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車翻越海拔4700多米的埡口時,丁真看了一會車窗外熟悉的風光,安靜地睡着了。
意外走紅後,各種工作接踵而至。他受聘成為家鄉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的旅遊形象大使,為甘孜州拍攝了旅遊宣傳片,還前往654公里外的省會成都參加旅遊推介會。
經過20多天的在外忙碌,丁真終於踏上了回家的路。
這是12月2日在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城回到位於格聶雪山下的家的路途上拍攝的丁真。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是的,很想念家鄉,離開家鄉已經20多天了,以前從未離開過家鄉,而且這次去這麼遠的地方。”丁真對記者説。
丁真的家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這是一座草原廣袤、風景優美的高原小城。“理塘”在藏語中意為“如銅鏡般平坦的草壩”。
這是12月2日無人機拍攝的沐浴在晨曦中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城。當地通過老城區改造等一系列措施,打造出著名景區“千户藏寨”,包括勒通古鎮、仁康古街、長青春科爾寺等,集中展現了理塘的歷史文化魅力。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離家鄉越近,丁真臉上的笑容越多,他主動給記者講起了高原上的故事。
“我小時候放牧遇到狼,頭也不敢回拼了命地跑。還有一次隔着河岸看見狗熊,根本不敢出聲,怕被它發現。”
牧民前往遠牧點放牧時,常常半個月都回不了家。悠長的時間裏,給他最多陪伴的是一匹叫“珍珠”的小馬。
馬在高原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放牧、遠行、婚嫁迎娶等。“珍珠”是丁真17歲時父親用一匹好馬換來的。幾年過去,這匹小馬駒長成了大馬,丁真也長成了大人。
生活在城裏的人很難理解高原上的居民同野生動物的親近感。路途中,我們遇見了一頭腿被鐵絲網纏住的犛牛,丁真小心翼翼地靠近,想辦法幫助它掙脱了鐵絲。
一路上,我們看到成羣的犛牛、岩羊和馬匹,山鷹在空中翱翔,調皮的猴子有時攔住我們的越野車,不依不饒地討要零食吃。得益於“天保工程”,川西高原歷經20多年的休養生息,重新成為野生動物的理想家園。
從縣城出發,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來到丁真的村莊。
到家後,丁真為我們倒上酥油茶,他父親為我們端來一盆煮好的藏族血腸,我們坐在一起,用小刀割着吃。
12月2日,在回到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格聶雪山下的家後,丁真為客人們倒酥油茶。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夕陽西下,丁真的村莊歸於寧靜。遠方巍峨的格聶雪山漸漸隱入夜色之中。
回到從小生活的村莊,丁真很開心,“家鄉是最美的,有雄偉的格聶神山,有格聶之眼,還有廣闊的草原,美麗的湖泊等,最美的還是這裏的人們,他們淳樸善良。”
近年來,丁真的家鄉理塘縣一直在努力發展旅遊,振興當地經濟。如今,遊客們已經能夠順利駕車去往理塘縣“格聶之眼”等著名景點。
在離丁真家不算遠的地方,有一個被雪山環繞的小村莊——剋日澤窪村,它位於格聶山下,海拔超過4100米,是牧區脱貧過程中集中定居新建的村,也是理塘縣的最後一個“通電村”。
這是剋日澤窪村一景(2019年11月25日攝)。新華社發
隨着連片特困地區精準扶貧政策的堅決推進,2019年凍土期結束後,當地併入國家電網的工程終於開工建設。
隨着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的完善,來理塘遊玩的遊客越來越多了。
丁真的朋友告訴記者,像許多當地的孩子一樣,丁真也曾在格聶神山景區通過給遊客當嚮導、騎摩托車拉行李、帶路掙錢補貼家用。現在在丁真生長的村子裏,不少年輕人開始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宣傳家鄉的美景與特產。
年輕的丁真無意間推開了一扇窗户,讓都市中繁忙的人們看到一方詩意田園般的淨土。如今,丁真成了理塘旅遊的一個標誌。有人分析理塘從貧困縣變身“網紅”縣背後的努力,有人探尋丁真成名背後的互聯網運作邏輯,還有人研究他能為鄉村扶貧帶來什麼。
12月3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勒通古鎮的倉央嘉措微型博物館,丁真小心地調整展品展示櫃的位置。作為當地文旅企業員工,這裏將是丁真未來的工作場所之一。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聊起家鄉,丁真突然提起當地一種稱為曲入(音譯)的野菜,“曬乾之後煮着吃,加上鹽巴、味精和碎牛肉,特別好吃,還可以做餡包包子。”
人們喜歡丁真,也許就是對一份美好與純真的嚮往和守護。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新華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