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評論丨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軍旅劇?

很長時間裏,軍旅劇一直以其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魅力吸引着觀眾,成為現實題材國產劇的重要一脈,軍旅題材也成為主旋律影視創作的一座富礦,誕生了不少經典作品。

近年來,一方面,軍旅劇在不斷嘗試拓寬細分題材,展現多元軍種,力圖對中國軍隊進行全景式的觀照與呈現,另一方面,部分軍旅劇因為人物的失真和情節的虛假引發觀眾的不滿。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軍旅劇?新時代如何創作好軍旅劇?八一建軍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邀請了知名導演和評論家來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編者


軍旅劇是主旋律的最好載體,

對於價值觀的引領、歷史觀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匯報:從《高山下的花環》開始,軍旅劇可以説是國產劇中的一棵常青樹,僅新世紀以來,就湧現出了《歷史的天空》《DA師》《亮劍》《歸途如虹》《激情燃燒的歲月》《士兵突擊》《我是特種兵》等眾多聚焦不同兵種、不同年代、不同類型、不同主題的經典作品。為什麼觀眾愛看軍旅劇?軍旅劇的特殊價值體現在哪裏?


李京盛:軍旅題材確實給中國電視劇長廊貢獻了很多讓觀眾記憶深刻的軍人形象,比如姜大牙、龍凱峯、李雲龍、許三多等等,而軍人形象是有神聖感和象徵性的。觀眾愛看軍旅劇,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源自老百姓對於人民子弟兵的感情,他們——尤其是青年一代——希望從軍旅劇所塑造的軍人身上感悟人生價值,汲取奮進力量,並由此產生強烈的安全感和自豪感。

文藝評論丨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軍旅劇?

更重要的是,軍旅劇是國產劇中主旋律最好的承載題材,一方面是它能夠展現我們的強軍之路、強國之路,另一方面是,它天然地包含了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不管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哪個時代,這都是軍旅劇的靈魂所在。沒有這種價值高度,軍旅劇就很難受到觀眾的喜愛。

饒曙光:在電視劇整體的生態環境當中,軍旅題材影視劇是受到觀眾特別歡迎的一種類型,在整個電視劇體系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價值。

從個體的角度來講,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離不開英雄的照耀和指引。軍旅題材影視劇塑造的英雄,對於年輕人的成長、年輕人價值觀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個孩子,尤其是男孩心中都有一個英雄夢,軍旅題材的影視劇能夠滿足他們對於英雄主義的夢想。而對羣體而言,軍旅題材的電視劇展現了中國人民艱苦奮鬥的歷史和崢嶸的歲月,對於觀眾瞭解那段歷史,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軍旅劇應該塑造時代偶像,而不是時尚偶像。

如果一開始就想着往炫酷走,那肯定跑偏


文匯報:軍旅題材是主旋律影視創作的一座富礦。對標經典,近來的一些軍旅劇似乎並沒有滿足觀眾對於優秀作品的更高期待。觀眾批評某些作品兵味不足、流於戲説等等,尤其不滿意軍旅劇創作中出現的時尚化、流量化傾向。怎麼看待今天部分軍旅劇創作的誤區和問題?今天的軍旅劇創作應該從經典中吸取怎樣的經驗?

文藝評論丨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軍旅劇?

饒曙光:我對當前軍旅題材影視劇創作的整體狀況還是持肯定態度的,在不斷髮展和進步,也在不斷滿足觀眾的新需求。比如表現戰爭的《大決戰》和《功勳》中的《能文能武李延年》,表現和平年代部隊生活的《特戰榮耀》等,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就拿《特戰榮耀》來説,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非常符合人物成長軌跡的定位,也展現了新時代中國軍人新的氣質,是在《士兵突擊》基礎上的一個很大的拓展。

文藝評論丨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軍旅劇?

經典作品是經年累月積累下來的,在人們的記憶當中具有很突出的位置,但是經典並不代表軍旅影視劇創作生產的常態,我們也不能總是拿最好的影視劇去要求所有的作品;時代在變化,觀眾羣體也在變化,我們不能老拿《士兵突擊》的那樣一種模式來要求當下的軍旅影視題材的創作。

