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投資3億的韓國科幻,血撲了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娛樂

時光撰稿人 | 縣豪

在電影院養生的大齡青年。

投資3億,血本無歸。

在韓國,有一部科幻片,最近也遭遇了票房慘案。

此前,時光君盤點韓國科幻片時,已經表示對它的擔憂——

《外星+人》

影片於7月在韓國上映,8月下旬上線流媒體。

週末觀完成片後,時光君認為它還是無法以簡單的優劣來評價。

缺憾肯定是有的。

於我們是否能提供些足以借鑑的意義呢?

史詩級撲街

《外星+人》的豪華陣容,之前已介紹過,這裏再簡單勾勒一下。

導演、編劇崔東勳,代表作《老千》《奪寶聯盟》《暗殺》。

主演柳俊烈(《請回答1988》)、金宇彬(《繼承者們》)、金泰梨(《小姐》)、蘇志燮(《主君的太陽》)。

配角趙祐鎮(百想、青龍最佳男配)、廉晶雅(百想視後+影后)等,就連片中零台詞的路人,都是韓國“國民媽媽”金海淑這種咖位。

與頂配陣容對應的,是影片高昂的成本。

《外星+人》有兩部,屬於同時套拍(目前已推出的是第一部)。

據網上數據顯示,總成本600億韓元左右(約人民幣3億),比兩部《與神同行》(共350億)、兩部《釜山行》(共280億)都高。

單部300億的平均成本,也高於宋仲基《勝利號》(240億)、河正宇《白頭山》(260億)等特效大片。

《勝利號》

300億成本,觀影人次需達到700萬左右(韓國總人口約5200萬),影片才能突破損益點,即收回成本,但在上映整整40天后,其觀影人次尚未超過200萬

這不僅引發發行方韓國CJ ENM公司高層震怒,也成為不敗導演崔東勳職業生涯首次滑鐵盧。

作為韓國商業片旗手之一,崔東勳曾憑藉《奪寶聯盟》《暗殺》分別攬到1298萬和1270萬的觀影人次。

2000年以來,韓國本土電影票房撲到這種程度的,僅有10餘部。

相比票房的血撲,《外星+人》的口碑則相對温和。

韓國NAVER網上,影片觀眾評分6.88,專家評分6.00。

影評人認為影片的構成要素並不新鮮,但想象力奇特而具獨創性,經過前期的各種説明後,影片能夠形成集中的力量。

韓國之外,影片IMDb評分6.9,metacritic網站評分稍微慘一點,只有50分。

(以下內容有劇透!

到底講了啥

影片的設定是,某星球的外星人會將囚犯送往地球,並將這些囚犯囚禁在人類的大腦中。

囚犯領袖“設計者”(蘇志燮 飾),試圖將母星空氣“哈巴”在地球引爆,從而釋放所有囚犯。

當然,地球人將因此滅絕。

而在地球上看守囚犯的外星人衞士(金宇彬 飾),擁有一把可以進行時空穿越的神劍”

於是,片中一口氣搞了四個時間點

古代——1380年、1391年,現代——2012年、2022年。

接下來依據設定,將人物代入時間線中介紹——

1380年,衞士和同伴雷霆在古代抓捕囚犯時,救下嬰兒李顏,並將她帶回2012年撫養。

2022年,李顏10歲,外星又送來一批囚犯到地球,其中,設計者囚入某警察體內。

不久後,一艘反派飛船來到地球,試圖幫助設計者越獄。

過程中,一顆哈巴爆炸,爆炸範圍內人類屍橫遍野。

為阻止更多哈巴爆炸,衞士、雷霆帶着李顏,引誘設計者及其兩名手下穿越至古代。

每一次穿越,都必須利用神劍,由此,神劍也流落到了古代。

穿越的10年後,也就是1391年,神劍再現江湖。

眾人羣起而動,成年後的李顏(金泰梨 飾)和道士無畏(柳俊烈 飾),都想奪得神劍。

一場古代大混戰開始……

不得不説,故事確實很複雜,而且因為架構太大,敍事在時間線上來回跳躍,邏輯問題已經開始出現混亂

包括李顏的年齡對不上,穿越後衞士和雷霆兩位重要角色,也突然在影片後段下線。

或許這些問題都會在第二部中得到解答,但觀眾很難對後續感興趣了。

就連韓國業內人士都説,《外星+人》最大的失敗就是分了上、下兩部畢竟任何系列電影中的單集,其首要任務都是完成一個相對閉環的故事。

究竟好不好

基於上述劇情,《外星+人》的確呈現出一種很獨特的效果。

它不僅僅是一個現代人聯合古代人大戰外星人的故事。

而是將科幻、奇幻、武俠、喜劇、古裝等通通冶於一爐,試圖做出集所有類型之大成的超級混搭神片

將片中設定拆開來看,有想象力十足的地方。

比如“道士大戰外星人”。

鞦韆手、不動符、多鈕細紋鏡、扇中鬼劍等道術或法寶對陣外星人的觸鬚殺器,視覺效果和心理刺激都不錯。

又如本片認為時間並非流動的,而是平行的,所以古代和現代並非前後關係,而是並列關係。

因此時間如牢籠,可以囚禁外星囚犯。

也就是説,影片創造了“將外星人囚禁在時間中”的獨特概念。

此外,影片的科幻特效也可圈可點。

囚犯進入人體、機器人電梯井打鬥、飛船開入地下停車場等場景,對韓國電影工業水準進行了相當清晰的展現。

實際上,《外星+人》特效成本只佔到25%,這一佔比低於《與神同行》《釜山行》《勝利號》等片。

但本片的特效畫面不算少,也算物盡其用了。

儘管如此,《外星+人》依舊難以被定義為佳作。

這是因為片中所有混搭元素都浮於淺表,元素與元素之間的聯繫並不緊密。

整部電影看下來,流暢有餘,但情節拖沓、枝節橫生。

比如哈巴爆炸時,10歲的李顏在車流人羣中邊回頭邊逃命,這種“小女孩末日逃災”的場景,純粹屬於雞肋情節。

在過往的北美科幻片、災難片中,類似情節已經太多,實在無法為觀眾提供新鮮體驗。

此前的推文中,時光君也分析過,韓國的科幻片之所以不如犯罪片、劇情片,是因為它既在表面上缺故事、缺工業,又在深層的文化上一味模仿好萊塢,本土化缺失。

市場容量有限之外,還因為韓國科幻文化、小説文本等發展不足,往往流於“小家碧玉”,稍微宏大一點,就容易滑入意淫的漩渦。

韓國作家柳光秀曾寫過一部《秦始皇計劃》,講述韓國某神秘勢力依託秦始皇求不死仙藥的傳説,勾勒出東亞地區的權力版圖。

故事帶點“歷史科幻”的味道,卻最終沉溺於毫無邏輯根基的無妄狂想。

張東健曾計劃出演同名改編電影,最終也不了了之。

這次的《外星+人》絕對不能算得上爛片,但多少又有點過往港片與好萊塢電影的觀感混雜。

初衷想要做類型混搭的野心很大,但科幻這一單一的類型都還沒拍好,何必如此“拔苗助長”?

先找到韓國科幻自己的道路,或許才是最要緊的任務。

接下來,韓國還將推出《混凝土烏托邦》(李秉憲)、《月球》(薛景求)、《Hi.5》(劉亞仁)等多部科幻電影。

但願這些只看片名就很好萊塢的作品,能為觀眾提供一些真正屬於韓國本土的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