安分守己,孤老一生;要不賣弄色相,犧牲尊嚴討取恩寵;再不就是自盡或策劃逃跑,離開這個永遠的牢籠。
張藝謀和鞏俐聯手的最好電影之一
總結來説,這部電影就是講述一個小女生,在嫁入豪門當姨太太后,爭權奪利、失寵發瘋的故事。
故事內容本身沒什麼特色,尤其對習慣聲光效果的現代觀眾來説,這樣的情節略顯沉悶;不過對喜歡看劇情電影、有抗壓耐性的觀眾來説,這樣的電影是值得仔細品嚐的;
加上這部電影在構圖、背景、樂聲的搭配上,都獲得很高的評價,這是張藝謀和鞏俐聯手的最好電影之一,不妨感受一下電影的意境與藝術感也是不錯的觀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