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追星”本質早已變味?飯圈文化未來或將進入休整期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娛樂

撕團隊、控評……快樂的本質變了味兒,粉絲也覺得無聊、畸形;飯圈文化未來或將進入休整期

所有人都知道問題出在哪,就能理性追星?

在歷時兩個月的採訪中,“追星本該是件快樂的事”是站在每一個立場上的人都曾提到的一句話。當大家像在討論“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討論着“粉絲行為是否該由藝人買單”時,“追星”的本質似乎早已變了味兒。

而這兩年,隨着影視產業陷入嚴冬,平台、資方趨於謹慎、冷靜,粉絲經濟早已不再是效益的保證,飯圈文化未來或將進入理性休整期。

A 粉絲行為偶像買單?

——藝人需“下場”正面引導,不能不表態

在“227事件”爆發後,相較事件本身,外界最大的質疑是“肖戰去哪兒了?”粉絲場下激戰正酣,團隊發文維護大局,但肖戰卻只在時隔一個多月後發佈新歌《光點》,選擇用作品表達內心思考。

隨着粉絲逐漸幻化為偶像的形象符號,粉絲對他人的謾罵或過激行為,並不會引起外界對其個人的指責,反而其“粉籍”(指其喜歡哪個愛豆)會成為秋後算賬的追溯,即“粉絲行為,偶像買單”。“明星躲在粉絲後面,是不對的。”在資深藝宣小玫看來,藝人並非一個物品,理應有自己的想法;受到粉絲回饋,也應承擔飯圈文化中,正確引導粉絲的責任,“至少不要在事件爆發後,給粉絲造成一種‘我做什麼都是為了哥哥好,哥哥都能理解’的錯覺。”

在娛樂圈,及時通過或暖心安慰、或鞭策斥責的方式“引導”粉絲,已成為藝人最日常的話術表達。但事實證明效果頗佳。林更新就曾“空降”粉絲羣,表示對和他人鬥嘴的粉絲感到“生氣”。蔡徐坤則在機場遇到粉絲接機時,嚴肅地擺手叮囑“疫情期間不可以羣聚”。

大多數人對偶像與粉絲“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社會關係也深以為然。“偶像應當告訴粉絲不要理會黑料。如果偶像不表態,粉絲很容易失智,結果就是粉絲和黑粉混戰,黑料出圈,偶像惹得一身騷。”資深媒體人小木身處網絡媒體,見證了很多“偶像買單”的事件。

有着12年飯圈經驗的紅紅的偶像從出道到現在,經常引導飯圈,他用簡單的話語、表情、歌曲對粉絲進行引導,不僅能夠平息大家的情緒,也不會傷害到為他努力的粉絲的面子。“其實這件事,就像是‘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如果藝人覺得粉絲不需要做一些事,就應該站出來説。什麼都不説,那隻能理解為是默許。”

但同樣作為粉絲,小Y並不同意被迫“買單”的認知。她認為粉絲羣體實際是“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客觀理智的粉絲通常會“邊緣化”,所以外界看到的大多是極端暴戾的部分人。小Y直言,微博上一切言論都可能是假的,藝人開麥(指在社交平台公開發文談論某事件)很可能是團隊授意,希望粉絲妥協個人想法;且一旦飯圈某個行為失控,演變成粉絲為自己而戰,而非單純為了愛豆的利益,這時就算愛豆下場開麥,也無法控制局面。

不少粉絲都認同於,一些在藝人事件中“敗路人好感”的評論,是“職黑”與“營銷號”的惡意營業。職黑,即被有償僱傭或出於個人惡意,假扮成藝人粉絲,做出令網友不滿的行為;營銷號則是微博上以流量或利益為目的,通過或誇讚或貶損藝人的方式博取關注度的公共賬號。“職黑不可能消滅乾淨,只能準備好應對手段,儘量讓路人少被影響。”小Y坦言。

B 粉絲經濟時代落幕?

