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4月19日,中國電影圈有一個大新聞,那就是一部“抗美援朝”戰爭片正式官宣,陳凱歌導演的《志願軍:雄兵出擊》,之前叫做《偉大的勝利》,這是三部曲系列的第一部。
同時,官宣了8位青年主演朱一龍、張子楓、陳飛宇、張宥浩、歐豪、魏晨、尹昉、魏大勳。根據目前宣傳來看,這部片子的演員遠不止這點,像之前爆出一個先導預告就有章子怡、張頌文、辛柏青,傳聞還有張譯,段奕宏等等。
這部電影是當前國內最頂級投資,頂級陣容,頂級製作的戰爭大片。
劇本改編自蘭曉龍編劇的新作《戰與祀》,之前《長津湖》是改編自《冬與獅》(現在高希希導演的電視劇版也爆出預告了)。還有什麼劇本打磨三年,籌備一年半,拍攝一年半等等。
影片涉及出場人物逾百位,將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講述“抗美援朝”戰爭三年始末,全面還原抗美援朝各大關鍵戰役。影片涉及出場人物逾百位,——
我的評價就是海報不錯,中國電影難得的史詩浪漫主義。但它能否拍好,能否成為新時代“抗美援朝”《大決戰》三部曲,心情就複雜了。
港台導演拍不好主旋律,可以理解?為何內地大導演也拍不好了香港導演很難拍好新時代中國商業類型大片,更不用提主旋律。我認為要拍好主旋律,題材和演員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只有兩點。
1、符合時代的影視工業化表現,也就是觀眾最關心的特效水平,它並不是人多,場面大,特效厲害就能夠解決的。
內地曾經有先進的影視管理經驗的,比如這個戰爭片。
《大決戰》系列的戰爭場面就不用説了,單説老謀子的《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不管是前者秦軍還是後者大軍,帶給人的壓迫感是香港電影達不到的。唯一接近的陳可辛《投名狀》和吳宇森《赤壁》,但還是內地合拍的,用的內地羣眾。
為什麼內地大導演行,因為早期部隊直接參演,部隊組織管理程度和精神面貌是普通羣演無法企及的,香港能使用這種資源的人很少,會使用的人更少。
香港導演也拍出過不錯的主旋律,林超賢的《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徐克的《智取威虎山》。這兩位都是香港電影工業的代表人物,長處則是以小見大,哪有展現宏觀層面的作品?
他們沒有那個經驗,更沒有那個能力,還沒有那個環境好吧。
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就是現代武俠片,林超賢的《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把香港警察換成了特種部隊,然後拍了他擅長的現代戰爭動作場面,完成度華語頂尖。
《紅海行動》戰爭場面,質感和調度不輸頂級好萊塢戰爭動作片。相比之下,吳京的《戰狼2》都塑料感很重,饒曉志的《萬里歸途》幾場戰爭戲接近,但戲份又太少了點。
《萬里歸途》導演饒曉志和郭帆是好兄弟,這部片子的特效是《流浪地球》核心團隊做的。
那內地第五代大導演,還有第六代導演為何也拍不好主旋律電影呢?
比如馮小剛拍過《集結號》《芳華》,張藝謀有《金陵十三釵》,陸川的《南京南京》,再到管虎的《八佰》等等。內地大導演的問題從來不在技術層面,至少不會像香港導演一樣拍成“黑幫打架”。
內地大導演為何拍不好主旋律?除了技術,“屁股問題”更重要2、內地大導演主旋律電影,影視工業表現更好,文化細節也更加到位,但觀眾最關心的故事劇情,角色塑造結合在一起的內核表達上面,也就是精神上面往往會跑偏。
馮小剛的《集結號》反映解放軍獲勝是上級騙軍隊送死,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還好(現在也有外國男人睡中國女性的爭議情節)。
陸川《南京南京》表達日本侵略者的反思戰爭,管虎的《八佰》表達“國黨”的一個特殊戰場。
我知道這些電影質量還不錯,爭議也挺大的,還有不少人反駁什麼云云。
這就有個簡單的道理了,中國近現代那麼多中國人勝利的正面戰爭,正面戰爭戰役,中國人民和人民軍隊那麼多可歌可泣的精神,他們難道就沒點感悟嗎?他們難道就不能自然生動地把這些精神拍出來?
這些大導演不是去拍侵略的日本軍人多麼痛苦,就是去拍對面的黨派抗戰多麼的無奈。難得正面表現我軍的《集結號》《芳華》,一個靠騙,一個被偷襲(對組織反應也不算正面)
2021年的電視劇《能文能武李延年》,正面的內核表達,正面的戰爭場面還原。形而下的戰爭,形而上的精氣神全部具備。它是市場的超級爆款,觀眾更是交口稱讚。
內地大導演拍其它表達的主旋律電影沒問題,為何一部連正面表達的都沒有?
這是不是就有點奇怪了,結果一看電視劇圈有《能文能武李延年》《山海情》《覺醒年代》《大山的女兒》等等,人家電視劇怎麼就拍得出精氣神都具備的主旋律?
