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鄉村》何以拍出脱貧劇新風貌?郭靖宇:有戲有生活還不兑水
實時收視率不斷走高,網絡討論絡繹不絕……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的扶貧攻堅劇《最美的鄉村》,最近給觀眾帶來了不少驚喜。這部由郭靖宇監製,郭靖宇、楊勇擔任總編劇,巨興茂、來赫執導的作品,以單元劇的形式,講述了三個各有特色的基層扶貧故事。
在接受周到記者採訪時,郭靖宇坦言,無論是什麼題材,只要把故事講好,把人物塑造好,觀眾自然就會買單,“我相信年輕觀眾對所有好東西都是接受的,故事好玩好看,他們自然就來了。”
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在很多觀眾的印象裏,郭靖宇是“傳奇劇王”,他擅長具有風格慷慨的傳奇劇,《鐵梨花》《大秧歌》等都拍出了豪情兒女的英雄氣概。最近幾年,他又頻繁嘗試新元素,不僅接連打造了《射鵰英雄傳》《絕代雙驕》等武俠大戲,還創作了《最美的青春》《最美的鄉村》等主旋律作品。
談及與扶貧劇結緣的過程,郭靖宇反覆提到的關鍵詞是“家鄉情”:《最美的鄉村》全程在他的故鄉承德取景,不僅記錄了河北鄉村的美景,也融入了他對家鄉濃濃的情感。“再高明的藝術工作者,也一定要寫你熟悉的生活,這樣才能寫得真實,才能拍得有深度。”
《最美的鄉村》不僅有郭靖宇熟悉的生活,也有他多年密切合作的搭檔。眾所周知,這位舉賢不避親的導演、編劇,拍戲格外愛用自家人,在《最美的鄉村》中,郭靖宇的弟弟楊志剛和妻子嶽麗娜也毫不意外地挑起大梁。對於親人們的表現,郭靖宇直言“最怕評價”,“他們都是專業演員,表現好都是應該的;表現不好,大家多批評。”
但在接受採訪時,兩位“郭家班”成員也透露了不為人知的付出。以往角色個性更為詼諧的楊志剛表示,為了演出唐天石身上鄰家大哥一般的氣息,他改掉了平時説台詞的習慣,“原來好多人説我台詞説得慢,這次體驗生活時,我發現這些扶貧幹部説話都很快,對扶貧的基本政策非常熟悉。這些都是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背下來的。”
而從前更多呈現賢妻良母形象的嶽麗娜,則更期待表現出女主角辛蘭從電視台女主播到扶貧第一書記的心路變化,“這個人物剛開始比較感情用事,習慣用主觀判斷,但慢慢她才知道,很多問題不是那麼表面。從解決問題到獲得大家的認可,需要演出她真正的成長,把轉變真正地立起來。”
單元劇拍法“不兑水”“每個村都有不一樣的故事,所謂‘一個都不能落下’,就是你得針對每一個人的故事想出好辦法。”《最美的鄉村》選擇了黃金檔少見的單元劇形式,對於這樣的選擇,郭靖宇有自己的理解:“我們做單元劇的形式,實際上是要把別人寫三部電視劇的故事量合併成一部,把精髓提煉出來給觀眾看。”
因此,三個單元選擇了完全不同的切口和視角,分別圍繞着基層幹部唐天石(楊志剛飾)、新聞主播辛蘭(嶽麗娜飾)、返鄉創業大學生石全有(劉智揚飾)展開,呈現了思想扶貧、技術扶貧、經營扶貧等等扶貧模式。
郭靖宇説,單元劇呈現的最大好處,就是把鄉村扶貧的類型寫得更全更豐滿,“我們寫到了鄉鎮幹部扶貧,寫到了第一書記,也寫到了農村青年返鄉創業,帶着大家搞產業化脱貧。我們起碼把這三個方向寫得很透徹。”
在他看來,以往外界對農村戲大多抱有誤解,以為農村劇就是要“慢悠悠地寫生活細節”,但從這次的創作看,農村戲同樣講究濃烈的戲劇性,“我寫的時候,想的先是這個戲的情節夠不夠,風景美不美?説來説去,觀眾看故事,如果你的情節、強度和烈度都不夠,老百姓一定覺得沒戲。”
郭靖宇更感慨地表示,深入農村取材後,整個團隊才真正體會到扶貧工作的不容易,不少年輕的團隊成員都紮紮實實“受了教育”。有一回,他提出要找一個相對貧瘠的鄉村場景拍攝,沒想到當地的幹部立刻如數家珍,詳細説明哪些山溝溝裏還遺留着廢棄的村居,“基層幹部非常不容易,他們的工作非常細緻;農民也不容易,他們想改善生活,只能通過雙手和努力。”
【來源:周到客户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