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又在懷念童年?是我
>週末北京下雪了。
>和北京的雪一起到的,還有張一山對楊紫的生日祝福↓
>11月6號,是楊紫的生日。張一山卡點送上祝福——
>
>媽呀,想説這就是長大的劉星嗎?什麼時候也學會了“咯噔文學”那一套?
>果然,小雪和我們都不太習慣
>
>小劇先唱助助興。
>這些年,《家有兒女》被大家討論比較多的有“劉星分肉餅”↓
>後來被玩梗,用在各種場合。
>楊紫在《嚮往的生活》分蘋果時,還充分發揮了“夏家”傳統(bushi)。
>還有一年被討論好幾次的“劉梅和夏東海多有錢”↓
>但,除了這些熱議的話題,週末刷了幾集《家有兒女》的小劇,還看到了很多值得我們回味的東西。
>有多少父母因為工作忙,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小雪哭着説從小被丟在爺爺家的時候,誰觸動了?
>當年看小雪説“愛心會被利用”,以為只是在吐槽弟弟的行為。
>但長大後回想,不無道理。
>劉梅很像中國家長的縮影,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天天把為你好,掛在嘴邊,一着急就大聲。
>但只要對孩子好,在她的能力範圍內,她就一定想辦法讓孩子吃好、穿好,去好的學校。
>(P.S.2004年,贊助交2萬,他家是真的有錢吶)
>夏東海是很多孩子“理想中的爸爸”。他寵孩子,但不會一味溺愛,會和他們交流溝通,會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講話。
>他做的最好的一點是,不拿家長架子,而且會反思自己。
>關鍵時刻,又有大家長的範兒,告訴全家人,不能逃避。
>當年看劇,只記得鬧騰的劉星,
>有個性的小雪,
>沒長大的小雨。
>現在重新回顧,有了不同的感受。
>經典的劇集就是這樣,每每拿出來都能有不少新感受。
>《家有兒女》之後,每年張一山都會和楊紫互相發送生日祝福。
>有一種友情叫做張一山楊紫。
>他們一起長大,真的像劇中所演,成為家人一般的存在。
>(P.S.這氛圍,這眼神,真不怪大家嗑CP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