原因早説爛了,第五代大導演是“傷痕文學”的反思出身;第六代大導演更是跑到現實主義,甚至虛無主義去了。集體主義天生就反對個人英雄主義和忽視個人榮辱,所以但凡帶一點傳統文人氣質的學者非常反感,再加上新中國後低頭向勞動人民學習十來年,他們一想到就渾身難受!
如果是拍清末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那些題材都還好。
因為這個大歷史事件思潮多變,各種勢力相互交雜。你要硬説沒有這些複雜表達,其實也有點狹隘,何況因為歷史遺留的問題,有點扯不清楚。
像《八佰》背後的真實歷史,謝晉元和八佰壯士難道不值得歌頌?
但是觀眾就在管虎是在歌頌果黨反動派,和反映八佰壯士的表達上面吵個不休了。
不過,這個“抗美援朝”戰爭偏偏不同,因為它是一場我黨,我軍領導的反抗美帝國主義的正義戰爭。不管是宏觀敍事的領導人,將軍元帥的戰略佈局。還是微觀敍事的戰役上面的戰場,戰鬥。
它都是全國上下一心,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打的正義戰爭。
哪怕戰爭湧現的出來每一位英雄,也是黃繼光,邱少雲,再到李延年等等。那些捨生忘死,為了祖國、為了革命、為了信仰、為了人民、為了美好生活的志願軍戰士,我們最可愛的人啊。
如果你們看過美國最偉大的戰爭片,都是關於越戰的《野戰排》《全金屬外殼》《現代啓示錄》,你們就會發現電影從政府到將軍,從軍隊到教官,不斷的異化戰士;將戰士逼成了鬼,要麼把將軍逼得懷疑信仰。
美國人拍“越戰”就是要反戰,因為這是不正義的戰爭,讓他們如此的痛苦,當然要反戰了。
而新中國的抗美援朝不是這樣的戰爭,抱着這樣思想的第五代,第六代導演能拍好這個主旋律也就怪了。反正不現實,不黑暗就體會不出他們的思考;不人性,不擰巴就表達不出他們要的藝術。
香港導演拍不好,內地導演老跑偏?誰對主旋律電影危害更大如果説香港導演只是拍不好還情有可原,內地大導演技術和文化細節是做得真的到位,我認為審美和藝術追求都更高一些,但在內核表達上面跑偏了,危害是更大的。
因為他們在表達上面,喜歡夾帶私貨,你信了就容易跟着跑偏。
為什麼上至官方,還有中間資本,以及市場都還是要選擇內地大導演和香港大導演呢?好比三位大導演合作的《長津湖》,很多網友認為質量就不夠好。
但兩部《長津湖》票房加起近100億,各方都認為這是部超級爆款,所以陳凱歌才能拉到頂級投資,頂級陣容,頂級資源拍攝《志願軍》三部曲。
這是一個“抗美援朝”戰爭史詩三部曲,至於陳凱歌能不能拍得好。
目前只能希望是因為是官方項目有上面管着,編劇強勢就最好。陳凱歌別動劇本,別開腦洞,別發散他的西方和日本文青思維那一套。陳凱歌能力和本事是有的,他是中國少數具有史詩氣質的浪漫主義大導演。
《長津湖》第一部前面四十分鐘回家鄉戲,集結戲,再到看到長城這種浪漫主義的戲就不錯。但後面的戰爭戲的導演是林超賢和徐克,第二部基本上是徐克,陳凱歌能否駕馭宏觀敍事戰爭戲,特別是精氣神還不跑偏 ,只能説拭目以待了。
票房好,口碑差,觀眾更是罵聲一片?別再讓大導演拍主旋律了那麼有沒有挽救的辦法呢?我是希望官方,市場,還有觀眾多給正在崛起的內地青年導演團隊機會,好歹讓年輕人試一試啊。
郭帆的《流浪地球》系列,是我看到這些年唯一拍出中國宏觀敍事,還有精氣神大片。關鍵是這特麼是部科幻大片啊,還不是主旋律電影。
吳京的《戰狼》系列,《萬里歸途》還有流量明星。兩部電影不是那麼宏觀敍事,但也都是質量更好的商業類型大片。還有去年網大《特級英雄黃繼光》,電視劇《能文能武李延年》。
這些內地年輕導演身上就沒有那股子陰陽怪氣的勁,你們讓他們試試呢。
我真心希望陳凱歌的《志願軍》系列能夠拍好的,畢竟拍都已經拍出來了,不要再辜負我們最可愛的人了。
中國最可惜的就是早期國營製片廠斷代了,像張藝謀們第五代導演,同時代是有《大決戰》系列,《橫空出世》陳國星,再到《紫日》《黃河絕戀》《紅河谷》馮小寧這樣能拍好的導演。
他們卻沒有跟上新時代,後來國營製片廠也斷代了,一聲長嘆。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