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胡歌王凱主演的《琅琊榜》可謂是大受歡迎,網上對它的評論也都很高,而劇中梅長蘇的經歷更是被網友認為,這是胡歌經歷了車禍之後的蜕變的真實寫照。雖然這部電視劇是一個架空的朝代,但是在歷史上也是有原型的,這個原型就是南北朝時期,梁朝梁武帝手下的儒將陳慶之。
與梅長蘇不同的是,陳慶之並不是出身於豪門,與皇室家族沾親帶故的。他出身於寒門,年輕的時候一直跟在梁武帝身邊打天下,所以年僅18歲就被梁武帝封為主書,但是因為身體文弱的原因,直到過了不惑之年才有機會領兵打仗。雖然身體不好,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他領兵打仗,因為別人打仗是武力,而他打仗是靠腦力。
公元526年,梁武帝派出安西將軍元樹率兵攻打北魏的壽春,陳慶之擔任總知軍事。當時北魏的豫州刺史讓他的兒子去用兩座城守住梁朝軍隊的進攻,結果這位豫州刺史的兒子根本不是陳慶之的對手,陳慶之沒有費多大的功夫就拿下了這兩座城。而梁朝軍隊在這次戰爭中,一共拿下了北魏的52座城池,俘虜了75000人。陳慶之也開始嶄露頭角,被賜爵關中侯。
第二年十月,陳慶之奉命繼續進攻北魏渦陽,但是由於當時兵力不夠,所以梁武帝派出潯陽太守韋放領兵前去增援陳慶之。但是韋放的部隊剛到陳慶之的地盤,部隊還沒駐紮,就遭到了北魏將領費穆所部的偷襲。雖然當時韋放手下只有兩百餘人,但還是打退了敵人的進攻,費穆所部被迫退去。
被打敗的費穆又回去搬救兵了,北魏皇帝又派出了十五萬的兵力增兵渦陽,並且經過急行軍,前鋒部隊距離陳慶之的駐地只要四十里地了。陳慶之想要直接出去跟北魏的軍隊打一仗,但是韋放卻不同意。他認為這是敵人的精鋭部隊,而此時梁朝的軍隊並不多,這要是第一仗就打敗了,很影響士氣。
但是陳慶之卻認為這是打擊北魏軍隊士氣的絕好機會,因為北魏軍隊長途跋涉而來,尤其是北魏的這支前鋒部隊,更是急行軍,舟車勞頓,士兵大多疲憊不堪,所以此時出兵作戰是最好的時機。而且他已經派兵偵查過了,敵人先鋒部隊駐紮的地方樹木叢生,所以他們不敢在夜間出來,正所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但是其他的將領還是信不過陳慶之,最後沒辦法,陳慶之決定自己領兵出戰。結果陳慶之僅率200騎兵就打得敵人的前鋒部隊大敗,令敵人軍心不穩,而此後陳慶之的名字令敵人聞風喪膽。
之後兩軍又打了大大小小上百次仗,雙方並沒有勝負之分,但都已經疲憊不堪,這時候就看誰的意志力先垮下去了。但是當偵察兵傳來消息説敵人正在兩軍陣地的後方修築工事,這時候,不僅普通士兵軍心動搖,就連指揮官曹仲宗也準備撤軍,但是遭到了陳慶之的反對。他認為,都打了那麼長時間的仗了,為此還付出了那麼多,怎麼能在關鍵時候退兵呢。於是為了重振士氣,他帶兵突襲北魏軍隊,連克四座營壘。最後一鼓作氣打得敵人投降的投降,潰敗的潰敗,可以説是大獲全勝了。
之後陳慶之率軍北伐,也取得了不俗的戰績,雖然軍隊中是以武力來論英雄的,但是陳慶之這個不能拉弓射箭的將領在軍中不僅沒有遭到排斥,反而備受尊重,這其中除了他本身的軍事指揮能力之外,他的人品也是很重要的,不然怎麼能在軍中的地位穩如泰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