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鐘》正在公映,電影圈勞模張藝謀又開始為新電影勘景了。這次,他拍攝的是“抗美援朝”題材。
昨天,一組張藝謀東北雪地勘景圖曝光,照片中張藝謀身着厚重羽絨服、羽絨褲,戴着皮製棒球帽和皮手套,目光鋭利。隨勘景圖同時曝光了一段勘景視頻,視頻裏,張藝謀不時與攝影指導趙小丁、美術指導林木交流,示範場景效果,構思影片畫面。再次集合合作多年的金牌班底,張藝謀70歲高齡頂着零下二十攝氏度的極限温度奔赴東北取景,即將開拍的新作到底會呈現怎樣的故事,引發大家期待。
觀眾猜測張藝謀的新片是《最冷的槍》
在堪景視頻裏,張藝謀站在一個斜坡上,雙手端起一架想象中的步槍,比劃着抗美援朝戰士的精準射擊,分明就是神槍手的架勢。而對話中頻繁提及到“戰壕、士兵”等詞彙也可以直觀感受到這部籌備中的作品將有大量戰爭場面與槍戰元素。
網友們紛紛猜測,並從國家電影局的立項中找到了蛛絲馬跡,這回老謀子要拍攝的電影很可能就是——《最冷的槍》。
雖然立項中沒有寫着張藝謀,但該項目編劇陳宇剛剛跟張藝謀導演合作過《堅如磐石》,所以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最冷的槍》的故事大意是這樣的:抗美援朝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志願軍狙擊手張大弓槍法過人,美軍傾盡全力欲將之消滅。面對敵人佈下的天羅地網,張大弓臨危不懼,同敵人展開周旋,最終扭轉了戰局,成功擊敗對手。
藝綻君看到這裏,不禁感慨,這不就是好萊塢電影《兵臨城下》的情節嗎?
先複習一下:
《兵臨城下》由讓·雅克·阿諾導演(也是《狼圖騰》導演)執導,裘德·洛、艾德·哈里斯主演,2001年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改編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創作的同名紀實小説。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聯紅軍傳奇狙擊手瓦西里·柴瑟夫與德軍頂尖的神槍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一場生死之戰。
這部影片中,藝綻君記得最清楚的一個細節就是瓦西里用鏡片的反光,來跟對手鬥智鬥勇的過程;還有,瓦西里為了尋找戰機耐心等待的那份堅韌,也讓人印象深刻。
張大弓原型就是志願軍狙擊手張桃芳
如果老謀子真的看中的是這個題材,相信《最冷的槍》一定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故事。
果不其然,原來片中的狙擊手“張大弓”是有人物原型的,他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神槍手張桃芳同志。
1931年出生在江蘇興化的張桃芳,1951年3月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入伍後曾接受過近兩個月的射擊訓練;1952年9月參加志願軍進入朝鮮戰場,他所在的24軍72師第214團一開始駐防在朝鮮的戰略要地元山。
張桃芳所在的部隊到達前沿陣地時,抗美援朝戰爭已進入戰略防禦階段。當時美軍憑恃先進的裝備,有恃無恐,於是上級指示:“組織特等射手展開狙擊作戰,打擊敵人的猖狂氣焰。”
張桃芳領到了一支前蘇聯製造的莫辛·納甘步槍。這支槍沒有瞄準器,而且一次只能裝一發子彈。他訓練非常刻苦,整天端着空槍,反覆練習舉槍動作;他還用破牀單製成兩個沙袋掛在手臂上練習臂力,練到最後,他兩臂掛着十幾公斤沙袋時,仍能不差分毫地扣動扳機。
以442發子彈擊斃了214名敵人
1953年1月,張桃芳來到上甘嶺陣地的前沿——597.9高地,他生前描述:“射擊台最近離敵人不到100米,對面陣地上的美國兵眼睛是藍的還是黃的,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張桃芳的狙擊天賦很快就展現出來了,成為了全連頭號狙擊手。他的兒子張軍曾經回憶,24軍軍長皮定均起初不相信這位新兵蛋子這麼牛,就找了一位作戰參謀,帶上一對自己都捨不得穿的皮靴子,囑咐參謀,“要親眼看見他擊殺三個敵人才把皮靴子送他”,張桃芳就在這個參謀面前打中了三個美國鬼子,證明了自己。
張桃芳後來把射中敵人的彈殼都裝在軍長送的皮靴裏,一共有211個。軍長知道他是214團的,就鼓勵他再打3個。張桃芳又回到狙擊陣地打中了最後的3名敵人。
年僅22歲的張桃芳,在單兵作戰32天裏,以442發子彈擊斃了214名敵人,創下了志願軍抗美援朝擊斃敵軍的個人記錄。
張桃芳是天生的遠視眼,他能在800米外精準地擊中敵人,也創造了志願軍最遠射程的狙擊紀錄。在一次射擊考核中,他居然5槍擊落了4只飛鳥,讓人歎為觀止。
看到這裏,藝綻君也很激動,這樣一位狙擊英雄,真的就是“於千萬人中取敵人首級”的常山趙子龍,真乃我軍之大幸也!