我也注意到當前部分軍旅劇確實存在問題,比如起用流量明星來飾演軍人之後,一些明星自帶光環,身上總有甩不掉的明星痕跡、明星做派。問題不在於流量明星轉型來演軍旅劇,而在於當他們扮演軍人角色時,一定要忘掉自己,通過深入生活去融入角色,從而更好地塑造出觀眾能夠接受和認可的軍人角色。同時導演也要有效地控制他們表演中偶像的成分,要幫助他們更好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李京盛:由於表演能力的薄弱、生活閲歷的不足,確實有一些年輕的偶像明星在軍旅劇中沒有塑造好軍人角色,引發了觀眾的不滿。但是把責任都歸在偶像明星身上是不公平的,並不利於我們發現真正的問題所在。真正的問題在創作思路和創作方法上。

觀眾對於今天一些軍旅劇的不滿,主要可以歸納為兩點,即內容不真實和藝術不真實。

內容不真實主要是指,以往那些經典的軍旅影視作品,除了有一號人物之外,更多地是在塑造軍人的羣像。前面我説軍旅題材天然地帶有英雄主義,而中國軍人的英雄主義是一種帶有集體主義精神的英雄主義。比如《士兵突擊》裏邊不僅僅有許三多,還有史今、袁朗、吳哲甚至包括成才,很多人物都栩栩如生。而今天不少軍旅劇為了突出偶像明星,把所有的高光都打在一個人物身上。這恰恰不是中國軍隊所倡導的精神,也不符合老百姓對於中國軍隊的認知。此其一。其二,軍旅劇一定會表現人物的成長,為什麼我們把部隊稱為大熔爐?因為那是一個把怯懦變成堅強、把平凡變成偉大、把渺小變成崇高的地方。所以經典作品通常都會書寫一個平凡普通像泥土一樣的孩子,如何經過軍隊的歷練而逐漸向着堅強、偉大和崇高生長。但是今天的一些軍旅劇在表現軍人成長的這條線上越來越弱,觀眾看到的更多的是一個像超人一樣無所不能的新兵蛋子,桀驁不馴,自命不凡,然後通過軍旅生活的淬練而變得平凡,成為普通一兵。這就把兩個維度給顛倒了,觀眾因此感到不真實,不喜歡。

文藝評論丨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軍旅劇?

而藝術不真實,是指今天許多創作者因為對當代軍人形象缺乏瞭解,對當代軍旅生活缺乏瞭解,甚至對我們的部隊構成,對各個部隊兵種和列隊設置的意義都不瞭解,而試圖用藝術手段來彌補這種不足,結果反而弄巧成拙。比如把一些所謂的時尚元素、偶像元素,把強情節快節奏多反轉的敍事和人物塑造方式,把一些商業劇的藝術手段,使用在軍旅劇當中。

這裏的問題在於,首先,我覺得要釐清一個概念,就是電影跟電視劇不一樣。電影可以通過很多商業化市場化的手段來強調類型,利用技術來重塑現實從而給觀眾帶來震撼,但電視劇不行。電視劇不是蒙太奇,而是生活的長鏡頭,如果過於強調類型化,會失去它作為一種以真實生活敍事為主的藝術本體的主要特徵,而陷入情節雷同、人物雷同、手段雷同。長篇電視劇敍事既然有這麼大的講述空間,一定要有飽滿的豐富的生活元素,有人們共同的生活體驗,讓觀眾在觀劇過程中形成共鳴,而不是用類似商業片那樣的手段來彌補生活積累的不足,否則觀眾就會覺得你是虛假的。

其次,即便在電視劇範疇內,軍旅劇也有題材上的特殊性。軍人是時代偶像,不是時尚偶像。但是一些軍旅劇套用偶像劇的方式,男一號要不就無所不能,要不就桀驁不馴,要不就高冷傲氣,認為就這樣才是我們新時代的兵。雖然今天的軍人素質比“許三多時代”是有提升,但是部隊大部分的士兵也不是這個狀態。

高希希:軍旅劇其實是不可能拒絕青年演員的,因為不管戰爭歲月還是和平年代,部隊就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地方。而偶像明星願意演軍人,這本身也是一件好事。至少説明他們覺得扮演軍人是一種榮耀,而且他們能夠為作品帶來關注度。

文藝評論丨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軍旅劇?

確實一些偶像明星沒有能夠體現出人民解放軍的真實生活、真實精神和真實狀態,但怎麼樣把流量真正變成正能量,我認為這更多是要主創團隊一起負責任的。首先就是你的創作思路,你想拍一部什麼樣的軍旅劇很重要,然後才是要用什麼樣的演員來演。如果你一開始就想着往炫酷走,那肯定跑偏。現在一些軍旅劇裏,八路軍抽雪茄、住別墅、毛呢軍裝筆挺,這不是開玩笑嗎?

