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心居》:寧要賣魚妹,不要白富美,施源的結局是敗筆還是解脱?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娛樂

在電視劇《心居》裏,童瑤飾演的顧清俞和馮紹峯飾演的施源終於離婚了。

和原著不同,劇版把兩人離婚的時間延遲到了將近大結局,讓閃婚閃離的痕跡淡化不少;

離婚的導火索也從施源假學歷被舉報後“破罐子破摔”,改成了工作上的誤會讓兩人“撕破臉皮”,揭開了彼此的遮羞布,認清了對方終究沒法成為自己理想的伴侶。

不難看出,在顧清俞和施源的故事線上,劇版《心居》改得更加平滑,少了一些“狗血”。

雖然相較於原著,劇版的改動會更“接地氣”一些,但也會破壞故事的邏輯,影響觀感。

如施源最後居然回到小巷與賣魚的莉莉在一起,就難免會讓不少觀眾感到突兀。

一來,施源和莉莉的感情鋪墊太少了。

劇版的莉莉戲份不多,除去零碎的打麻將鏡頭外,就只有一場讓施源幫忙捎帶內衣的戲,暗示兩人關係親密;以及一場送蝦蟹的戲,表明她對施源有愛慕之情。

施源對莉莉的感情鋪墊更是幾乎沒有。相反,他在遇到顧清俞後急於撇清和莉莉的親密關係,在母親拒收蝦蟹時也沒有幫莉莉説話,種種跡象表明施源只是和莉莉“玩一下”而已。

所以,當看到兩人最後舉止親密、有説有笑地走着,實在有點始料不及的感覺。

二來,施源的母親怎麼會不鬧呢?

施母因為患有躁鬱症,一直活在過去的“榮光”之中,對看不慣的人總是“頤指氣使”的樣子。

連外企高管都看不上的她,又怎麼可能會看得上菜市場賣魚妹呢?

所以,施源即使要和莉莉“重修舊好”,也不可能在母親眼皮子底下大搖大擺地談情説愛。

結合劇情分析,施源與顧清俞離婚後和莉莉走在一起的結局,其實並不符合正常邏輯。

之所以強行撮合兩人,我認為大概是為了要表現出施源認清現實,迴歸平凡的狀態。

畢竟原著小説中施源的結局十分有戲劇性,莉莉的故事線也相當狗血,如果不改編直接放上熒幕,估計會被看不慣懸浮劇情的觀眾口誅筆伐。

在原著裏,莉莉的設定就是施源在重遇顧清俞前的“秘密相好”,兩人甚至未婚先孕有一個孩子。顧清俞為了能砍斷兩者的聯繫,還瞞着施源幫莉莉找了一個本地人當“接盤俠”。

而施源在和顧清俞離婚後,並沒有立刻過上自己理想的日子,母親甚至還因為病情惡化輕生了。但就在他即將心灰意冷之際,他的父親意外繼承了一大筆海外遺產,施源得知後決定移民海外,不再留在上海這個傷心地。

顯然,原著中莉莉和施源各自的結局都相當誇張,但卻具有一定的文學性,能昇華主題。

如施源成為海外富翁就像荒誕的美夢,映襯出現實的不堪,揭示了他無法在上海立足;

又如莉莉為了取得户口不再糾纏施源,諷刺了某些人的愛情在現實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相較之下,劇版的結局就缺乏了一些反省和深度,顯得有點像是“敗筆”。

不過,關於施源和莉莉在劇中的結局,我認為還有一種解釋,那就是顧清俞的幻覺。

劇中顧清俞之所以獨自到施源住的小巷子,並不是尋找施源,而是為了和過去的自己訣別。

她腦海裏閃回與施源有關的記憶,其實是一個“放下”的過程:

在故事開始的地方回憶,就好比人之將死“閃回”一生,回憶結束後所有事都告一段落。

因此,最後施源和莉莉出雙入對的畫面,可能並不是真實發生的事,而只是顧清俞的幻想。

她通過腦補幻想出施源放下執念的生活,給自己一個轉身離開的決心,從而實現自我解脱。

如果把劇版顧清俞和施源的最後一場戲理解為顧清俞的解脱過程,那似乎還是有點意思的。

那麼,大家覺得《心居》施源的結局:寧要賣魚妹,也不要白富美,是敗筆還是解脱?

#《心居》中女強男弱的婚姻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