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藝人吳亦凡因涉嫌強姦罪被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偵辦工作正在進一步開展。從一名備受關注的“頂流”,到如今的被刑拘,吳亦凡事件除了本人自食惡果以外,與畸形飯圈文化的縱容也脱不開干係。
如今的娛樂明星,與飯圈的關係密不可分。事發至今,仍有許多粉絲將刑事案件“飯圈化”“娛樂化”,一邊叫囂“爆料者造謠”和“被黑”,一邊將矛頭對準受害者,將法律公正、曲直是非拋到腦後。
近年來,遭遇“塌房”的劣跡藝人並不少見。但在相關事件中,網絡輿論很容易變成飯圈“鬥爭”,在一些粉絲眼中,公眾的批評是“對家粉絲”在搗鬼,必須用網絡暴力、人肉搜索來“還擊”。“只有我們能保護哥哥”“哥哥是被冤枉的”,粉絲衝鋒在前,證據可以被視為“P圖”,代孕、吸毒、濫交成了“小事”,粉絲對偶像失格的“容忍度”越來越高,也將社會道德底線不斷拉低。
最值得警惕的是,這些事件中的不良風氣,可能嚴重誤導辨別能力弱的青少年,挑戰社會公序良俗。有狂熱粉絲“洗白”,劣跡藝人“相安無事”,繼續在娛樂圈散播惡劣影響,迷失自我的藝人也在“無條件支持”的聲音中一步步走遠,直至到犯罪的“懸崖”。
當前,我們應該對這種畸形的“飯圈文化”保持警惕,整治“飯圈生態”,不能放任這些行為踐踏社會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線。同時,只有剜除膿包,正本清源,才能為文藝創作營造良好的環境,讓文藝工作者用心創作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而不是被流量思維和粉絲經濟裹挾。
吳亦凡事件,不僅為藝人敲響了警鐘,也提醒行業要提高門檻,加強對劣跡藝人的懲治,讓“德藝雙失”的藝人“寸步難行”。