主創團隊裏,導演是最重要的,你不能讓偶像明星順着他們的表演習慣去表演。軍人有軍人的狀態和性格,沒有人是為了扮酷耍帥去當兵的,所以如果選用了偶像明星來扮演軍人,你首先不能允許他玩酷擺POSE,得實實在在讓他落實到角色上,找到真正的軍魂,真實的軍隊邏輯,真實的軍人狀態,才是一個硬道理。不能説只要我們請來了流量明星,別的環節都可以偷懶,只要把所有的光都打在這個明星身上就行。軍旅劇恰恰是不能夠這麼拍的,是違反軍隊邏輯的。


文匯報:軍旅劇不可能拒絕青年演員,很多青年演員也正是通過軍旅劇為觀眾所熟悉,比如《紅十字方隊》裏的顏丙燕,《士兵突擊》裏的王寶強,以及《歷史的天空》裏的殷桃。《歷史的天空》是殷桃的影視劇處女作,高希希導演能否介紹一下,當時為什麼會選殷桃來扮演東方聞音?


高希希:首先殷桃是軍藝畢業的,有軍旅經驗。同時徐貴祥老師在原著裏寫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剛滿18歲,父母都是烈士,她跟着李雪健老師扮演的楊庭輝參加了革命,收穫了成長,政治上很快成熟起來。

當然其中也有偶然因素,就是我們在為這部劇挑選扮演東方聞音的演員的時候,殷桃正好到我們單位來考試,我覺得她在表演上很有潛質,應該能出得來。

但她不是天然就演成東方聞音那個樣子的,而是經過了很嚴格的訓練。

文藝評論丨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軍旅劇?

首先是軍訓,現在很多軍旅劇開拍前沒有軍訓這個環節,你不讓他去體驗生活,那他不就照着選秀來演了?跟着真正的軍人軍訓一個月,他們自然就知道什麼是軍人了,就有了軍人的狀態,説台詞就不會像普通青年聊閒天兒。加上李雪健、張豐毅等前輩演員都是咱們空政的,在拍戲的過程中一塊兒幫她調整,只要她一擺漂亮姿勢我們就叫停。我跟她説你要表現的不是漂亮,而是戰爭年代戰士的樸實勁兒。有一場戲,張豐毅帶着她光生面饅頭就啃了四個,而且是雙手綁住了啃,一下子就把殷桃給打通了。


在生活中摸爬滾打,通過深入生活了解真實的軍人,

仍然是今天軍旅劇創作應堅持的路徑


文匯報:時代在進步,軍隊在發展,觀眾在變化,幾位專家都提到,雖然經典作品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但一味憑着過去對於軍旅劇的印象來評判今天的軍旅劇也會產生錯位。那麼,新時代需要怎樣的軍旅劇?


高希希:《士兵突擊》傳達了軍隊一個重要的理念,叫“不拋棄不放棄”,這是一種軍魂。但其實到了今天僅僅是不拋棄不放棄已經不夠了。今天的軍隊,軍旅裝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軍種不一樣了,現代化程度也不一樣了。以前我們説“劍不如人,劍法超人”,現在是劍法要超人,劍也要如人。同時,軍隊未來可能面對的戰爭的樣貌也不一樣了。那麼,新一代的軍人應該是什麼樣的?他們肩負着怎樣的新職責,又有怎樣的新思想?

新時代的軍旅劇,首先就要真實反映出新一代軍人的風貌,新一代軍人的艱苦和新一代軍人的榮耀,讓今天的觀眾看了以後,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把國土交給這樣的人民軍隊,我們放心。

饒曙光:新時代需要能夠真實表現軍改以來軍隊一系列變化的軍旅劇,需要反映中國軍隊現代化建設進程的軍旅劇,最重要的是塑造出具有時代內涵和人文內涵的當代軍人形象,真實反映當代軍人的心理,當代軍人的追求。

同時,新時代的軍旅劇還要能夠與新時代的受眾羣體,尤其是年輕受眾羣體形成更多的溝通和互動,達成最大層面的共情共鳴共振,在培養年輕人的價值觀、愛國主義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建設性的作用。

李京盛:新時代中國的強軍之路,一定是當下及未來軍旅劇應該重點聚焦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新式武器的展現,演習場面的鋪陳,確實有很多觀眾喜歡看,近年來不少軍旅劇在這方面也做得不錯。

但是強軍之路不僅僅表現在裝備的現代化和武器使用的熟練度上,更重要的是打造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反映在軍旅劇的創作中,就是不能用技術代替藝術,不然就變成軍事科普片了。所以,新時代需要的軍旅劇,仍然是要強調人物塑造和情感灌注,通過人物塑造和情感灌注,來展現新時代部隊官兵的成長和風貌。其中真實可信是首先要做到的,要表現真實的軍人形象和部隊生活,然後才是具體形象生動,有藝術性。如果前提都是失真的,你使用的藝術手法越極致就反而越虛假。


文匯報:對標上述標準,我們如何才能創作好新時代的軍旅劇?


