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訊 近日,電影《天才計劃》登陸國內院線,觀眾所熟悉的哈利·波特飾演者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在片中挑大樑,展開了驚險刺激的越獄之旅。影片上映首週末僅取得300多萬元票房,即便是哈利·波特“越獄”,也沒能成為該片的“流量密碼”。
觀眾對於主演丹尼爾·雷德克里夫的表演評價褒貶不一,一部分觀眾認為他演技“未來可期”,一部分觀眾則認為演員演技拖累了影片。告別“童年角色”12年,即便“顛覆形象”也擺脱不了“哈利·波特”的第一印象,該如何去評價他在《天才計劃》中的表現?童星轉型為何如此困難?
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教授李紅表示:“我一直認為轉型很難用一個角色去界定,《天才計劃》也很難成為一個標誌作品。電影中丹尼爾成功地完成了角色塑造,他非常好地運用了一種表現手段,就是他的呼吸。其中有一場戲,當他去打開第二道門的時候,他發現手夠不到,於是急中生智用口香糖去粘這把鑰匙。在這場戲中,演員是沒有台詞的,他的心情起伏完全靠呼吸的緊張侷促去表達。最後當他把鑰匙成功地用口香糖黏回來之後,他躺在牀上喘氣,那一段表現我覺得達到了頂點。”
但很多觀眾依然不可避免地會帶有哈利·波特的影子看待他後來的表演。為什麼童星演員在成為職業演員的過程當中,撕掉曾經的標籤會這麼難?丹尼爾在拍攝《哈利·波特》系列的時候是2001年到2012年,其人物形象太深入人心了。
2012年之後,丹尼爾其實一直在試圖轉型,他排演了音樂劇,在英國西區也一直堅持舞台劇的表演,這十年當中,他也拍攝了很多的小成本製作電影,出演了各色各樣的角色,但是要説哪一部電影可以標誌着丹尼爾轉型成功,卻又似乎沒有。
這可能是每個童星所面臨的問題。演員創作材料具有三位一體的特性,也就是演員本身是創作材料,那麼在塑造角色的時候,他可能會受到他自身外形的限制,我們現在其實經常會看到一些這樣的報道,某童星長殘了、某童星長相獲贊。
丹尼爾他現在就有這樣的困惑,有人説起他的個子、長相,總是帶着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去評判,所以市場可能會跟他們之前塑造的形象進行標籤化、市場化,隨着他們年齡的逐漸增長,會越來越難找到合適自己的角色。
其實國內也有許多觀眾熟悉的童星演員,後來的演藝道路也遇到過一些困境,比如《家有兒女》的楊紫,曾經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接不到喜歡的角色;出演過小沉香的曹駿曾質疑自己是否還能走演員這條路。
許多惹人喜愛的童星,觀眾們如今很難在影視作品當中再看到他們的身影,現在伴隨着他們的詞條,也往往都是轉型失敗,甚至是過氣、長殘等。
對此,李紅認為:“我覺得他們必須要承擔,這是他們的職業特性。天賦給予我們的只是一時,要跨越瓶頸,首先要有內在的修為。演員娜塔莉·波特曼因為《這個殺手不太冷》被大眾所熟知,之後她進入哈佛大學學習心理學,所以我們很容易理解她為什麼能夠演出《黑天鵝》《第一夫人》這樣能夠完全靠人物心理外化、心理空間展現的電影。另外如果在其他領域能夠獲得成功,我覺得也是一種追求。上世紀有個著名童星,秀蘭·鄧波爾,她在4歲時候排演了第一個歌舞片叫《起立歡呼》,她在20歲左右完成了一次成功、華麗的轉身,進入大學讀書,最後成為一名外交官,這也是一種成功。”
對於童星演員來説,他們還可以如何突破困境,真正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演員之路?作為童星,要對於自己的職業道路有一個明細規劃。童星張子楓從最早的《唐山大地震》《唐人街探案》,到近期的《盛夏未來》《我的姐姐》,轉型之路非常成功,對於一個演員來説,成功轉型靠的是作品、角色説話,同時演員要對所追求的事業自始至終抱有一顆赤誠之心。
易烊千璽擁有一個成功的演員應該具備的能力:蟄伏 ,曾經有人問過他未來的理想是什麼?他的回答是,我要成為偉大的演員。當你心目當中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 最終決定你勝利的不是最初那一點點天賦、才華和能力,而是你是否有一顆持之以恆的心,只有這樣,你才能夠經歷過寒冬,然後重新見到百花盛開的春天。
通過《天才計劃》,不單單看的是丹尼爾·雷德克利夫的表演,更是他成長之路中不斷嘗試新角色的突破,他有這份努力和決心,其實對於他個人來説,他就是成功的。
很可能在未來哪天,觀眾們再一次見到他的時候,會完全已經記不得哈利·波特這個角色,而是看丹尼爾·雷德克利夫的出色表演,這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在這個過程中,觀眾們可以帶着期待和包容,去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