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熱播劇《開端》已經落下帷幕,但圍繞該劇產生的話題依然此起彼伏。
相較於開篇的驚豔,《開端》的大團圓結局不僅略顯平淡,還挖了不少坑沒填,讓觀眾大呼“不過癮”之餘不得不腦洞大開,自行腦補劇中沒交代完整的劇情。
在上一篇文章裏,我結合原型小説補全了王萌萌的故事線以及腦補了真正的“雙循環”結構。
在這一篇文章中,我打算討論一下似乎是全劇最無法自圓其説的問題:
那就是老張在最後一次循環裏,為何沒有盤問肖鶴雲和李詩情,怎麼洞悉爆炸案的?
從人設上可知,老張是一名具有極高職業素養的刑警,辦案的嗅覺相當敏鋭。
在前面的好幾次循環裏,肖鶴雲和李詩情都因為準備不足,被老張盤問到手足無措。
但在最後一次循環裏,老張只是簡單地和兩人寒暄了兩句就放他們走了。
肖鶴雲和李詩情從哪裏拿到自己的電話?
他們為何對生活上沒什麼交集的王興德和陶映紅這麼瞭解?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兩個普通人如何策劃出分工如此精密的方案?
敏鋭的老張居然會放着諸多的疑問不管,這個劇情似乎讓他的人設“翻車”了。
對此,有人提出了一個設想:也許老張進入了最後一個循環裏。
這個假設其實是有一定依據的,因為老張確實具備了所有進入循環的條件。
首先,他在上一次循環裏接近過公交車,並且因為炸彈爆炸而犧牲。
而且老張和肖鶴雲一樣,都經歷了送醫院治療但搶救無效的痛苦。
其次,李詩情和肖鶴雲在得知老張因公殉職後,都產生了深深的自責。
比起沒有深交的盧笛,以及同樣曾在循環裏犧牲過的江楓,老張和肖李兩人羈絆更深。
根據執念能產生循環的設定,老張極有可能因為肖、李兩人的強烈執念加入到循環中。
另外,一些細節似乎也可以支撐老張確實進入了循環的假設。
例如,在最後一次循環裏,老張對出警的佈置更周密了,會讓車輛靠近時關閉警鈴,會放棄在沿江東路上車攔截的計劃,還會安排疏散江面的來往船隻以及提前封閉對應道路。
如果老張進入了循環,那這個細節似乎可以證明老張總結了上次攔截公交失敗的經驗,做出了更加周詳的安排,讓公交更快到達大橋,為扔炸彈爭取更多的時間。
例如,在最後的寒暄裏,明明是李詩情給老張發的短信,但老張卻對着肖鶴雲説“知道我的電話號碼”,在看到肖鶴雲的表情明顯很彆扭後,依然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就放他們離開了。
如果老張進入了循環,那這個細節則可以證明老張產生了記憶混亂,把上一次發短信給他的肖鶴雲記成了這次也是他發的短信。
初看之下,老張也進入了循環這個假設挺合理的,能做到基本的自圓其説。
但實際上老張是否真的進入了最後的循環呢?我認為並沒有。
我們可以先對上面的兩個細節分析一下。
首先是老張的佈置之所以會更周密,和李詩情這次發送短信的內容更細緻有關。
李詩情在短信裏不僅寫明瞭作案手法、作案動機、爆炸時間以及嫌疑人的身份信息,還警示了老張不要鳴笛,要在大橋上攔截公交才能把損害降到最低。
老張的辦案能力本身就非常犀利,現在有了這麼詳盡的提示,會做出更完美的安排並不奇怪
其次,老張最後和肖、李兩人的對話雖然看似輕鬆,但實際上並不是簡單的寒暄。
老張是個職業素養非常高的老刑警,在劇中多次表明過不能因為懷疑就輕易下判斷。
肖、李兩人雖然表現非常可疑,但和前幾次的循環不同,這次已經抓到兇手了。
他們既和嫌疑人沒交集,又沒有任何犯罪動機,完全沒證據可以證明他們涉嫌犯罪,在進行了基本的筆錄後,沒有理由對他們進行更多的審問。
不過,老張同時還是個心思縝密,又非常善於察言觀色的人。
他的審訊技巧就是出其不意地發問,觀察被問對象的反應再做進一步的行動。
所以,他最後與兩人的寒暄其實是一次“非正式”的盤問,目的就是想試探兩人的反應。
結果肖李兩人都明顯表現出違和感,從老張的眼神變化,能看出他也察覺到了。
不過,在目前掌握的證據裏兩人都是無辜的,依然不能對他們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因此,老張只能表面上讓他們“回去想清楚”再説,實際上則會安排對兩人進行更詳盡的摸底,如果找到了更多的可疑之處,必定會傳訊他們回來接受調查。
但這些劇情已經明顯不是《開端》主體故事的情節,再拍出來就顯得有點離題萬里。
綜上所述,我認為老張即使沒有進入循環,也能解釋得通為何他最後不盤問男女主。
其實,張警官要進入循環還缺乏了一個最重要的條件:他並沒有任何劇情涉及到睡覺。
沒有睡覺就不會有待機狀態,沒有待機狀態又如何和男女主同步進入循環呢?
不過,一部優秀的電視劇總能引起觀眾圍繞劇情進行百花齊放的腦補,《開端》正是這樣一部出色的作品,不管大家的腦補合不合理,關鍵還是自己開心就好了。
#開端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