高希希:影視製作技術的進步,讓今天的軍旅劇能夠呈現很多過去創作者想呈現而不能呈現的場面。比如我去年拍電視劇《大決戰》,就深深體會到這一點。30年前,電影《大決戰》主要集中表現兩黨高層的決策和謀略,真正的戰爭大場面不多,而電視劇《大決戰》就能做到既有重點的局部,又有氣勢恢宏的全景。

文藝評論丨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軍旅劇?

在這種情況下,今天的軍旅劇創作就更要在人物的鮮活上下功夫,同時在細節上着力,表現出軍隊在新時代的新使命、新面貌,重塑軍人形象,讓觀眾看到新時代的軍魂是怎樣體現在新時代的軍人身上的。那麼首先在演員的挑選上,起用偶像明星來拉近劇集和年輕觀眾的距離是有效的,但不是唯一有效的,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讓軍人在今天年輕觀眾的視野中表現出一種真實性。所以演員必須能夠展現軍人氣質,形象要正。

我眼下正在籌備一部反映現代空軍如何面對未來戰爭的軍旅劇,暫定名為《天空之上》,這幾天剛剛從基地採訪回來。坦率説,我雖然是空軍出身,但是對今天的空軍我也是陌生的,需要紮紮實實去採訪。再下部隊,感受特別深刻,一方面是發現我軍的面貌真是煥然一新,飛行員的結構和過去完全不一樣;另一方面,犧牲、奉獻、忘我,仍然是今天軍人的關鍵詞,很多飛行員結婚十年了另一半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幹嘛的,包括很多時候他們是連手機都不能使用的。要塑造如此複雜立體的軍人形象,你可以選用偶像明星來扮演,但你必須好好教他們,不然他們怎麼能夠演得好?

李京盛:過去的軍旅題材影視劇,編劇導演很多自己就是軍人出身,有長期的部隊生活經歷。比如《紅十字方隊》的編劇馬繼紅,16歲就入伍;高希希導演也是空軍出身;包括像吳京安、肖雄等很多演員都是軍人。因此,無論他們是進行劇本創作、執導還是表演,都能夠調動出自己過去的生活經歷來補充和豐滿劇情及人物。

所以,談及如何創作好新時代的軍旅劇,我本人特別期待有軍旅生活經歷的文藝家繼續給我們做出一些樣板來。畢竟軍旅生活曾經融入他們的生命,他們有經驗積累,有情感灌注,又有創作能力。

文藝評論丨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軍旅劇?

而對於沒有軍旅生活經歷的創作者來説,要把握好軍旅劇的主基調和主色調,一定得是回到最傳統的創作方法,就是從深入生活開始。通過深入生活去消除對新時代部隊和軍人的陌生感和隔閡感,通過深入生活去熟悉軍人,尤其是熟悉00後的軍人,高素質高學歷的、與以往我們在《亮劍》和《士兵突擊》裏看到的完全不同的軍人。

饒曙光:我們要看到時代和觀眾的變化,善於藉助最新的影視高科技手段來賦予軍旅題材影視劇更多的能量。但塑造好人物形象永遠是所有文藝作品的基本功,基本功不過關,再有先進的技術來製造特效和感官刺激,都不能有效感染觀眾。能夠感染觀眾的人物從哪裏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當中去摸爬滾打,仍然是新時代的軍旅劇需要堅持的創作路徑。

從內容層面來講,需要創作團隊有一個長時間的對某一個題材,或者説對某某一個兵種的瞭解與思考。只有在充分積累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厚積薄發、反覆打磨,這和那種關在賓館裏閉門造車,然後這個作品裏掰一點那個作品裏掰一點是完全不一樣的。

人物、故事、技術賦能,幾方面同時發力,相信一定能推動軍旅劇創作的持續健康發展。


對話嘉賓:李京盛 文藝評論家、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

                 饒曙光 電影理論家、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

                 高希希 著名導演,代表着《歷史的天空》《幸福像花兒一樣》《大決戰》等
作者:邵嶺

編輯:徐璐明

責任編輯:王彥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155 字。

轉載請註明: 文藝評論丨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軍旅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