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王一博年入3億,樂華沒有粉絲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娛樂

文丨圈內新知,作者丨李哩哩,編輯丨月見

熟悉樂華娛樂的都會知道創始人杜華的一段經歷:杜華年少時的偶像是林青霞,當她得知林青霞是在街上被星探挖掘後,從初一到初三,她在南昌市最繁華的街道走了三年。

後來陰差陽錯,杜華成了與龍丹妮和楊天真齊名的“娛樂圈三大教母”,在娛樂圈捧紅了一批又一批當紅炸子雞,在資本圈輾轉新三板、A股,掛牌又摘牌,走了七年上市路,終於拿出一份三年連續增收的招股書,企圖叩響港股的大門。

也是“三年”這個特別的字眼,意料之中地挑撥起王一博鐵粉們敏感的神經:近三年,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

三年前,2019年,正是王一博憑藉《陳情令》爆火的一年,三年裏拿下36個品牌代言,一舉登上內娛頂流的寶座。樂華身價也水漲船高,招股書顯示,樂華娛樂2019-2021年收入從6.31億上升至12.90億,複合年增長率為43.0%;淨利潤從1.19億元上升至3.3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67.6%。

圈內新知製圖

雖然沒有明確披露王一博在營收中的貢獻,但在招股書中仍有跡可循。樂華三年間向“供應商B”(簽約藝人控制的企業)支付的採購金額分別為3227.4萬、1.33億、3.02億,累計為4.67億元,在總營業成本中的佔比從2019年的9.2%上升至2021年43.9%。

結合與該供應商業務關係年限7年、王一博簽約日期自2014年10月開始、爆火時間與採購金額暴漲一致等細節不難推測,這個創造樂華近一半營收的男人就是王一博。

01、All in 搏“一博”

在樂華娛樂長達445頁的招股書中,王一博的名字出現了18次。“含博量”超高也讓資本市場對樂華的可持續盈利能力一片唱衰。

藝人經濟的不穩定性近幾年愈發明顯,優質偶像如長紅十幾年的王力宏也能一朝跌落神壇,杜華孤注一擲押寶兩年後經紀約到期的王一博,怎麼看都像一場豪賭。

首先,藝人管理本身就是行業集中度極其低的行業,樂華的招股書顯示。2020年中國營收排名前五的公司總計佔到6.1%的市場份額,樂華娛樂1.5%的市佔率雖然排名第一,但與第二、第三名的1.4%和1.3%並未拉開差距。

其次,以藝人管理為主營業務的樂華,在招股書中披露的營收結構也毫無意外地像戒不掉的“王一博依賴症”一樣,越來越失衡。

整體來看,樂華集團業務由三部分構成:藝人管理、音樂IP製作及運營和泛娛樂業務構成。其中的藝人管理一項,在2021年已經佔到總營收的91%,其餘兩項業務近三年的增長几乎停滯。“音樂IP製作及運營”近三年總計收入約2.5億,王一博的《無感》和《我的世界守則》銷量分別為1700萬張和1500萬張,按市場價一張3元計算,兩首單曲營收近億元。

圈內新知製圖

除此之外,招股書也給出了經紀公司通過藝人管理產生收入的兩種方式:參加商業活動和提供娛樂內容服務。

參加商業活動無外乎代言、線上線下推廣以及演唱會、節慶、典禮等。娛樂內容就是常見的電影、劇集以及綜藝。王一博在這兩項的貢獻上都穩居首位。

最吸金的代言項目上,王一博2020年新增品牌代言25個,比當年的易烊千璽多出一倍,居國內明星代言新增之首。樂華最新發布的2021藝人年度總結,王一博的代言數量已經達到36個。

“名氣”和“變現”相輔相成。2019年之前,王一博的身份標籤是UNIQ成員之一、天天向上主持人,最大的番位是電視劇《人間至味是清歡》中的男二。成功拿下《陳情令》主角,也僅獲得老闆杜華在微博上一句的“恭喜”。

2019年《陳情令》成為現象級爆款。之後,王一博接連拿下《有翡》男一、《風起洛陽》男二、《冰雨火》男一等影視角色;擔任了《這就是街舞》三、四季導師,登上了時尚週刊和央視春晚。樂華公佈的藝人娛樂項目合同由2020年的153個下滑到2021年的129個,也沒能阻擋營收多出了3個多億,這不得不歸功於頭部藝人的頂流吸金力。

除了王一博,樂華旗下還有韓庚、王一博、孟美岐、範丞丞、黃明昊、吳宣儀等57名簽約藝人和80名訓練生。這些藝人在2021年貢獻了11.75億的營收,同時拿走了5.29億元的分成,佔樂華總營業成本的比重也已經上升到了76.9%。樂華在招股書中也沒有避諱頭部依賴,稱“若干成名藝人的收入分成比例較高。”

02、“內娛滅霸”過三關

如果説樂華這次上市的底氣是靠王一博豪賭,那麼七年前掛牌新三板和衝擊A股,也源自一種“謎之自信”。

2014年8月,樂華拿下約3億元的B輪融資,同年10月由中國成員王一博、李汶翰、周藝軒,韓國成員金聖柱、曹承衍組成的亞洲男子偶像團體UNIQ出道,杜華在微博誇下一億賭注,放言“不火就退出娛樂圈”。後來在採訪中杜華透露“一年就回收了成本” 。

