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鞏俐、陳坤等評委談北影節“天壇獎”評審:角度多元、包容公正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娛樂

陳坤、烏爾善、鞏俐、張頌文和陳正道出席第十一屆北影節“天壇獎”國際評委會媒體見面會。 攝影 新京報王嘉寧。


新京報訊(記者 周慧曉婉)925,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天壇獎”國際評委會媒體見面會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大宴會廳隆重舉辦,“天壇獎”國際評獎委員會評委主席鞏俐,陳坤、陳正道、烏爾善、張頌文等國際評獎委員會評委成員出席,據悉,截至本次媒體見面會,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的評獎工作已全部完成。據瞭解,因受疫情影響,“天壇獎”國際評獎委員會的兩位國際評委雷尼·哈林、娜丁·拉巴基未能與其他五位評委成員線下相聚,但在評獎過程中,國際評委會通過線上方式討論、交換觀點、共同商議評獎結果。

 

鞏俐。 攝影 新京報王嘉寧。


媒體見面會現場,鞏俐透露,評委們在討論、評審過程中是會對各入圍影片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與觀點,但同時也強調“藝術是無國界的,藝術家對藝術的感受應該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更是感嘆此次在北京國際電影節擔任評委主席就如回家一樣,北影節的國際化讓大家都很享受這次評委之旅。

 

陳坤。 攝影 新京報王嘉寧。


談到此次擔任“天壇獎”國際評委會評委的獨特評審經歷,陳坤錶示,“我一邊在看電影,一邊也在學習,所以這一次北京國際電影節的整個觀影過程對我來説是非常美滿的一次旅行”。另外,他認為,演員表演要做到“紮實”,詮釋出角色本身的“魂”,才能讓觀眾產生共鳴。

 

陳正道。 攝影 新京報王嘉寧。


同時,陳正道也對今年“天壇獎”的入圍影片質量讚歎有加,“能看到很多不同的角度去呈現一個故事,例如這次入圍影片中就有兩部電影用不同的角度去詮釋戰爭,也用不同的電影手法語言,甚至用比較獨特的角度去詮釋女性成長”。這些影片所展現出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不僅能讓觀眾從中受益匪淺,更鼓舞着眾多年輕導演堅守電影初心,不斷創作高質量電影。

 

烏爾善。 攝影 新京報王嘉寧。


本屆“天壇獎”的十大獎項競爭十分激烈。談及評審標準時,作為導演的烏爾善表示最關注影片的“綜合素質”。在評審過程中,他會從三個維度整體考量影片:“第一是電影的主題,它是否有深度以及能否和觀眾產生共鳴;第二是電影的美學,它是否具有突破性,有無創造其獨立且完整的美學體系;第三會關注電影的技術環節和創作部門,他們各自完成的質量是否值得我們給出獎項以示鼓勵。”

 

張頌文。 攝影 新京報王嘉寧。


評委張頌文説,這是全新的體驗,與自己平時看電影不同,作為評委,他會保持相對理性,“力求公正、包容,力求從自己學到的電影相關知識來解構一部電影”。

 

媒體見面會現場。 攝影 新京報王嘉寧。


本次媒體見面會最後,“天壇獎”國際評獎委員會評委主席鞏俐與各位評委會成員告別,更在現場感嘆此次與各位評委的評審之旅更像是一個“臨時的家庭”,期望與大家在日後能夠有機會合作。陳坤也自曝鞏俐是自己的偶像,在得知要和鞏俐一起做評委時,還特意重新去看了鞏俐主演的《秋菊打官司》等經典之作。

 

新京報記者周慧曉婉  攝影 新京報王嘉寧

編輯黃嘉齡校對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