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撐警藝人陳百祥:鼓勵年輕人走出去與內地同行多合作

專訪香港撐警藝人陳百祥:鼓勵年輕人走出去與內地同行多合作

編者按:

40年砥礪奮進,深圳從邊陲小鎮成長為有全球影響力的大都市,香港見證並參與了這段歷程。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持續推進,香港在迴歸祖國23週年之際,也迎來了有如“定海神針”的香港國安法落地實施,“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開啓歷史性新節點。香港,正迎來揚帆再出發的最佳契機。

即日起,我們開設“香港揚帆再出發”專題報道,專訪香港各界人士,暢談港深及粵港合作的無限可能,並展望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當中的發展前景。

10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公佈2020年度授勳名單,來自香港各界共687人獲得嘉許。其中,香港知名藝人陳百祥獲頒銅紫荊星章,是今年香港演藝界唯一獲此殊榮者,港府授勳頒獎詞贊陳百祥是“促進社會和諧與溝通的良好榜樣”,是“新一代演藝人的模範”。

今年即將踏進70歲的陳百祥,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是香港知名喜劇演員、歌手和主持人,人稱“叻哥” (因與他英文名Nat音相近,“叻”在廣東話中也有厲害之意)。早年間,他與周星馳合作的喜劇電影《唐伯虎點秋香》《鹿鼎記》等為內地觀眾所熟知。多年來,陳百祥還熱心公益,組建了公益慈善機構。

香港“修例風波”期間,陳百祥一直堅持在呼籲止暴制亂、支持香港警察的第一線,引發關注。他曾多次出席市民自發組織的“撐警”集會,又到警署慰問鼓勵香港警方。

10月29日,“叻哥”陳百祥接受南方都市報專訪,直言“撐警”是心之所向,“我只是做了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對於香港未來發展,他認為“只要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香港人就充滿機遇,不怕從頭再來。”

專訪香港撐警藝人陳百祥:鼓勵年輕人走出去與內地同行多合作

【對話“叻哥”陳百祥】

“如果我小小的力量能鼓勵警察,何樂而不為”

南都:可以説説當你得知自己獲得銅紫荊星章時的感受嗎?

陳百祥:9月中旬,我當時與太太在內地旅行,接到了電話知道自己獲了獎。我認為這一方面是對我這麼多年來從事香港演員、主持人等工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去年“修例風波”期間,我自發地站出來支持香港警察,成為第一批“撐警”的香港藝人。我的工作獲得港府讚賞,我當然非常開心。

但同時也感到挺意外。因為我做任何事情,只是因為我認為這是對的,我就去做,並沒想過能有什麼回報。比如我拍喜劇、唱歌、做主持人,是希望通過我的樂觀感染觀眾,帶給其他人歡樂;去年我站出來“撐警”,是因為我認為不能因為害怕就沉默,必須要説出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南都:去年“修例風波”期間你多次公開發聲“撐警”,是出於什麼原因?

陳百祥:因為我看到了暴徒破壞行徑愈演愈烈,我記得有一天在電視上甚至看到暴徒圍住了香港警察總部。我在想,香港警察是維護法紀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香港警察這最後一道防線都被暴徒擊倒,那香港會淪為什麼?

其實我一直非常欣賞香港紀律部隊,年輕時就幻想過當警察,現在也有很多警察朋友。當時正好有位警察朋友邀請我到警署為他們打氣,那時候香港警察工作壓力特別大,24小時連軸轉,還經常面臨受傷風險,所以我想都沒想就立刻答應,之後到警署打氣,參加“撐警”集會等。

南都:你害怕暴徒的報復嗎?

陳百祥:我發聲支持香港警察後,確實有一些人士在網上對我發出威脅,比如揚言要燒我家房子,他們其實就是恐嚇我。

我沒有害怕過,雖然我不覺得自己是英雄,但男人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他們(暴徒)歪曲了這多麼事情,必須有人説出來。我認為“撐警”這件事是對的,如果我小小的力量真能鼓勵到香港警察,何樂而不為呢?永遠不要因為害怕而放棄去做你認為對的事情。

愛國是必然的,不犯法是公民應遵守的底線”

南都:回看這場風波,給香港社會帶來哪些影響?

陳百祥:社會發展總會面臨很多問題,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很正常。但這場風波卻造成香港社會撕裂,一些家庭中,父子或者夫妻因為理念不同就可能翻臉,好像彼此已無法溝通調和,這是之前不曾有過的,所以很明顯是有一些有心人士在刻意製造這場風波,而且部署了很久。

“不可以犯法”是一個社會公民應該有的底線,也是保證整個社會安定繁榮的前提。暴徒做出各種破壞行為就是犯法,我不管他們有什麼訴求,犯下暴行就是錯了,因為他們在摧毀我們的社會,他們將自己的訴求凌駕在犧牲別人的安全和自由之上。

南都:目前香港國安法已落地實施約4個月,你覺得它為香港社會帶來哪些變化?

陳百祥:香港國安法對香港社會的穩定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我認為香港非常需要香港國安法,這部法律主要針對暴力分子,明確告訴他們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劃出了法律的底線,而對於普通市民的生活根本無任何影響。事實證明,它是行之有效的,目前整個香港社會都恢復了穩定。

南都:你經常強調要愛自己的祖國,這跟你的成長經歷有關嗎?