次年9月,樂華第一次吹響上市號角,正式掛牌新三板,當時旗下最知名的藝人包括韓庚、周筆暢、黃徵等人。僅3個月後樂華就宣佈將以23.2億的價格 “賣身”上市公司共達電聲。在收到深交所問詢函,又調整為18.9億元,同時承諾後三年的歸母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5億元、1.9億元和2.5億元。

即使接連投資《夢想合夥人》《夏有喬木雅望天堂》等電影,讓樂華在2016年獲得2.38億元的影視業務收入,佔總營收的59.84%,超過了藝人經紀業務。但扣非後的5977萬元後的淨利潤仍然遠低於承諾,收購事宜開始無限拉扯。

與資本過招的幾年間,樂華更加積極地引入韓國娛樂工業的培養體系。2016年,樂華與STARSHIP公司合作推出了女子偶像團體組合“宇宙少女”,成員包括後來在偶像選秀節目中大火的程瀟、孟美岐、吳宣儀。和UNIQ走向相似,國內尚未成熟的偶像團體環境加上韓娛的圍追堵截,兩個團體混了個臉熟又歸於沉寂。

很快,一紙“限韓令”讓尚未成型的團體模式雪上加霜,韓庚參演、樂華投資的電影《致青春》《前任攻略》以及《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等收益不菲,樂華將業務重心從藝人經紀轉移到影視投資上,剛剛成團的成員也不得不配合着去各個劇組串場。

但樂華再也沒能搏出像《前任攻略》一般的影視收益,更多的是像《大話西遊3》之類的豆瓣3分左右的爛片。年報顯示,2017年樂華的營收同比下降71.18%;淨利潤同比減少66.55%。

同時,元老級偶像韓庚深陷“罷錄門”,三年未登上湖南衞視的舞台,“推伴娘事件”至今仍差評不斷;胡彥斌、周筆暢等人在合約到期後紛紛離開了樂華。2017年2月,共達電聲發佈公告,樂華漫長的二度宣告重組失敗,登陸A股的計劃落空。

時間終於來到2018年,3月份樂華在新三板終止掛牌。1月份《偶像練習生》播出,4月份《創造101》上線。在這兩檔國內最火的選秀綜藝中樂華分別輸送了包括導師程瀟、王一博,男團出道成員範丞丞、朱正廷、黃明昊以及女團出道成員孟美岐、吳宣儀在內的多名藝人。樂華最終成長為現有藝人幾乎清一色偶像團體成員的藝人管理公司。

杜華也終於可以揚眉吐氣地站在港交所門前,遞上一份雖遲但到的招股書。

03、粉絲重氪,資本躺贏

危機如影隨形,耽改停擺、選秀叫停、飯圈整治……剛剛喘過氣的樂華再度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卻仍然不死心地謀求上市。

而在偶像藝人噴湧而出的四年間,樂華幾乎每時每刻都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

先是在《創造101》結束後,與騰訊在並行合約上發生矛盾,樂華髮聲明宣佈孟美岐、吳宣儀退出“火箭少女101”。騰訊沒有絲毫妥協,後來二人歸隊,卻因違約事件形象大跌,粉絲怨聲載道,樂華口碑崩壞。

旗下訓練生黃智博涉嫌“借賣口罩實施詐騙”被抓後樂華不得不發佈道歉聲明;不久前藝人孟美岐陷入“知三當三”的傳言時,經紀團隊沒能第一時間發聲明,當事人的聲明熱搜先於發佈的微博登上榜單……

在偶像製造、快產快消的生意裏,藝人不省心,樂華本身同樣風波不斷。號召粉絲為“樂華七子”眾籌拍MV,讓不少粉絲怒斥“吃相太難看”;更有消息指出,在中韓關係緊張期間,樂華旗下宇宙少女團的中國籍藝人出現在對韓國軍隊的慰問演出上……

如此種種,讓人不得不懷疑老闆杜華是不是真的瞭解偶像和粉絲經濟,特別是對於藝人經紀,這種更像是奇蹟和偶然中誕生的生意而言,除非那個傳説中的天降紫微星落在樂華家,否則再造一個王一博似乎是天方夜譚。

沒有找到方法論的杜華還想用虛擬偶像背書。

伴隨着“永不塌房”的口號,2020年10月,樂華推出了虛擬女團A-SOUL,流傳於飯圈的“人固有一華”(圈內人總是會飯上樂華公司的藝人)的定理再次得到驗證,出道前“死都不氪”的粉絲,在A-SOUL出道後紛紛表示“真香”。

不久之後,成員貝拉成為 B 站首位突破萬艦的虛擬UP主,成員嘉然拿下“2021年度百大UP主”稱號,團體還拿到肯德基、Keep、歐萊雅男士、華碩等多個品牌代言,成為國內虛擬偶像圈的“頂流”。在招股書中,A-SOUL憑藉一團之力,撐起了佔樂華總收入比2.9%的泛娛樂業務板塊。

而實際上,進軍元宇宙的這步棋,樂華借的是字節跳動的勢。字節跳動旗下的朝夕光年負責建模與設備支持,並且通過全資子公司實控着A-SOUL的美術著作權,看似比真人偶像更穩定的經紀關係,樂華並沒有太多主動權。

複製下一個王一博無望,虛擬偶像的通關鑰匙不在自己手上,粉絲跟着愛豆的去向隨時倒戈……狂熱的偶像經濟風把樂華吹上再次上市的關隘,但即使越過這道坎,誰又能保證不會重蹈之前的覆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