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27日下午,東京奧運會女子雙人10米跳台決賽在東京水上運動中心結束。沒有懸念,兩位都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小姑娘——17歲的張家齊和16歲的陳芋汐,以363.78分領先第二名將近53分的成績,為中國跳水隊蟬聯了該項目冠軍,拿下了“夢之隊”開賽以來的第二金,也實現了這個項目的奧運會六連冠。
奪冠之後,網上不乏張家齊的照片,其中一張,張家齊與郭晶晶的合影,格外引人注目。照片拍攝於張家齊5歲的時候,當時張家齊在國家體育總局訓練館遇到郭晶晶,媽媽為她拍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合影中,張家齊梳着兩個小辮子站立着,而郭晶晶則半蹲在旁邊摟着她,像極了一個小粉絲與偶像在一起。
女子跳台項目人員高手輩出,更迭太快,“各領風騷只幾年”,而且成名都很早。張家齊的國家隊師姐任茜奪得里約奧運會冠軍時是16歲,5枚奧運金牌獲得者陳若琳獲得北京奧運會冠軍時也是16歲。2016年、2017年,正是張家齊無敵的時候,早就有了稱霸實力,但由於年齡太小,不符合國際泳聯規定,所以無法參加上屆奧運會,乃至2017年的世錦賽。真可謂“生不逢時”。
就像一個絕世高手,哪怕被什麼事情耽誤了,可一旦到了華山之巔,拔劍四顧,揚劍出鞘,依然笑傲江湖。但要想成為武林高手,並不是容易事,尤其“生不逢時”,意味着付出更多。在教練眼裏,“家齊最大的優點是比同齡人訓練更加刻苦”。張家齊的媽媽介紹,她身上有傷,而且有一個特點,受了傷不説,“不跟我説,也不跟教練説,除非是被發現”。一個不怕苦、不喊苦的孩子形象,就這樣纖毫畢現。
能站到最高領獎台上,肯定有天賦,但這世上從來都不缺少有天賦的人,僅僅靠天賦無法走到最後,很有可能成為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不知道張家齊與郭晶晶之間過多細節,但張家把這張照片貼在家中,而且是醒目位置,應該可以推斷出,郭晶晶的成功,一定激勵了張家齊的成長。在張家齊身邊,有着一個個優秀的隊友,還有郭晶晶等前輩的榜樣指引,使她避免了人生成長的很多迷茫。
可以這樣説,張家齊的努力和成功,相當程度上得益於她的追星——從小就追郭晶晶這樣的體育明星。
青少年追星話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無論是為了滿足情感需求,還是為了度過慢慢長夜,抑或是為了給人生尋找榜樣,青少年追星都並非必然成為問題,這是成長的一個過程。問題的關鍵在於,到底應該追什麼星,怎麼樣去追星。
從媒體調查來看,現在的追星已經成了一個產業。尤其是飯圈中的“氪金”“應援”“流量為王”等亂象愈演愈烈,在其背後已經形成了一條成熟的產業鏈。很多青少年深陷其中,渾然不知。心理學家認為,青少年通過追星確立價值認同,偶像被看成理想的自我。現在的很多追星現象,已經嚴重影響到青少年的價值觀引領,影響到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什麼星,怎麼去追星,並不是青少年自己的事,更不能成為被利益綁架的事。
引導青少年正確追星,追正確的星,已然成了一道社會命題。而張家齊+郭晶晶這張合影,生動地註解了“長大後我就成了你”,也啓示青少年應該如何追星,追什麼星。很多奧運選手正處於青少年階段,他們也有着同齡人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成長經歷對廣大青少年具有極大的啓示性。(毛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