——影視嚴冬,流量不再是首要考量標準

2019年,影視產業和流量藝人都不太好過。相關部門頒佈“限古令”“限薪令”“限長度令”令資本遇冷,金主爸爸“掏腰包”的姿勢不再闊綽;《武動乾坤》《上海堡壘》等粉絲向作品先後撲街,令流量淪為收視、票房“毒藥”。此外,拉新穩定的平台方,也不再需要忍受以單集千萬的片酬為流量買單。

嚴冬之下,大量流量藝人從忙碌軋戲(指藝人在同一時間接拍多部戲)到無人問津,只能在雜誌、時尚、綜藝秀場上證明自己還“正當紅”。

“粉絲,好像已經沒有那麼大的效應了。”業內人士L先生透露,如今在選角時,平台似乎很少再要求“流量第一位”,而是尊重製作方從角色的契合度上出發,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考量藝人的帶貨能力、市場價值、輿論正負面。

例如“227事件”發酵後,不少網友猜測肖戰的待播劇會變成燙手山芋。但L先生卻不這麼認為。“肖戰本身的能力、形象都不錯,為人也比較謙虛。這件事並非觸犯法律紅線,只是粉絲行為給他招了黑。所以如果我有合適的角色,還是會考慮他。”在L先生看來,市場環境、監管法規配套等都不成熟的情況下,粉絲經濟確實可以決定一個項目的成敗。但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而商業品牌對藝人的包容度,也不再以粉絲行為做主要考量。資深藝人宣傳總監包包透露,據她所知,肖戰的商業價值目前並未受到太大影響,“反而客户還挺能理解的。只是團隊需要花一段時間維護路人緣。”而其代言的某個品牌,也並沒有在事件爆發後,刪除所有與其相關的內容,只是暫時把其他代言人頂到上面。從事時尚品牌市場營銷的小仙表示,品牌會在粉絲和銷量中平衡,“之前粉絲幾千幾千個地買套盒,品牌方肯定要考慮粉絲情緒。但如果藝人形象下跌,路人緣差,產品銷量肯定會減少,品牌也不會為了粉絲迎難而上。”

C 藝人團隊升級運營管理

——以感情輸出替代危機公關

包包作為藝人宣傳總監,已經有至少七年的工作經歷,她目前正在負責一位剛入圈的女演員M。她用過往經驗為M量身定製了目標明確、重點分明的粉絲運營方案。在她看來,過去的粉絲運營只看重“活躍粉絲”和“引領輿論”兩部分,但如今針對演員級別不一樣,團隊會給出更詳盡的規劃,大致分為“演員的現狀分析”“運營的策略”“粉圈的規劃”“危機公關”等。

以M為例,團隊會先以她的畢業大戲、參加的綜藝,與大刊或知名品牌的合作等資源,在她粉絲羣中進行大量、多次傳播。其次在擁有待播劇的前提下,利用粉絲宣傳,加強路人觀感。

更好地利用粉絲話語權,讓粉絲更加“專業”,同時對粉絲進行民主運營,並在一定程度上與粉絲通力合作,是目前諸多藝人團隊與粉絲接洽的方式。包包透露,目前大型經紀公司都設立了粉絲運營部門,例如擁有較多流量藝人的嘉行傳媒(代表藝人:楊冪、迪麗熱巴等)、黑金經紀(代表藝人:侯明昊、曾舜晞)等。還有一些公司會直接外包給owhat這樣的專業粉運(粉絲運營)公司,“它在造勢和迎合路人粉方面有很多優勢。據説某話題小花的宣傳全案就給了owhat。”

此外,目前包包也正在“養”一些職業粉絲賬號。號不在多,貴在活躍,可以更好地和粉絲打成一片。很多粉絲的視角和想法都“飄在空中”,對藝人的現狀和現在擁有的項目資源認知並不明晰,所以“七分粉絲,三分專業”的職粉,可以很好地幫助團隊引導、安撫散粉。而對其他職粉賬號、藝人個站、後援會分支組織,經紀團隊則會與一些容易溝通,不嫌事兒雜,願意幫忙張羅的職粉培養感情,偶爾贈予藝人的簽名禮物,或者在粉絲追機場時買咖啡、外賣和他們邊聊邊吃。