195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為張桃芳榮記特等功並授予“二級狙擊英雄”榮譽稱號;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張桃芳“一級國旗勳章”。
他被譽為“志願軍神槍手”、“冷槍英雄”、“上甘嶺狙神”。
1954年,張桃芳從朝鮮戰場回來後,報名參加了志願軍戰鬥機飛行員,以優異的成績入選,成為新中國第一代戰鬥機飛行員。1985年6月,張桃芳退休。
2007年10月29日,張桃芳在濰坊市第一軍休所逝世,享年77歲。
誰是張大弓最合適的扮演者?
如果張藝謀這回要拍的真是《最冷的槍》,有了《兵臨城下》《老槍》等佳作在前,《最冷的槍》要想出彩,還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首先是誰來扮演片中的張大弓,這是關鍵。張大弓入朝時才22歲。按照張藝謀一貫的風格,喜歡用新人,尤其在演員的年齡上他超級在意。
如果讓藝綻君來挑選,我就選易烊千璽。因為他夠憂鬱,沉穩,剛猛(《少年的你》中演過小痞子)。別的還真想不出來第二人(張譯和吳京太老了,棄用!)
其次,狙擊就是跟敵人鬥智鬥勇,所以故事的細節很重要。《兵臨城下》中已經拍過的肯定不能要,這就需要在張桃芳的真實故事中找到細節並加以發揮才行。
拍戰爭片是一個導演的夢想。不管是斯皮爾伯格還是吳宇森,都是如此。此前張藝謀導演只在《紅高粱》《活着》《金陵十三釵》裏展示過戰爭的場面,但對現代戰爭中以士兵為主角的描繪還是第一次。不管張藝謀導演拍的是不是《最冷的槍》,他的這部抗美援朝大片都值得觀眾期待。
相關新聞
感動人的《一秒鐘》沒能感動票房
近期,張藝謀導演新片《一秒鐘》熱映中,影片可以説是近幾年張藝謀導演的口碑之作。
不管從電影主題還是影像風格,《一秒鐘》都跟張藝謀導演早期的電影類似。《一秒鐘》的故事很簡單,但故事背後折射出的時代荒誕性讓這部影片具有了寓言的特質,這跟《歸來》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秒鐘》取材於作家嚴歌苓小説《陸犯焉識》中陸焉識從勞改農場逃出來去看女兒紀錄片的片段。張藝謀導演和編劇鄒靜之在此基礎上重新擴張了這個細節,這才有了現在的故事。從目前《一秒鐘》的公映版本來看,片中張譯飾演的父親張九聲冒着生命危險從勞改農場跑出來,就為了看《新聞簡報》上“一秒鐘”女兒畫面的動機還缺乏清晰的交代,他的女兒究竟怎麼了?電影中沒有明説,不過觀眾可以從範偉飾演的放映員範電影的片言隻語中體會到人物的命運。
影片其實講了五個父親和孩子的故事。除了張九聲和自己的女兒,劉浩存飾演的劉閨女和弟弟跟拋棄他們的父親以及範電影跟自己趕馬車的兒子的“父子”關係外,還有在影片裏,電影院裏放映的《英雄兒女》中,王芳跟自己的父親王文清千里相認,以及張九聲跟劉閨女之間的“父女”關係,那是兩人剛認識時胡謅的一種關係。
從結果來看,前三對父女關係/父子關係都是缺失的,張九聲跟女兒生死相隔,劉閨女和弟弟被父親拋棄,範電影因為一次失誤,給兒子喝了電影膠片清洗液,導致兒子大腦受損,最終智力發育不全,抱憾終生。而在電影《英雄兒女》中,王芳終於跟父親相認,迎來大團圓結局;在《一秒鐘》的結尾,出獄後的張九聲跟穿上新衣的劉閨女相見,讓之前胡謅的“父女關係”得以延續。這兩段關係意味深長。在前段關係中,電影作為造夢機器,跟現實的反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後一段關係裏,張九聲跟劉閨女短短一夜之間發生的情感聯繫,讓這段最初胡謅的父女關係成為了現實:一個失去女兒的父親重新在一個失去父愛的女兒身上找回了親情的連接紐帶,電影強大的情感撫慰作用得以彰顯。
《一秒鐘》的畫面具有強大的隱喻功能。影片一開始,一望無垠的沙漠跟張九聲踉踉蹌蹌的渺小身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讓人想起現在流行的一句話,“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的頭上都是一座山”。張九聲的一次打架事件就像是多米諾骨牌,最終導致他命運的巨大波瀾;而在影片最後,範電影偷偷剪下來送給他的一格有他女兒畫面的膠片,被漫天飛舞的黃沙淹沒,不禁讓人感慨,一個小人物的情感波瀾無論多麼翻江倒海,也會瞬間被茫茫沙漠淹埋,無人知曉。
是不是現在的年輕人都能理解《一秒鐘》這個故事呢?在網上,也有一些網友覺得這個故事“有點假”。現在影院主打25歲以下的觀影主力人羣,影片的票房已經反映了這一點。
看懂《一秒鐘》並不難,但能理解這個故事,可能需要一些閲歷。每個時代的觀眾,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山”,對於現在的年輕觀眾來説,緊張的工作節奏和經濟上的巨大壓力,就是心中的那座山,相比那些宏大敍事,生活中的小確幸往往更加能打動他們,《一秒鐘》在物質匱乏年代的那種窘迫和困頓,以及張九聲的冒險之旅,也終究成為了歷史的背景。但這也是這部影片的價值所在,也是張藝謀導演值得尊敬的地方。
來源:藝綻
流程編輯:u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