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公路電影,就需要總結一下很多公路片的大環境背景,看多了就會發現,公路片中的主人公為何要上路,原因很簡單,對於現實的不滿,而對於現實的不滿主要體現在兩點,一點是物質追求,另一點則是精神嚮往。而這樣的起點到底會造就什麼樣的終點呢?美國電影中,有一部經典公路片《逍遙騎士》就給我們給出了一種答案,但是《逍遙騎士》並不是開端,在它之前,另一部更加經典的公路電影則是給予了今後很多公路片樹立了一個里程碑以及標杆,它就是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雌雄大盜》。
《雌雄大盜》可以説是公路片公認的鼻祖式影片了。本片不論從立意還是從故事的講述上都有着某種開創意義,而本片誕生的年代也是一個風雲際會的年代,在這樣的年代配合這樣的影片,名聲自然能達到一種斐然的效果。
《雌雄大盜》説的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誕生的兩個劫匪,邦尼和克萊德的故事,兩個人都是無所事事的底層民眾,邦尼是一家餐廳的服務員,而克萊德則是一個小偷,兩個人在克萊德打算偷竊邦尼母親的汽車的時候偶然認識。於是,這兩個人一拍即合,最終決定了攜手走天涯。而他們謀生的方式也很簡單粗暴,那就是搶劫,不斷地搶劫。
邦尼和克萊德在搶劫的途中遇見了另一個有趣的修車工莫斯,於是三個人不約而同的結伴而行,後來這個大軍中還加進來了克萊德哥哥一家。於是,這個五人團伙便開始了自己的浪跡天涯之旅。
本片之所以會得到大眾的普遍好評,一個主要的原因來源於這部特殊的電影在特殊時期的某種特殊屬性。表面上看這是一部講述兩個劫匪一路搶劫的故事,毫無疑問,用現在的目光來判斷,這肯定是一夥壞人,他們應該遭受法律的制裁,而不是文藝創作中的謳歌。然而我們帶入到本片當中的年代就不難發現觀眾為什麼對這部電影有着特殊的喜愛。
邦尼和克萊德結伴而行的年代,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代。經濟大蕭條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聯邦政府奉行的經濟政策徹底破產,而資本家並沒有因此去照顧底層民眾的生活,反倒是因為經濟蕭條,資本家與民眾之間的貧富差距更加明顯。在這個大背景下,社會秩序並不會考慮到普通人,而是依舊用現行的制度來打壓任何一個瀕臨破產卻想要去反抗的底層民眾。於是,邦尼和克萊德就應用而生了。
同樣是犯罪行為,只要是附註一定的合理性,這種犯罪行為就不會被認為是暴力而是會被讚揚。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兩個人在搶劫了銀行的過程中並沒有對銀行中的個人實施搶劫。只是對抗當時的政府而不是將暴力付諸於民眾,因此,邦尼和克萊德收穫了當時民眾的“喜歡”。雖然這種喜歡是一種病態的呈現,而這種呈現的始作俑者則是當時美國聯邦政府的不作為。
當聯邦政府不能有效地解決民眾的生活問題之後,民眾就會起來反抗,然而在經濟危機期間,政府維護的是資本家的利益,這就自然而然地引發了民眾的不滿。而邦尼和克萊德的出現則代表了民眾朝着資本家開出去的一槍,這一槍一定程度上彰顯了民眾對於資本家反抗的果敢,同時也給普通民眾出了一口氣。用我國古代大俠的標準來看,這種敢於劫富的大盜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了俠客,至於説邦尼和克萊德是否“濟貧”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而另一個主要原因在於本片誕生的年代,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正值全球自由主義浪潮最為活躍的時代,這個時代對於任何政府組織都是不滿且心生對抗的。而文藝界最直接的對抗方式就是法國新浪潮電影的興起以及歐洲被法國新浪潮運動影響之下的一系列伴隨行為。而遠離歐洲大陸的美國自然也不甘落後,這種不甘落後的思想在大眾當中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自由主義,這種自由主義與當時的反戰思潮以及國際共產主義結合起來,慢慢的就有了本片中的那種對抗一切的思想。
回想一下,邦尼和克萊德為什麼結合,原因在於那句經典台詞“敢與不敢”,正因為有了這句台詞,兩個人便不謀而合的開始了一系列的瘋狂行為,而這種瘋狂行為一定意義上就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真實寫照。當主張自由的人變得無所畏懼,那麼就沒有什麼事情能阻擋自己。
而本片的結局顯然並沒有朝着無限制的方式發展下去,兩個人的死亡也預示着自由主義的終點一定是聯邦政府的直接干預。但這種直接的干預並沒有使得邦尼和克萊德的形象有任何的消弭,相反,他們兩個人卻因此而成為經典叫人難以忘記,謎一樣的六十年代,正確答案到死依舊是個謎。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