在包包看來,此類“打入內部”的行為,一是避免工作室出現信息錯漏,二是儘可能地把藝人的想法、現狀傳達給粉絲,讓粉絲理解團隊對藝人的規劃。反之,粉絲也會相應輸送重要輿情給團隊,例如粉絲舉報、粉絲不滿新劇等事件,若此前團隊與粉頭有所溝通,便可在發酵初期進行一定干預。

“這其實不屬於藝人方的工作職責。職粉賬號現在普遍應用於爭議性高的事件,粉絲又是非常需要領頭人的一個羣體,他們對事情的評論和觀感,非常需要引導性。我個人覺得與粉絲組織溝通感情,其實屬於危機公關的一種。”

畸形無聊、惡性循環,粉絲有口難訴

談到“飯圈失控”,作為眾矢之的的粉絲,卻大多處於“有口説不出”的無奈之中。在他們看來,大部分粉絲其實都是理智、高素質,且內心純粹的。無論是為愛豆維權,還是與團隊、出品方等資本“激戰”,都儘量在用平和、正當的手段“為愛發電”。

“如履薄冰”,是很多粉絲在網絡時代的生存法則。

在他們看來,當下的飯圈文化,是被品牌、市場、藝人和媒體集體塑造的結果,實際話語權並不大。不少粉絲也理智地僅將追星區分為“娛樂活動”,“粉絲手裏永遠不可能有改變世界的鑰匙,‘哥哥只有我們了’是一些粉絲造就的最大謊言。”而當外界把極端粉絲的過錯,歸結於整個飯圈文化,很多人嘗試辯駁,但自知大眾無法感同身受。實際上,大多數粉絲比任何人都希望這個小社會能夠健康、平衡地發展。

●小Y(25歲):從韓娛轉戰內娛的前站姐

●肉肉(25歲 ):入飯圈不到一年的“新粉”

●紅紅(30歲 ):頂流藝人後援會管理,在內娛飯圈待了12年

【“飯圈”敏感話題談】

話題1 #撕團隊#

團隊鐵了心,粉絲鬧上天也沒用

肉肉:我的愛豆是一個團的成員,當時是大家集體撕公司不作為。很多小事會讓我們覺得生氣,比如機場不護着愛豆,任由粉絲擁擠甚至撞到愛豆身上。大家覺得公司不夠專業,沒有盡到職責,就集體抵制了好幾個月。我個人認為其實沒起到作用,無非就是讓團隊更重視藝人一點。

紅紅:我也撕過多次。但我自身來説,是冷靜地用很現實的角度,講商品和消費者的關係。不這麼做,就很容易過界。所以一方面,我意識到這是他自己的事,另外一方面,我有不滿,我會去提意見。

其實“撕”,凡是撕成功的,基本上都是藝人和團隊本身已經動搖猶豫了,或者是默許的。所以外界看起來好像是粉絲撕掉的,其實藝人和團隊只是順勢找了台階下。更有甚者,是故意放風叫粉絲去撕,比如撕獎項、番位(演員出現在宣傳物料和作品中的排位次序)。藝人或者團隊如果鐵了心要怎樣做,粉絲鬧上天也是沒有用的。粉絲不傻,很多時候他們也知道撕不走(團隊),但出於情感原因,就得發泄出來,憋着難受。追星本質就是娛樂活動嘛。

我覺得分寸感很重要。鬧經紀人這種,那一定是矛盾積攢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話題2 #“出警”#

對路人“出警”只會增加厭惡感

小Y:引起飯圈“出警”(即粉絲用各種方式阻止對方發言)的是藝人口碑受損(也許會影響之後的資源),那麼不管是不是真的受損,粉絲的敏感心理就會迅速“出警”。

肉肉:公眾人物被評價太正常了。我作為一個混圈不到一年的粉絲,隨意“出警”是我完全不懂的地方。我個人認為,如果對家互罵,罵罵也就完事了,是飯圈正常的爭執。但對路人“出警”,我非常不理解。除了增加路人厭惡感,不會有任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