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1921》發佈新人物海報 王仁君飾演毛澤東
1905電影網訊 4月19日,由黃建新監製兼導演,鄭大聖聯合導演,將於7月1日上映的電影《1921》發佈人物海報,正式官宣了片中毛澤東的飾演者王仁君。
這也是繼電影《古田軍號》成功塑造毛澤東之後,王仁君再度挑戰偉人的角色。在拍攝《古田軍號》時,王仁君就把幾乎所有毛主席的史料都翻遍了。最早當《1921》劇組給王仁君發去厚厚的書單時,王仁君便表示其中有70%的書自己都已經研讀了好幾遍。但黃導對王仁君提出了一個新要求,希望他再復讀這些史料時重點細看從1893年到1922年之間毛澤東的故事和思想,不要往後看。他希望王仁君能夠拋開演繹偉人的思想包袱,真正進入主席二十七八歲時一個青年人的狀態。
進組前兩個月,王仁君從外在、內在兩個層面入手,除減重塑型、練習韶山口音外,反覆重讀了《毛澤東早期文稿》等大量珍貴史料,花了很多時間揣摩感受青年時代毛主席的精神世界,力圖“形神兼備”塑造出一個心懷理想但仍在探索救國之路的的熱血青年。在此次曝光的海報,正是展現了王仁君飾演的毛澤東初到上海時的一個片段瞬間。當時毛澤東在上海洗衣房打工,試驗“工讀互助”, 這是一段鮮少人知的歷史,也是大銀幕上首次出現主席這一時期的形象。海報上的他揹着從客户家中取來的一大包衣服,乘上電車趕回打工的洗衣房。雖然衣着樸素,一如普通“打工人”,但陽光灑滿全身,神情自信,眼神明亮,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和嚮往,青年主席的朝氣蓬勃和激情洋溢盡顯其中。
“孩兒立志出鄉關”接革命火種“七八點鐘的太陽”照亮全中國
毛澤東自小便心存救國救民的遠大志向,年僅17歲離家求學之際,便寫下“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般極具氣魄的名篇。25歲不到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讀書時,他便與蔡和森等人發起進步組織新民學會。
1918年,毛澤東來到北京,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當助理員。在此期間,他結識了李大釗和陳獨秀。在李大釗的帶動下,毛澤東得以廣泛閲讀了當時圖書館收藏的馬克思主義書籍,回湘後仿效李大釗的《每週評論》,創辦了“五四”時期最出色的革命刊物之一《湘江評論》。“五四運動”爆發後,毛澤東親擬傳單,帶領學會學生到長沙各校串聯,響應北京學生愛國運動。
1920年在上海期間,毛澤東與陳獨秀會面往來,當時陳獨秀正在籌備組建共產黨。毛澤東和陳獨秀討論他讀過的馬克思主義書籍。陳獨秀談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話,對毛澤東一生中的這個關鍵時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毛澤東後來評價陳獨秀,“他對我產生的影響也許超過其他任何人”。這一年的夏天,毛澤東由一個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轉變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革命火種一經點燃便成大勢,陳獨秀在積極推動共產黨早期組織在各地成立之際,致函毛澤東,促其在湖南也成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毛澤東的努力下,長沙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了。1921年7月,毛澤東和何叔衡代表長沙共產黨早期組織,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自此,毛澤東的命運便與中國共產黨的命運緊密連接在了一起,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這是毛澤東給所有中國青年的寄語,他也用自己的青年時光完美印證了這一點。正是一個個敢想敢為、敢拼敢闖的愛國青年,星火匯聚,前赴後繼,才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他們推翻舊世界,再造“民族獨立、人人平等”的新世界的初衷。
跑步不停歇減重練口音 王仁君“形神兼備”演繹偉人青年時
在2019年上映的電影《古田軍號》中,王仁君飾演了剛剛率領紅四軍從井岡山突圍的36歲的毛委員。觀眾普遍認為他演出了毛澤東“有熱血、有衝勁、有信仰、有堅守”的一面,充滿了革命浪漫主義情懷。雖然有成功出演的經驗,但對於王仁君來説,在《1921》中飾演28歲的毛澤東,如何演出不同年齡時期的差異,展現一個更不為觀眾熟知的毛澤東,是他的一大挑戰。
《1921》給了王仁君發揮的空間。青年時期的毛澤東,不僅有對革命的熱情和改變中國的壯志,他同樣是個普通青年人。正如導演黃建新所説,偉人的名字在今天雖是如雷貫耳、光芒萬丈,“但當時他們的狀態其實和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一樣”,積極向上,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和希望。1920年,毛澤東從北京來到上海,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租住在哈同路(今安義路)試驗工讀生活,“每人每月才3元零用錢,常吃蠶豆煮米飯和青菜豆腐湯”,但他還會省下錢去買進步雜誌,不斷研讀馬克思主義思想,探索中國該往何處去的道路。王仁君在表演中抓住了這些細節,呈現出了觀眾很少見過的青年毛澤東真性情、生活化的一面。
為了能夠呈現出主席從小重視體能教育的運動精神,從進組兩個月前到整個拍攝期間,王仁君每天像主席一樣堅持晨跑、夜跑,經常跑到汗水濕透衣服才休息。在電影裏導演需要展現毛澤東在上海各種地段跑步的姿態來構建一組蒙太奇鏡頭,王仁君幾個月苦練跑步的工夫並沒有白花,既更接近了青年毛澤東當時的狀態,又讓跑姿變得非常專業好看,黃導每次看到監視器裏王仁君跑步的鏡頭,都讚不絕口,稱讚王仁君把主席年輕時的精神氣兒通過這意氣風發的跑步姿態就展現出來了。這些細節的刻畫,從側面豐富了青年毛澤東的形象,讓遙不可及的偉人瞬時變得更加親近、立體。
對於此次出演,除了對角色內在精神世界的鑽研揣摩,王仁君在外形、口音上也提前做了一系列的準備。開拍前為了更貼近毛澤東年輕時的形象,王仁君特地減重,最終達到了五官和形體上與青年毛澤東的貼近,經常引得全組人感慨“太像了”。而口音方面,在做到張口就是正宗的湖南鄉音外,王仁君為了片中僅有一句的俄語台詞,特意去學習、苦練帶有韶山口音的俄語,只為了能讓觀眾從細節處自然地感知到:這就是那個從湖南韶山出來的“小夥子”。電影《1921》正是集結了這樣一羣精益求精的主創團隊,才能打造出一部滿懷誠意與匠心的作品,力爭成為無愧於時代的精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