陳百祥: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週年,我是建國後一年出生的,今年即將迎來70歲。雖然我出生的時候,香港已淪為英國的殖民地,那時候我們沒法學習到中國歷史,但我很喜歡歷史,所以我會自己去學習。我知道近代史上,祖國是怎麼被外國人欺負的,我也知道新中國是如何艱難地建立起來的,所以我懂得珍惜。

而作為香港土生土長的居民,我看到,香港迴歸祖國23年來,我們的生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而且享有了更廣闊和自由的發展空間。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也讓大家再次看到,世界上很多所謂醫療先進的國家也無法將疫情控制得如內地一樣好,內地制度和管理,在這場抗疫中顯示出明顯的優越性。

所以我愛國是很必然的,不需要別人來教,我不知道那些暴徒在爭取什麼,或許他們也不知道,他們做的只是在摧毀社會。

鼓勵香港年輕人走出去,勿做井底蛙”

南都:你經常來內地嗎?你對內地城市的印象如何?

陳百祥:近年來經常回內地。我感覺內地這幾十年變化很大。就如香港的“鄰居”深圳,人民的生活水平已和香港沒有什麼差別,而深圳在科研等一些方面,甚至可以説比香港更加優勝。

今年9月我因為工作回了內地一趟,我和太太也趁着難得的機會,在內地遊玩了一趟。我們特意選擇一些遠點的地方,例如雲南西雙版納、河南雲台山、四川九寨溝等很多景點,我不得不感嘆祖國山水如此多嬌。

我原來喜歡紅酒,近期迷上了中國茶,很想去內地學習各種茶文化;我原來以為香港已經是美食天堂,沒想到去一趟廣州,才發現“天外有天”。年輕時我太忙了,有時候一年要接十多部戲,沒有時間玩,現在正好可以和太太慢慢走,欣賞祖國的河山。

南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你是怎麼理解?你認為香港演藝界人士如何在大灣區尋找機遇?

陳百祥:對於香港人來説,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因為它是一個背靠祖國、放眼世界的舞台。

香港演藝界人士當然可以在這裏找到很多機會,我也看到不少香港藝人走出去,被內地觀眾瞭解認識,例如歌手譚詠麟、李克勤等,演員古天樂、佘詩曼等。但總體來説,香港演藝界目前存在青黃不接的困境,能走出去的年輕人不多,成功的人也不夠多,我們也擔憂,在思考是什麼原因。我常常鼓勵年輕人必須走出去,跟內地合作,很多電影、合拍片都是機會,要再努力一點、勤奮一點。

南都:你對香港未來的發展是否有信心?對香港年輕人有什麼建議?

陳百祥:我為人十分樂觀,我認為香港雖然遭遇一連串打擊,但它仍是一塊“福地”,換個角度看,有危才有機,此刻沒了工作,是不是正好可以思考下哪裏有更廣闊的機會呢?

香港只要背靠祖國,面向世界,香港人就充滿機遇,就不怕從頭再來。

對於香港年輕人,其實我沒有太多建議,因為我還是個“大小孩”呢。我只是對那班犯法的一小部分年輕人感到可惜和遺憾,這需要香港特區政府和教育界一起來教育他們迴歸正途。

我就只會教馬、狗或者貓,它們很聽話。我給自己其中一匹愛馬取名叫“莫己若”,取自於《莊子》的《秋水》篇,説的是河伯看着自己的河水奔騰很是得意,轉頭一看,後面是無邊無際的大海,原來大海才是最大的。你覺得香港大?回頭看看祖國內地,那才是大海。香港年輕人要提醒自己,不能做“莫己若”,淪為“井底之蛙”。

【人物名片】

陳百祥出生於1950年,家中有4個姐姐,1個弟弟,小時候生活艱苦。少年的他白天上學,晚上就去酒吧唱歌。中學畢業後他組建樂隊,正做得風生水起時,他離開樂隊去做生意,他開辦的製衣廠,從1個廠、6名工人開始,沒兩年就發展到3個廠、兩三千名工人。財富來得快去得也急,1975年公司宣佈破產。重新歸零的陳百祥拉着最後一批貨獨自去了中東,三四年才賣完。人生低谷時,他曾同時做幾份工作,最多的一次同時拍七部戲,還曾做練馬師。

1978年,陳百祥重返演藝圈,從在電影中客串開始,逐漸發展成為影、視、歌、主持等多棲藝人,先後拍攝了幾十部影視劇,《精裝追女仔》《鹿鼎記》等作品廣受內地和香港觀眾歡迎,其中與周星馳合拍的《唐伯虎點秋香》裏他扮演的祝枝山形象更是深入人心。1994年,陳百祥推出專輯《我至叻》當年紅遍香江,為此在紅磡體育館連開了7場演唱會。

陳百祥向來熱心公益。1986年,他與譚詠麟等演藝界人士一起,組成了香港明星足球隊,踢球募集善款,幫助有需要的人。在內地,他們先後舉辦了近百場慈善球賽和慈善演唱會,籌款額達到五六千萬元人民幣。華東水災、汶川地震等重大災害發生後,這支明星足球隊都曾及時伸出援手。

採寫:南都記者 餘毅菁 實習生 葉婉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60 字。

轉載請註明: 專訪香港撐警藝人陳百祥:鼓勵年輕人走出去與內地同行多合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