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宮六百年》導演: 故宮給我帶來平靜的力量

【解説】近日,《我在故宮六百年》上線播出,該片講述了故宮六百年的歷史沿革和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老中青古建保護者們代代相傳的獨特故事。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導演、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梁君健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

【解説】 在2020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拍攝關於故宮的紀錄片,梁君健表示更有感悟。

【同期】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導演梁君健

故宮就是一個不管外面怎麼變化,它仍然安靜地呆在這裏。它已經在這六百年,六百年風吹日曬、六百年滄海桑田、六百年的各種各樣的歷史的變故,它還在。所以説我覺得它會給我們帶來一種安靜平靜的力量。

【解説】繼2015年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掀起有關故宮和匠人的高熱度後,其續作《我在故宮六百年》以去年舉辦的“丹宸永固”展覽為起點,追溯故宮600年的時間線索。梁君健説,和前作不同,新片將視野跳出京城,專程赴鳳陽、蘇州、臨清等地拍攝,期待講述一個超越北京、超越地域的故宮故事。

【同期】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導演梁君健

明成祖朱棣營建故宮時,匠人來自全國各地,建築材料磚石瓦木等也都來自不同地方。希望把故宮背後所代表的更廣闊的中國傳統文化,各地有特點的物產,放到這部影片裏來。

【解説】梁君健介紹,去年是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團隊又獲得在故宮拍攝新項目的機會。為了延續第一部紀錄片的風格,“我在故宮修故宮”“我在故宮修房子”等題目首先映入眼簾。最終確定為“我在故宮六百年”,主創團隊將新作的主角由匠人換作古建。

【解説】第二集,因修繕“與世隔絕”五年的故宮養心殿迎來了會診專家。更換正殿扶脊木時,一幅明代的彩畫“露了出來”。

【同期】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導演梁君健

這幅彩畫上一次露出來恐怕是幾百年前了,這次修好把它合上後它又“不見天日”了,下一次再能夠見到太陽,可能又得一百多年兩百多年過去了。

【解説】梁君健表示,中國有很重要的史傳傳統,比如明清兩代的小説戲曲等都會賦予人們對於古代的一種嚮往。也在第二集中講到的卸下牆磚意外找到一張百年前的戲摺子,這樣極富傳奇色彩的小故事給觀影者、創作者留下遐想。

【同期】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導演梁君健

我們經常開玩笑,美國人一想穿越就會穿越到未來,中國人一想穿越就會穿越到歷史上。我想,這是民族文化基因帶來的影響,我們是天生喜歡往歷史中去看的人,希望從過去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去尋找生命體驗的,這樣的一種文化。

【解説】2019年故宮博物院接待觀眾數量首次突破1900萬人次,去年因疫情關係人潮大幅下降。但即便如此,故宮對於外界的吸引力沒有絲毫減少,2020年首次直播有接近3500萬人次觀看。故宮博物院的工作 人員告訴梁君健,過去招聘時僅幾十人報名,現在每年上萬人蜂擁而至。

【同期】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導演梁君健

拍完《我在故宮修文物》之後,大家確實對於這樣的一份職業突然火了起來。我想更大的力量是在於故宮自己的力量,也是因為這些年我們國家不斷地去強調文化自信,我們對於這種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越來越重視的原因,讓大家認識到了它的價值,讓大家感受到原來這麼古老的東西也可以很新潮。

(讓寶奎 董澤宇 北京報道)

<script>window.FWBATH=1;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3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在故宮六百年》導演: 故宮給我帶來平靜的力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