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隴西征文#
看完《風起隴西》的大結局,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因為陳恭的死,太讓人揪心。這麼一個可愛的人,為了匡扶漢室,為了他自己的信念,犧牲了愛妻,差點犧牲兄弟,放棄了為父報仇的恩怨,最後也以捨棄自己的性命,而保全了所有的參與者,還落得一個不忠不義的罵名。
真的,這樣的結局,讓人五味雜陳。
導演路陽用八個字點評《風起隴西》:旗子之身,勇者之心。是啊,劇中的每一個人都是這個局中的一個旗子,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差錯就是萬劫不復。在身不由己的命途中,很多人捨身取義。這是一個旗子的宿命,也是一個勇者的選擇。
在以往的影視作品中,像陳恭一樣,為了最後的勝利,捨棄所有的角色也挺多的,比如《偽裝者》裏的王天風,《風箏》裏的鄧耀先。鄧耀先的結局算是好的,雖然,中間他也經歷了許多波折,但最終還是還原了身份,得到了應有的尊敬。
本文想説的是結局比較悲壯的王天風和陳恭。之所以把這兩個角色放在一起説,是因為這兩個人雖然生活的時代不同,但結局相似。在相同的命途中,他們兩個人做出的選擇又不同。這種不同選擇,源於人物性格的差異。從角色塑造的角度來説,陳恭這個角色更為成功。
也許是因為在《風起隴西》中,陳恭是男一號,劇中的所有戲份都是圍繞他展開的,所以在塑造這個角色時,有更多的角度去展現角色性格。這就讓陳恭這個角色更加立體、生動。
在曹魏時,陳恭的身份是郭剛的救命恩人,一個管糧草的主簿。從外人的眼光去看陳恭,唯唯諾諾,總是弓着身子説話,經常陪着郭剛吃喝玩樂,一副不務正業的樣子。在與糜衝交手過程中,陳恭是有來有往,反應敏捷。與荀詡在一起時,陳恭又變得風趣幽默,這種在面對不同人時的不同性格表現,陳坤演繹得極為傳神。
就塑造人物的多面性來看,劉奕君飾演的王天風就比較單一一點,他始終是冷酷嚴峻的。就算是他與明台的相處中,也沒有變得柔軟一點。比如,他會照顧明台的伙食,但是臉上始終不苟言笑,離別送明台禮物,也不見一絲笑容。這個角色,無論對誰,始終一副冷麪孔。
在《風起隴西》裏,陳恭的人情關係比較複雜。比如,他有關係很鐵的兄弟荀詡、他有温柔可人的妻子翟悦,他有曹魏那一邊的對手糜衝、郭淮,也有蜀漢這一邊的對手燭龍高堂秉、柳瑩,同事馮膺、楊義,還有表面上是恩師,實則是對手的李嚴。
這些複雜、繁榮的人際關係,把陳恭的生活背景填充的豐富多彩,也給角色塑造提供了多角度的可能性。他對每一個人的態度,在每一個人面前的表現,都展現出這個角色的多面性。這些都在為後面他所做的選擇做鋪墊。
因為他太愛妻子,所以,當妻子犧牲之後,他就已經決定不再獨活。因為他太希望荀詡活下來,所以,他中途改變所有的計劃,讓所有人都得以保全,除了他自己。
一個對妻子如此情深,對兄弟如此忠義,對同僚如此寬宥的人,最終卻是頂着不忠不義的罵名被斬首。多麼惋惜、多麼悲痛,又是多麼無奈。想來陳恭的死,會讓許多喜歡他的觀眾們都憤憤不平吧。
筆者為陳恭的死感到心痛,而對王天風的死,就沒有那麼痛。歸根結底,也是因為陳恭這個角色塑造的特別真實、豐滿。他心裏有匡扶漢室的大義,也有對兄弟和妻子的深情。而王天風因為性格太硬朗,所以有點敬而遠之,不那麼親切。
從最後選擇來看,陳恭為了保護荀詡,終結了反間青萍計劃的行動,為了保全馮膺、楊義,做實了自己的魏諜身份,有點可惜。但正是這個不沒那麼偉光正的選擇,反而展現了陳恭更為個性的一面,也更加人性化。
而王天風最後的做法,雖然贏得最後的勝利,但他卻是以犧牲整個行動組為代價的。可惜了於曼麗和郭騎雲,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死。按説,就算是讓人死,也要讓人死得明白吧,就這一點上來説,王天風的做法就不那麼地道。也許,王天風在劇中也是一個工具人,沒有給他過多的戲份去發揮。所以,即使他的死很悲情,但不像陳恭那樣更讓人意難平。
《風起隴西》是講諜戰,都最後似乎又是在反諜戰。聰明果敢如陳恭,付出所有,保全了想保全的,只是這樣的付出真的值得麼?這也難怪在楊義和郭淮都想讓陳恭殺死荀詡的時候,陳恭會困惑,會痛苦。
是的,在大局面前,在陳恭決定犧牲自己的時候,在翟悦欣然赴死的時候,他們總是會説為了匡扶漢室,為了計劃成功,但熟知歷史知識的我們都知道,蜀漢終究沒有一統天下,而是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很快覆滅。如果陳恭們地下有知,他們為之付出生命的理想終究沒有實現,他們是否還願意慷慨赴死麼?
在歷史的洪流中,我們總喜歡把渺小的個體稱之為螻蟻,總覺得以螻蟻之軀要撼動歷史的車輪是不自量力,愚不可及。但是,也正是這無數個小小螻蟻的前赴後繼,才匯聚成滾滾洪流,推動了歷史的進程。螻蟻,雖然是渺小的,但卻是可敬的。
《風起隴西》能把戰亂時代兩個小人物的命運演繹得如此真摯感人,實屬不易,説它是諜戰劇的天花板一點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