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慶 王越欣
這段時間,《火紅年華》正在央視一套熱播。這部反映攀枝花三線建設的電視劇,在播出的第一天就拿下收視率第二的好成績。而隨着劇集持續播出,其收視率也一路走高,來到第一的位置,將三線建設那段激情燃燒的火紅歲月,再次呈現在廣大觀眾面前。
《火紅年華》劇照
每晚準點,81歲的蔡鳳珍,都會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火紅年華》,劇中,有她和丈夫張開華55年前的故事。“電視裏演的在路邊託人買雞蛋,就跟我們當時一樣,那時就這麼艱苦,買個蛋還得託人去很遠。”
蔡鳳珍老人
26歲的新婚小夫妻 從上海去了攀枝花
蔡鳳珍是江蘇無錫人。1964年,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大學畢業,分配到上海工作,這是讓人羨慕的人生。一年後,她和愛人結婚,生活得有滋有味。“我們從小條件都不好,所以能在上海大城市工作生活,都很開心。”
1966年,蔡鳳珍和丈夫做了一個了不起的決定:聽從組織號召,準備離開上海,去攀枝花。
當時,她不知道攀枝花在那兒,也不知道條件有多艱苦。“但既然黨和國家號召,毛主席親自關心,我和愛人商量了就決定去吧。”
26歲的蔡鳳珍和丈夫啓程了,他們一行90多個人,從上海乘船,坐了10多天,到了重慶。又從重慶坐火車到了昆明。“好像是第二天到的,然後又從昆明到攀枝花,坐了2天半的汽車,終於到了攀枝花。”
攀枝花給蔡鳳珍的印象,就是一面山。“什麼都沒有,沒有人,沒有路,就是一個山坡坡。”
蔡鳳珍當年工作場景
一家六口擠草棚 吃雞蛋都奢侈
對蔡鳳珍一家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吃住行都很艱苦的,不過幸好我們一家人,都過過苦日子,所以能堅持。”蔡鳳珍説起55年前的生活,仍然記憶猶新。
初到攀枝花,每個月,蔡鳳珍都只有一斤肉票,算下來,一個月只能吃到一次肉。“買肉還很不方便,要委託同事去幾里之外才買得到,吃肉是很奢侈的。”蔡鳳珍説,“我懷孕的時候,買雞蛋也不好買,因為攀枝花一開始農民都極少,後來才有人進來了,買雞蛋要託人去很遠的地方帶。你看《火紅年華》裏就演了這些,就是我們當時的生活。”
蔡鳳珍一家當年的照片
一開始,蔡鳳珍和丈夫,住在職工宿舍裏,房子只有10多平,但勉強還能遮風避雨。“大概是1970年左右,天津的支援隊伍到了,就動員我們搬出去,把好房讓給同事,我們去住草棚。”蔡鳳珍笑着説,“天晴的時候,屋裏蚊子多。下雨的時候,屋外下大雨,屋裏下小雨。最多的時候,我們三個孩子加母親,6個人擠一個屋。”
“出行也很不方便,我們剛去的時候,在我看來攀枝花是沒有馬路的。”蔡鳳珍説,“那個路很顛簸,坐在車裏,頭老是要撞車頂,現在想來好好笑啊。”
蔡鳳珍一家當年的照片
紮根55年 攀枝花就是他們的家
作為醫生,蔡鳳珍説,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和丈夫一起救助攀枝花鍊鋼燒傷的工人。“當時是1969年,工人燒傷了,號召大家獻血。我因為是O型血,剛好符合,我獻了200毫升。”蔡鳳珍説,“老公不僅獻了血,還獻了皮膚,把兩條大腿內側的部分皮膚都移植給了燒傷工人。後來把工人們傷好了,他們又返回工作崗位,我們也很有成就感。”
回望這一生,好不容易從農村走進了上海,卻又從上海去了攀枝花,蔡鳳珍後悔過嗎?
“我也沒有後悔過,既來之則安之。我們都感謝黨和國家。我從農村裏能夠出來,讀大學有工作很不容易了。我老伴是孤兒,從小在福利院由國家養大,我們應該回報社會。”蔡鳳珍感嘆地説,如今,她已經在攀枝花生活了55年,這裏早已是家。這些年來,她也見證了攀枝花這座城市,從一片荒山,成為了如今的大城市。
“謝謝大家還記得我們,看電視劇的時候,那些年輕演員朝氣蓬勃,就是我們當年的樣子!”蔡鳳珍説,如今,攀枝花早已不是當年的樣子,城市發展日新月異,“攀枝花氣候很好,生活很舒服。我們的孩子、孫子都在這兒,成了攀枝花人,他們肯定也會把攀枝花建設得更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